一种具有溶石排石、保胆护肾功效的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1428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养生代用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溶石排石、保胆护肾功效的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结石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它是由于各种原因在人体内的器官内形成的固体块状物。据2012年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结石患者已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常见病比例的30%上升到目前的40%左右。快节奏的人生活、无暇饮水、不爱饮水、长期久坐、不规律的生活方式正充斥着我们的生湖,而这种不良生活方式,正成为滋生结石疾病的温床。“十个司机九个有结石病”指的就是司机饮水量少,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容易导致结石病;肾结石、尿结石若长期不治疗、结石就容易堵塞在肾盂口,或进入输尿管嵌顿梗塞,时间一久,则导致整个肾脏功能丧失。

结石是代谢疾病,多发于胆囊、胆管、肾脏及尿道,对人体危害极大,结石常伴随着剧烈疼痛、呕吐和消化不良,结石会导致胆管尿道堵塞、发炎,胆肾功能下降,甚至导致肾坏死和尿毒症。患者长期用药伤肝伤肾,且收效甚微。结石手术虽能立竿见影,但患者除了要遭受手术痛苦外,还要承受切除胆囊、损伤肾脏的风险,关键是手术无法做到杜绝结石复发,本发明的溶石排石、保胆护肾功效的养生茶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不仅可以溶石、排石,还具有保胆护肾功效,长期饮用还能够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

鸡内金内含有一种特殊的成分“多分生物碱”,而结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矿物质—草酸钙,两者相遇很容易发生“碱化反应”从而一层一层的把结石溶解为游离状的小分子,再通过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排除体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和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效、安全、具有溶石排石、保胆护肾功效的养生茶,通过其有效成分来达到溶酸化石、排石止痛作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有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具有溶石排石、保胆护肾功效的养生茶,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鸡内金25-30份,淡竹叶20-25份,鲜白茅根12-18份,乌药叶10-15份,茯苓10-15份,甘草8-13份,蛹虫草5-10份。

本发明的一种具有溶石排石、保胆护肾功效养生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精选鸡内金、淡竹叶、鲜白茅根、乌药叶、茯苓、甘草、蛹虫草等原料,按配方比例称取原料,用饮用纯净水快速清洗干净;

(2)将清洗干净的原料先低温烘20-50min,再高温烘1-2h,保证物料含水量在12%以内;

(3)将烘干的物料粉碎过50-120目筛,然后投入混料机内充分混合;

(4)将混合好的物料通过制粒机制成颗粒后放入烘焙机中进行烘焙,达到干燥、提香、杀菌目的,时间15-30min;

(5)将上述处理好的物料按一定规格进行装袋,小袋里层为用于方便泡饮的食品级滤袋,外层为食品级全密封袋;

(6)将制备好的半成品装盒、封口、总检后装箱入库。

本发明所采用的药食同源原料具有以下功效:

鸡内金: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杀鸡后,取出鸡肫,立即剥下内壁,洗净,干燥,具有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作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石淋涩痛,胆胀胁痛。

淡竹叶:为禾本科淡竹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热泻火,除烦,利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胸中疾热、咳逆上气、吐血、热毒风、止消渴、压丹石毒、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痛头风、止惊悸、瘟疫迷闷、杀小虫、除热缓脾等症,还可用于热病烦渴,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鲜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功效,可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呕吐,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乌药叶:为樟科植物乌药,具有温中理气,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小便频数,风湿痹痛,跌打伤痛,烫伤。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作用,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蛹虫草:为子囊菌门,学名为又名北冬虫夏草、北虫草等,有部分地区亦称为踊虫草,世界性分布,天然资源数量很少。中医认为,虫草酸(甘露醇)入肺肾二经,既能补肺阴,又能补肾阳,主治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虚弱,久咳虚弱,劳咳痰血等,是唯一的一种能同时平衡、调节阴阳的中药。蛹虫草药理作用现代科学论证科茸蛹虫草不仅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而且有明显的药用价值,具有扶正益气,提高免疫和造血功能,能够调节体内血脂,补肺益肾,提高免疫力、大脑记忆力的功效,健脾安神,对于失眠多梦、神经衰弱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所用原料主要采自天然药食同源植物,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用的成分,无化学添加剂,安全无毒害;

2本发明配伍科学,泡饮安全方便,能够缓解和减轻因结石带来的痛苦,长期饮用可以起到预防结石生成的作用;

3本发明除了具有溶石、排石的功效外,还具有健胃消食、补肺益肾、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4本发明不但能减轻因结石引起的身体疼痛,还能消除结石引起的心理阴影,让饱受结石痛苦的人群享受美好生活;

5长期服用本发明,不但能够避免结石患者遭受手术痛苦,还能避免患者承受切除胆囊、损伤肾脏的风险,减少结石复发的可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一种具有溶石排石、保胆护肾功效的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案例1

一种具有溶石排石、保胆护肾功效的养生茶配方:鸡内金25份,淡竹叶21份,金钱草20份、鲜白茅根17份,乌药叶15份,茯苓10份,甘草8份,车前子8份、蛹虫草7份。

一种具有溶石排石、保胆护肾功效养生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精选鸡内金、淡竹叶、鲜白茅根、乌药叶、茯苓、甘草、蛹虫草等原料,按配方比例称取原料,并用饮用纯净水快速清洗干净;

(2)将清洗干净的原料先低温55℃烘30min,再高温120℃烘1.5h;

(3)将烘干的物料粉碎过50目筛,然后投入混料机内充分混合;

(4)将混合好的物料通过配套制粒机制成颗粒后放入特制烘焙机中105℃烘焙18min;

(5)将上述处理好的物料按3g/袋规格进行装袋,小袋里层为用于方便泡饮的食品级滤袋,外层为食品级全密封袋;

(6)将制备好的半成品装盒、封口、总检后装箱入库。

实施案例2

一种具有溶石排石、保胆护肾功效的养生茶配方:鸡内金26份,淡竹叶22份,鲜白茅根16份,乌药叶14份,茯苓10份,甘草9份,蛹虫草6份。

一种具有溶石排石、保胆护肾功效的养生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精选鸡内金、淡竹叶、鲜白茅根、乌药叶、茯苓、甘草、蛹虫草等原料,按配方比例称取原料,并用饮用纯净水快速清洗干净;

(2)将清洗干净的原料先低温55℃烘20min,再高温120℃烘1h;

(3)将烘干的物料粉碎过过80目筛筛,然后投入混料机内充分混合;

(4)将混合好的物料通过制粒机制成颗粒后放入烘焙机中105℃烘焙30min;

(5)将上述处理好的物料按3g/袋规格进行装袋,小袋里层为用于方便泡饮的食品级滤袋,外层为食品级全密封袋;

(6)将制备好的半成品装盒、封口、总检后装箱入库。

实施案例3

一种具有溶石排石、保胆护肾功效的养生茶的配方:鸡内金28份,淡竹叶24份,鲜白茅根14份,乌药叶15份,茯苓13份,甘草12份,蛹虫草7份。

一种具有溶石排石、保胆护肾功效养生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精选鸡内金、淡竹叶、鲜白茅根、乌药叶、茯苓、甘草、蛹虫草,按配方比例称取原料,用饮用纯净水快速清洗干净;

(2)将清洗干净的原料先低温55℃烘50min,再高温120℃烘2h;

(3)将烘干的物料粉碎过120目筛,然后投入混料机内充分混合;

(4)将混合好的物料通过制粒机制成颗粒后放入烘焙机中105℃烘焙30min;

(5)将上述处理好的物料按3g/袋规格要求进行装袋,一般小袋里层为用于方便泡饮的食品级滤袋,外层为食品级全密封袋;

(6)将制备好的半成品装盒、封口、总检后装箱入库。

实施案例4

一种具有溶石排石、保胆护肾功效的养生茶的配方:鸡内金30份,淡竹叶25份,鲜白茅根17份,乌药叶13份,茯苓15份,甘草12份,蛹虫草8份。

一种具有溶石排石、保胆护肾功效的养生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精选鸡内金、淡竹叶、鲜白茅根、乌药叶、茯苓、甘草、蛹虫草,按配方比例称取原料,用饮用纯净水快速清洗干净;

(2)将清洗干净的原料先低温55℃烘40min,再高温120℃烘2h;

(3)将烘干的物料粉碎过50目筛,然后投入混料机内充分混合;

(4)将混合好的物料通过制粒机制成颗粒后放入烘焙机中105℃烘焙15min;

(5)将上述处理好的物料按3g/袋规格进行装袋,一般小袋里层为用于方便泡饮的食品级滤袋,外层为食品级全密封袋;

(6)将制备好的半成品装盒、封口、总检后装箱入库。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4,每日2至3小袋,当茶饮,经过60人的使用,一个月后观察:

实施例1:有40人尿酸指标下降,有10人尿酸指标稳定。

实施例2:有38人尿酸指标下降,有8人尿酸指标稳定。

实施例3:有41人尿酸指标下降,有10人尿酸指标稳定。

实施例4:有42人尿酸指标下降,有10人尿酸指标稳定。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