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搏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3819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脉搏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脉搏传感器。



背景技术:

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可使脉搏发生变化,因此,测量脉搏对病人来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中医更将切脉作为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从脉搏波中提取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历来都受到中外医学界的重视。脉搏波所呈现出的形态(波形)、强度(波幅)、速率(波速)和节律(周期)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体心血管系统中许多生理病理的血流特征。将人体脉搏波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测量和分析,使中医的脉象有了一个客观的分辨标准,便于揭开脉诊现代科学本质,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参考。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更客观地测量人体脉搏,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搏传感器,包括壳体、受力薄膜、弹簧、应变片、运算放大器以及滤波器,所述壳体为半封闭结构,设有一圆形开口,所述受力薄膜以弧面形式密封设置在圆形开口处,所述应变片、运算放大器以及滤波器设置在壳体内部,并依次通过电信号连接,所述弹簧一端通过接触片与受力薄膜接触,另一端与应变片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受力薄膜为PVC薄膜或PVDF薄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运算放大器为LM148型运算放大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滤波器为声表滤波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脉搏传感器可配合脉象仪使用,使用时将受力薄膜与人体桡动脉接触,通过接触片和弹簧可将脉搏情况反馈给应变片,应变片将机械形变转换成电压信号,经运算放大器和滤波器处理后输出,实现了脉搏信息的数据化输出,为分析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提供了客观依据,有利于医疗科研人员作进一步的科研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壳体;2-受力薄膜;3-弹簧;4-应变片;5-运算放大器;6-滤波器;7-接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脉搏传感器包括:壳体1、受力薄膜2、弹簧3、应变片4、运算放大器5以及滤波器6。

壳体1为半封闭结构,设有一圆形开口,受力薄膜2以弧面形式密封设置在圆形开口处。应变片4、运算放大器5以及滤波器6设置在壳体1内部,并依次通过电信号连接。弹簧3一端通过接触片7与受力薄膜2接触,另一端与应变片4连接。

其中,受力薄膜2为PVC薄膜或PVDF薄膜,韧性好、无味无毒、使用寿命长,并且具有很好的力电转换性能。运算放大器为德州仪器生产的LM148型运算放大器,具有体积小、精度高、低漂移等优点;滤波器为声表滤波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通频带宽、选频特性好等优点。

使用时,将受力薄膜2直接与人体桡动脉接触,受力薄膜2能够将脉搏产生的压力通过弹簧3传递给应变片4,应变片4受到外力作用产生机械形变,其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并通过电压信号的形式输出给运算放大器5和滤波器6,经信号放大、滤波处理后输出。

本发明的脉搏传感器可配合脉象仪使用,实现了脉搏信息的数据化输出,为分析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提供了客观依据,有利于医疗科研人员作进一步的科研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