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在冷热喷雾仪中的送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2924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在冷热喷雾仪中的送风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仪器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喷雾仪上的送风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喷雾仪在结构上主要包括水箱,在水箱内设置雾化器以用于将水箱内的液体雾化后从雾气通道导出。为了加快水箱内雾气导出的效率,常用的做法是在水箱的侧面设置一个进气口,在进气口上设置一个与其连通的风扇。

上述结构产生的问题是,在喷雾仪倾斜角度较大时,水箱内的液体很容易回流至风扇内,对风扇的电机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在冷热喷雾仪中的送风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应用在冷热喷雾仪中的送风结构,包括雾气发生装置,在所述雾气发生装置一侧设置有风扇,在所述雾气发生装置上方设置有雾气导管,所述雾气发生装置和所述雾气导管之间通过一安装板连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雾气发生装置之间形成有用于将风扇产生气流吹入所述雾气发生装置箱体内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雾气发生装置的箱体的上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口远离箱体设置有风扇一侧的侧壁。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即使在喷雾仪倾斜角度较大时,水箱内的液体也会不回流至风扇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供水箱未设置时的示意图。

图3为雾气发生装置和供水箱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雾气发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堵头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供水管和堵头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雾气发生装置和雾气导管的配合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雾气导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安装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中防液体回流至风扇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8至图11,一种应用在冷热喷雾仪中的送风结构,包括雾气发生装置2,所述雾气发生装置2包括箱体20和设置在箱体20内的雾化器,通过雾化器将箱体20内的液体雾化以产生喷雾,在所述雾气发生装置2一侧设置有风扇11,所述雾气发生装置2和所述雾气导管8之间通过一安装板9连接,所述安装板9与所述雾气发生装置2之间形成有用于将风扇11产生气流吹入所述雾气发生装置2的箱体内的第一通道90,所述第一通道90的出口90a位于所述雾气发生装置的箱体20的上方,且设置于远离箱体20设置有所述风扇11一侧的侧壁。因此在整个喷雾仪发生倾倒时,位于箱体20内的液体无法沿着出口90a回流至风扇11中,大大降低了箱体20内液体回流对风扇造成损坏的可能。在所述安装板9和所述雾气发生装置2之间还形成有用于将雾气发生装置2内产生的雾气导出至雾气导管8的第二通道91。

参见图1至图7,图1至图7示出了应用本申请中送风扇构的喷雾仪,包括大致呈圆柱形的壳体1,在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雾气发生装置2,所述雾气发生装置2包括箱体20,所述箱体20通过一竖直设置的隔板3分隔成第一腔室21a和第二腔室21b,在所述第一腔室21a中设置有管状的加热体(标准元件,附图未示出),以用于将该腔室中的水加热汽化用于产生热喷雾。所述加热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21a中部位置。由于将所述加热体直接设置在第一腔室21a内,并且加热体位于该腔室中部位置,因此在使用该加热体对该腔室内液体加热时,箱体20的侧壁发热量显著被降低,最终在使用者触碰壳体时不会有烫手的感觉,并且由于加热体被第一腔体21a中液体全部所包覆,因此加热体的热量最终被完全所吸收,客观上也降低了能量的损失。

在第二腔室21b内设置有雾化片,以用于产生冷喷雾。在所述隔板3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21a和所述第二腔室21b的单向阀座4,在所述单向阀座4的腔体内设置有阀芯和顶靠所述阀芯的弹性件。即,当热水箱无水或水量不足时冷水箱可以往热水箱自动加水,而当热水箱因为蒸汽压力往冷水箱方向推动液体进而推动阀芯堵住冷热水箱之间的通口。

在所述雾气发生装置2上方设置有用于提供雾气发生装置水源的供水箱5,还包括连接雾气发生装置2和供水箱5之间的供水管6,在所述雾气发生装置2的箱体20上设置有用于堵塞所述供水管6的堵头机构7,所述堵头机构7包括浮杆70,所述浮杆70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箱体20内侧壁,在所述浮杆70上设置有堵头71,所述浮杆70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可随箱体20内液位上述而浮动的浮动体72,所述浮动体72可以为浮杆70本身或者为设置 在浮杆另一端设置的浮球等,在此不加以赘述。

所述供水箱5成圆环形,在所述雾气发生装置2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雾气发生装置内雾气导出的雾气导管8,所述雾气导管8的一端设置有雾气喷头10,所述雾气导管8成圆柱形,所述雾气导管8穿过所述供水箱5。上述结构,在供水箱5占据的体积内不含其它非水箱结构,因此使得喷雾仪在整体结构上更为紧凑。此外热喷雾的热量传递至雾气导管8时,雾气导管8的热量直接传递至供水箱5时被供水箱5内的液体所吸收,因此在取放喷雾仪整机时,不会发生烫手。供水箱5的外壁透明,因此可以通过肉眼直接看到供水箱内水量使用情况,以便提醒使用者按时对供水箱进行加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