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线锚钉及其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0873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线锚钉及其手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合创口的外科固定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线锚钉及其手柄。



背景技术:

当软组织从骨骼撕离并且需要修复时,通常需要外科医生用缝合线修复分离软组织,缝合线通过带线锚钉附接至骨骼。其中,软组织容易从骨骼撕离的部位一般在肩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等。使用时,带线锚点被植入骨骼,缝合线穿过要重新附接的软组织,然后以适当的张力将缝合线固定到带线锚钉上,以达到腱-骨愈合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的带线锚钉一般包括锚钉主体且在所述锚钉主体上设置有螺纹,同时在所述锚钉主体上设置有穿线结构和受力结构,如中国专利文献ZL201410812576.8、ZL201410194421.2、ZL201410225968.4ZL201420828856.3、ZL201420273814.8、ZL201420235888.2、ZL201120453948.4、ZL201420245554.3中公开了带线锚钉的几种结构,基本上都包括或者设置就是上述结构,其中,所述穿线结构就是缝合线穿过所述带线锚钉的具体结构,如穿线环、穿线槽、穿线孔等,而所述受力结构是设置在所述带线锚钉本体上的配合施力结构(或者叫手柄,用于将所述带线锚钉植入或者拧入骨骼)将所述带线锚钉固定到骨上的具体结构,如设置在所述带线锚钉中间通孔上的内螺纹、内六角孔槽等。

上述结构可以通过螺纹结构并结合受力结构和施力结构将所述带线锚钉植入或拧入骨骼,但是,所述螺纹结构一般是全螺纹结构,容易在植入或者拧入骨骼时对人体骨骼造成伤害,使病人或者伤者容易形成二次伤害,对于此,人么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带线锚钉的全螺纹结构容易在植入或者拧入骨骼时对人体骨骼造成伤害的现象,进而使病人或者伤者容易形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线锚钉,其包括:

带线锚钉本体;

螺纹部,所述螺纹部设置在所述带线锚钉本体的外部;

穿线结构,设置在所述带线锚钉本体上;

受力结构,设置所述带线锚钉本体上;

所述螺纹部为高低排布的螺纹结构。

优选地,所述螺纹部包括两条螺纹,分别为高螺纹和低螺纹,所述高螺纹和所述低螺纹高低均匀间隔排布。

进一步,所述受力机构为设置在所述带线锚钉本体端部的柱体。

进一步,所述穿线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柱体上的通孔。

从所述通孔两端沿所述柱体轴向方向在所述柱体表面设置有第一线槽。

本实用新型同时还公开了一种手柄,其与上述所述带线锚钉配合使用,包括:

把手;

中空体,所述中空体的一端与所述把手连接设置,且另一端形成与所述柱体配合的内柱体孔。

所述把手设置有一条贯穿孔,其一端部套设在所述中空体上,且与所述中空体固定在一起,同时,在所述把手另一端部上设置有第二线槽。

在所述把手的侧壁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且所述第二线槽的方向由所述贯穿孔指向所述凸起。

进一步,还包括压块、挡头和弹簧;所述把手上设置有连接设置在一起的把手头、压块套设部和挡头连接部;所述压块与所述压块套设部形成有弹簧容纳空间,所述弹簧在所述弹簧容纳空间内且套设在所述压块套设部上,且所述压块上设置有受力单元;所述挡头与所述挡头连接部连接设置,且使所述压块的一端部抵靠在所述挡头的一端部,且所述挡头上设置有缝隙空腔。

优选地,在所述压块套设部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条槽,在所述压块的相应位置上设置有与所述条槽相配合的滑动块;所述挡头与所述挡头连接部卡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带线锚钉,包括:带线锚钉本体;螺纹部,所述螺纹部设置在所述带线锚钉本体的外部;穿线结构,设置在所述带线锚钉本体上;受力结构,设置所述带线锚钉本体上;所述螺纹部为高低排布的螺纹结构。通过设置高低排布的螺纹结构,上述螺纹结构可以比一般的螺纹结构抗拔出能力强,且在拧入骨头时,可减少拧入扭力,既方便医生操作,又减少患者痛苦,同时,固定骨头效果好,使所属带线锚钉不容易松动,避免患者二次受伤。

(2)本实用新型的带线锚钉,所述螺纹部包括两条螺纹,分别为高螺纹和低螺纹,所述高螺纹和所述低螺纹高低均匀间隔排布。上述结构的螺纹设置效果最好,进一步减少拧入扭力,增加抗拔出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带线锚钉,所述受力机构为设置在所述带线锚钉本体端部的柱体。通过设置柱体为受力机构,使所述带线锚钉拧入时受力均匀,同时,柱体为凸出结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受力机构为内孔设置产生的空隙,在患者恢复时,避免一部分组织进入上述空隙,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4)本实用新型的带线锚钉,所述穿线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柱体上的通孔;从所述通孔两端沿所述柱体轴向方向在所述柱体表面设置有第一线槽。通过设置在所述柱体上设置通孔且在通孔两端设置有对线槽,使缝合线在所述带线锚钉在拧入骨头时全部隐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带线锚钉的缝合线在拧入时与筋腱组织接触的现象,减轻了患者痛苦;同时,所述第一线槽能够降低所述柱体与所述中空体之间的摩擦,避免手术的过程中,对缝合线的损伤。

(5)本实用新型的手柄,包括把手;中空体,所述中空体的一端与所述把手连接设置,且另一端形成与所述柱体配合的内柱体孔。通过设置把手,可以方便对所述中空体施加旋转力,进而对带线锚钉施加拧入力;同时设置有内柱体孔,使医生拧入时更加省力。

(6)本实用新型的手柄,通过在把手上设置贯穿孔,使缝合线穿过所述中空体后接着穿过所述把手,进而经第二线槽,这样医生在握紧把手发生拧入动作时,不接触缝合线,减少了医生的操作难度。

(7)本实用新型的手柄,通过在所述把手上设置凸起,且述第二线槽的方向由所述贯穿孔指向所述凸起,这样经过所述第二线槽的缝合线直接缠绕在所述凸起上,这样方便了在所述带线锚钉拧紧后,取下把手,缝合线会更加小范围的接触筋腱组织,进一步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8)本实用新型的手柄,通过设置有压块、挡头和弹簧,这样使缝合线的端部被所述压块和挡头抵靠挤紧,使缝合线刚好处在拉紧的位置,方便了医生打结,同时结合所述带线锚钉和手柄的其他设计,避免医生手术过程中造成的其他手术风险,降低了医生的手术时间。

(9)本实用新型的手柄,通过在所述压块套设部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条槽,在所述压块的相应位置上设置有与所述条槽相配合的滑动块;所述挡头与所述挡头连接部卡接在一起,通过条槽和滑动快的设计,使弹簧运动更加稳定,减少手术的意外;同时,所述挡头和挡头连接部卡接在一起,方便所述手柄拆卸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带线锚钉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带线锚钉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手柄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手柄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A-A向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另一种手柄以图3为基准的B-B向视图;

图7是图6中标示C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压块的主视图;

图9是图8的D-D向视图;

图10是图8的D-D向的另一种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挡头的主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挡头的左视图;

图13是图12的E-E向视图;

图14是图12的F-F向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带线锚钉本体;2-螺纹部;21-高螺纹;22-低螺纹;3-主体;4-通孔;5-第一线槽;6-把手;7-中空体;8-内柱体孔;9-第二线槽;10-凸起;11-压块;12-挡头;13-弹簧容纳空腔;14-受力单元;15-缝隙空腔;16-条槽;17-滑动快;18-活动卡头;19-固定卡头;20-弹簧;61-把手头;62-压块套设部;63-挡头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居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线锚钉,包括:带线锚钉本体1;螺纹部2,所述螺纹部2设置在所述带线锚钉本体1的外部;穿线结构,设置在所述带线锚钉本体1上;受力结构,设置所述带线锚钉本体1上;所述螺纹部2为高低排布的螺纹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带线锚钉的核心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高低排布的螺纹结构,上述螺纹结构可以比一般的螺纹结构抗拔出能力强,且在拧入骨头时,可减少拧入扭力,既方便医生操作,又减少患者痛苦,同时,固定骨头效果好,使所属带线锚钉不容易松动,避免患者二次受伤。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带线锚钉本体1为现有的任何形状的带线锚钉本体,其加工前为柱状结构或者规则结构或者不规则结构,优选地为柱状结构;所述螺纹部2用以将所述带线锚钉固定到骨头上,其被机器(如旋切机器)在所述带线锚钉本体1上加工或者被移植到所述带线锚钉本体上(如焊接等),至于所述螺纹部2的形状,其为高低排布的螺纹结构,具体地,如:所述螺纹部2为至少一条螺纹,其形状为其中一部分螺纹被处理成低螺纹22,而剩余的螺纹作为高螺纹21存在,优选,所述高螺纹21和所述低螺纹22成重复单元存在,或者二者之间均匀间隔,至于所述高螺纹21和所述低螺纹22之间的高低之差H不做限制,优选H在0.1-0.5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纹部2包括两条螺纹,分别为高螺纹21和低螺纹22,所述高螺纹21和所述低螺纹22高低均匀间隔排布;所述受力机构为现有的任何形状的受力机构(如内螺纹、内六角孔槽),其主要是接收外力将所述带线锚钉旋入进骨头上,在本实施例中个,所述受力机构为设置在所述带线锚钉本体1端部的柱体3,所述柱体3的形状并不唯一,只要对其施力的结构与之相配合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柱体3为正六角柱体;所述穿线结构为现有的任何形状的穿线结构(如穿线孔、穿线槽或者穿线环等),其主要是用于将缝合线穿过,并将其打结在筋腱上,进而固定受伤筋腱在骨头上,减轻患者痛苦并痊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线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柱体3上的通孔4,所述通孔4的个数不做限制,优选2个,其形状不做限制,如圆孔、方孔或者不规则孔,只要能穿过缝合线即可,当然也可以在通孔4的两端倒角,优选倒圆角。

进一步,为了方便实施例2所述的手柄使用,从所述通孔4两端沿所述柱体3轴向方向(指主体中轴线方向)在所述柱体3表面设置有第一线槽5,所述第一线槽5的形状并不唯一,只要能够穿过缝合线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槽5为半圆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完螺纹部2的所述带线锚钉主体1的整体形状为一般带线锚钉的形状,或者整体上看,所述螺纹部2整体上为锥形;关于所述螺纹部2的螺纹的螺距、牙高、牙宽等不做特殊限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与带线锚钉配合使用的手柄,包括:把手6;中空体7,所述中空体7的一端与所述把手6连接设置,且另一端形成与所述柱体3配合的内柱体孔8。

上述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柄的核心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把手,可以方便对所述中空体施加旋转力,进而对带线锚钉施加拧入力;同时设置有内柱体孔,使医生拧入时更加省力。

具体地,如图3-5所示,所述把手6用于起到旋转所述中空体7的作用,其形状不做限制,优选地,所述把手6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提供医生手持的舒适性及易用性,为了减少所述把手6的重量,在制作所述把手6的时候,尽量多的采用空槽间隔设计,即在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同时,尽量减轻医生的手持力度;所述中空体7用于将穿过所述穿线结构的缝合线的两端穿过所述中空体7的中空部位或者将穿过所述穿线结构的缝合线的两端放入所说中空体7的中空部位,所述中空体7的中空部位贯穿所述中空体的两端,其一端与所述把手6连接设置,且所述连接设置的方式可以是固定连接,亦可采用可拆线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体7的一端与所述把手6一体压制而成;为了有效且简单的、实用的旋转所述中空体7进而带动所述带线锚钉旋转,所述中空体7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柱体3相配合的内柱体孔8,优选所述柱体3为正六角柱体,所述内柱体孔8为内六角孔;至于所述中空体7的具体形状,外形可以是规则的杆状或者是不规则的杆状,其中空部位可以是规则的贯穿孔亦可以是不规则的贯穿孔,优选所述中空体7为圆柱体,其中空部位为以圆轴为中线的贯穿圆孔。

作为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如图3-5所示,所述把手6设置有一条贯穿孔,且所述贯穿孔的形状不做限制,优选圆孔;所述把手6的一端套设在所述中空体7的一端部,且与所述中空体固定在一起,固定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固定,优选一体压制成型;同时,在所述把手6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二线槽9,所述第二线槽9优选地从所述把手6的贯穿孔的端部起始,向所述把手6的径向延伸至所述把手6的边缘,这样有利于缝合线都从线槽走,避免出现突出在所述把手6的外边,影响医生使用的手感。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实施方式,如图3-5所示,在所述把手6的侧壁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10,优选2个,且所述第二线槽9的方向由所述把手6的贯穿孔指向所述凸起10;所述凸起10的形状不做限制,只要能够缠绕缝合线即可,优选地,所述凸起10设置为伞状。

作为更进一步改进的实施方式,如图6、10-14所示,还包括压块11、挡头12和弹簧20,同时,所述把手6上设置有连接设置在一起的把手头61、压块套设部62和挡头连接部63,至于三者的连接设置形式,可以是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一体成型;所述压块11的形状为圆柱体与锥台体相结合的一体,且其具有一段直径较大和一端直径较小的贯穿孔,而所述压块套设部62的形状为一段直径较大和一段直径较小的柱体,二者相结合,通过所述压块套设部62直径较大的柱体和所述压块直径较小的贯穿孔之间形成有弹簧容纳空间13,所述弹簧20在所述弹簧容纳空间13内,且套设在所述压块套设部上,且所述弹簧20的长度刚好等于或者大于所述弹簧容纳空间13的长度,同时所述压块11上设置有受力单元14,所述受力单元14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压块11克服所述弹簧20的弹力进行运动,优选所述受力单元14为设置在所述压块11上对称的、形状为半圆形的片状体;所述挡头12与所述挡头连接部63连接设置,可以是固定连接,可以是可拆线连接,优选可拆卸连接,更进一步,通过摩擦力套设在所述挡头连接部63上,所述挡头12的形状有与所述压块11的锥台部分相配合的“无高脚酒杯”状结构,使所述压块11的锥台部分抵靠在所述挡头12的内部,且所述挡头12上设置有缝隙空腔15,当缝合线的端部穿过缝隙空腔15时,减小或者直接取消对所述受力单元14的力量,在所述弹簧20的反弹力的作用下,使所述压块11和所述挡头12抵靠在一起,并挤紧缝合线,使缝合线固定不动。

作为更进一步改进的实施方式,图6、10-14在所述压块套设部12上设置至少一条条槽16,优选对称的两条,至于所述条槽16的形状,其截面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等,优选四边形,同时在所述压块11的直径较大和直径较小的贯穿孔的结合部位形成有与所述条槽16相配合的滑动快17,所述滑动快17在所述条槽16内来回运动带动所述压块11运动;为了方便拆卸所述挡头12,如图11-14所示,所述挡头12设置有贯穿孔,其形状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套设在所述挡头连接部不产生掉落即可,如有一定的摩擦力,则更好,在本实施中,所述挡头12贯穿孔的形状为“土”字状,且沿所述贯穿孔延伸设置有活动卡头18,在所述挡头连接部63设置有固定卡头19,二者相配合卡接在一起。

所述带线锚钉和所述手柄的结合使用方法如下:

把缝合线穿过所述通孔4,使缝合线的两端穿过所述中空体7、所述把手6,经所述第二线槽9,呈“8”字缠绕在所述凸起10上,进而施力与所述压块11,使所述缝合线穿过所述缝隙空腔15,取消对所述压块11的力量,使所述压块11和所述挡头12相互抵靠,二者挤紧缝合线,使缝合线基本处于一种刚好拉紧的状态,这样,在固定所述带线锚钉的时候,缝合线不接触肌肉组织,有利于医生操作,避免伤者二次痛苦。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