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式肛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3580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式肛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式肛管。



背景技术:

在肠镜检查中,为了明确结肠中肿瘤的位置,通常是将肠镜经肛门伸入结肠,通过肠镜上的刻度,读出肿瘤到肛门的距离。而在临床评估中,医生们更希望知道的是肿瘤到齿状线的距离。齿状线距离肛门仅约1-2cm,并且由于肛门会收缩,所以齿状线与肛门口之间的距离测量不便,这时医生只能大致估算齿状线与肛门之间的距离,再进一步得到肿瘤与齿状线的距离。如上所述,传统结肠肿瘤位置的测量方法不够精确,它不能直接测出肿瘤到齿状线的距离,只能通过测量肿瘤与肛门之间的距离来估算。另外,在做肠镜测试时,肠镜的光纤管道直接与肛门反复接触摩擦,会使患者感到不适,甚至可能造成肛门皮肤黏膜的损伤,并且肠道中的排泄物可能会从肛门中流出,污染病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充气式肛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充气式肛管,它包括可供肠镜穿入的透明管道以及包裹于管道外壁面上的带有充气口的透明充气气囊。

所述充气气囊充气后的形状呈哑铃状,中间的狭窄部分有助于其牢固的卡在肛门口。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只需先将该充气式肛管的前端插入肛门,然后对充气气囊充气,此时哑铃状的充气气囊的中部卡在肛门处,因为该充气式肛管是透明的,所以可以很容易的看到齿状线的位置,接着将肠镜从管道中进入结肠,找到肿瘤的位置,这样通过肠镜上的刻度以及该充气式肛管的对应齿状线的刻度就能得出结肠中肿瘤到齿状线的距离;2)本实用新型测量精准;3)本实用新型设有引流罩,能用于接收并排除直肠中的排泄物,能有效防止排泄物污染病床;4)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可保护肛门不受肠镜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I的放大示意图。

标号说明:1管道、2充气气囊、2-1充气口、3引流罩、3-1出口、3-2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要素:
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充气式肛管,它包括可供肠镜穿入的透明管道1以及包裹于管道1外壁面上的带有充气口的透明充气气囊2。所述充气气囊2充气后的形状呈哑铃状。因为该充气式肛管为透明的,所以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齿状线的位置。当该充气式肛管塞入肛门中,并充好气之后,该充气式肛管的中部卡于肛门口,可以防止该充气肛管脱落,并且防止肛门的收缩而挡住齿状线。充气口2-1位于充气气囊2的后部。一般来说,充气口内设有设有一单向阀结构,可以保证充气后,气体不会溢出。

所述的管道1上设有刻度。肠镜也设有刻度,当肠镜通过充气肛管伸入结肠中,从肠镜上可以读出结肠肿瘤到肛门的距离,设该距离为A;因为该充气气囊2为透明的且管道上设有刻度,所以从管道上的刻度可以读出肛门到齿状线的距离,设该距离为B,则可以得出肿瘤到齿状线的距离C,即C=A-B。

所述充气气囊2后部的外壁面上设有向后延伸且用于接收排泄物的引流罩3,所述引流罩3的开口向上,引流罩3的底部设有可供排泄物排出的出口3-1。

所述的引流罩可以直接与充气气囊2连接或者与充气气囊2是两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当引流罩与充气气囊2是两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时,当充气气囊2塞入患者的肛门中,引流罩3垫设于患者的臀部下。

肠镜检查过程中,肠道内的粪便排泄物容易从肛门流出,该充气气囊2的引流罩3可以接收排泄物,另外,该引流罩的出口3-1可以与一根排污管3-2连接,这样排泄物就可以在排污管3-2的引流作用下,流到排泄物收集容器中,从而避免排泄物直接流到病床上,病床上也无需铺设防止排泄物流到病床上的一次性隔垫,有效的节约了时间,净化了操作区域,简化了操作程序。

当然如果不设置引流罩结构也是可以的,只是需要在使用充气气囊的时候,在患者身体下铺设一次性的塑料布即可。设置引流罩结构一方面可以省略铺设塑料布的结构,另一方面可以很明确的确定充气式肛管哪一头是插入患者肛门口内,哪一头是留在外头,因为留在外头的部分,还设有充气口,这样可以让医生一次性插入,无需因插入错误而再次进行操作。一般来说,引流罩在使用前都是压缩成一个较小的团,挂在充气式肛管后部,使用时,将引流罩展开即可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