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副银屑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663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副银屑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副银屑病是一组较为少见的皮肤病。无明显自觉症状,病期长,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急性苔藓样糠疹发作时,为泛发性红色或棕色鳞屑性扁平丘疹,常有坏死、水疱和出血。皮疹成批地发生。在急性苔藓样糠疹,表皮广泛角化不全,灶性表皮变性或坏死;真皮单一核细胞浸润,并侵入表皮,小血管扩张、充血、出血。有时可见不典型淋巴细胞。

外用高效糖皮质激素制剂。单纯照射UVB或作PUVA疗法,开始时要每天或隔天1次,酌情增加照射剂量,直至皮损消退,然后还需要作积极的维持治疗,如每周1次。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疾病的发展,也有可能有助于预防恶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副银屑病的中药,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副银屑病的中药,是由中草药葱叶、香薷、满江红、野黄皮、银线草、山五味子、花脸细辛、多茎野豌豆、柚树寄生、竹叶防风、小巢菜、胡荽子、黄荆叶、一枝黄花、鸭儿芹根、假荆芥、野升麻、黄细辛、细叶桉叶组成。

单剂药量为葱叶10 g、香薷12 g、满江红8 g、野黄皮10 g、银线草8 g、山五味子15 g、花脸细辛12 g、多茎野豌豆15 g、柚树寄生8 g、竹叶防风8 g、小巢菜10 g、胡荽子15 g、黄荆叶10 g、一枝黄花10 g、鸭儿芹根15 g、假荆芥12 g、野升麻12 g、黄细辛8g、细叶桉叶10 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 天为一疗程。

各中药的药理作用

葱叶:祛风发汗、解毒消肿,主治感冒风寒、头痛鼻塞、身热无汗、中风、面目浮肿、疮痈肿痛、跌打创伤;香薷: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主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满江红:发汗、祛风、透疹,主治风湿疼痛、风瘙瘾疹、麻疹透发不出、癣疮、火伤;野黄皮:疏风理气、除湿和瘀,主治感冒、麻疹、哮喘、胃痛、风湿、水肿、扭挫伤折脱臼;银线草:散寒、祛风、行瘀、解毒,主治风寒咳嗽、妇女经闭、风痒、跌打、痈肿疮疖;山五味子:清热、解表、止咳,主治头痛、周身疼痛;花脸细辛:治风寒感冒、头痛、咳喘、风湿痛、跌伤;多茎野豌豆:发汗除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疼痛、筋骨拘挛、黄疸肝炎、白带、鼻血、热疟、阴囊湿疹;柚树寄生:祛风、止咳、清热解毒,主治风湿脚肿、咳嗽、麻疹、烂眼;竹叶防风:解表、祛风、胜湿,主治感冒、风寒湿痹、痈肿疮疡、破伤风;小巢菜:解表利湿、活血止血,主治黄病、疟疾、鼻衄、白带;胡荽子:透疹、健胃,主治痘疹透发不畅、饮食乏味、痢疾、痔疮;黄荆叶:解表清热、利湿解毒,主治感冒、中暑、吐泻、痢疾、疟疾、黄疸、风湿、跌打肿痛、疮痈疥癣;一枝黄花:疏风清热、消肿解毒,主治感冒头痛、咽喉肿痛、黄疸、百日咳、小儿惊风、跌打损伤、痈肿发背、鹅掌风;鸭儿芹根:发表散寒、止咳化痰,主治风寒感冒、水呛咳嗽、跌打损伤;假荆芥:祛风发汗、解热、透疹、止血,主治伤风感冒、头痛、发热怕冷、咽喉肿痛、结膜炎、麻疹不透、吐血、衄血、便血、疔疮疖肿;野升麻:散风、解毒、升阳、透疹,主治时气疫疠、阳明头痛、喉痛、斑疹、风热疮疡、久泄脱肛、女子崩带、小儿麻疹;黄细辛:温经散寒、消炎、镇痛、止血、活血、消肿,主治骨折肿痛、关节炎、牙痛、外伤出血、休克、颅脑损伤昏迷;细叶桉叶:治感冒、咳嗽、气胀腹痛、泄泻下痢、跌打损伤、外治毒疮、溃疡、并可作冲洗消毒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中草药配比:葱叶10 g、香薷12 g、满江红8 g、野黄皮10 g、银线草8 g、山五味子15 g、花脸细辛12 g、多茎野豌豆15 g、柚树寄生8 g、竹叶防风8 g、小巢菜10 g、胡荽子15 g、黄荆叶10 g、一枝黄花10 g、鸭儿芹根15 g、假荆芥12 g、野升麻12 g、黄细辛8g、细叶桉叶10 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 天为一疗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