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输液滴速监测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1152阅读:7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设备相关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输液滴速监测报警装置,其能够以结构紧凑、便于操作的方式快速安装到输液器的墨菲氏滴管上,并及时可靠地反馈输液滴速的异常变化状况。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医学中,往往会使用到点滴技术来治疗病人。对于广泛使用的墨菲氏滴管输液器而言,通常需要医务人员肉眼来观看墨菲氏滴管中的液体滴速,并人为调整流量控制阀来增加或减小该滴管内的液体流量。然而,对于很多病人譬如老年人、幼儿、心脏肺部患者或者许多特殊药液来说对输液滴速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滴速设置不当或在输液过程中发生异常变化,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了一些输液液滴检测方案。例如,CN201310160198.5提出了一种输液速度检测装置,其中通过在滴管上设置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并通过对滴液信号的检测及处理来获得相应结果;又如,CN201210015144.5提出了一种输液滴速监测电路,其中摈弃了光感或超声波的检测方式,而是基于电容的脉冲式突变来连续测量滴速。然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首先,这些现有设备往往需要比较复杂的组成结构,而且对于输液这一应用场合来说,如何方便、快捷地将其可重复安装到输液器上去且具备便携性,会直接影响到使用的舒适度和广泛性;其次,鉴于各类输液情况的复杂性,如何更为准确、可靠地反映滴速的异常变化且予以及时报警,同样成为本领域重点关注的技术问题之一。相应地,有必要对现有设备继续做出优化和改进,以便更好地符合各类应用场合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输液滴速监测报警装置,其中通过对其整体构造的组成以及组件布局方面的针对性设计,与现有设备相比可显著提高安装至墨菲氏滴管时的操作便捷度,普通患者即可轻松使用;此外,通过对光检测元件的具体结构及其设置方式进行改进,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输液滴速异常变化的反馈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兼备输液结束时的提醒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输液滴速监测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液滴速监测报警装置整体呈形状与墨菲氏滴管相匹配的一体式圆筒结构,该一体式圆筒结构的侧面开有供墨菲氏滴管直接套入的开口,并且该一体式圆筒结构的顶部设有向内倾斜的翼片用于防止墨菲氏滴管脱离;在所述一体式圆筒结构位于所述开口的一侧,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红外发生器用于以指定频率发出红外信号;在所述一体式圆筒结构位于所述开口的另外一侧,同样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红外接收器,并用于接收红外信号且输出对应的低电平脉冲信号;所述红外发生器与红外接收器之间的中间区域设置有报警单元,该报警单元与所述红外接收器的输出端电路相连,并在所述低电平脉冲信号异常时发出声光报警;此外,在所述一体式圆筒结构的底部,还设置有液面检测器,该液面检测器对墨菲氏滴管内部存留的液面进行检测,且其信号输出端同样电路相连至所述报警单元。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以上技术方案,一方面当需要将此监测报警装置安装至输液器的墨菲氏滴管时,可以直接通过侧面入口来进行套合操作并确保不会脱落,而且其结构紧凑、重量轻且具备便携性,无论护士或是患者自身均可直接轻松安装,极大地提高了输液治疗场合下的使用便捷性;另一方面,通过在开口的相对两侧分别沿着竖直方向来设置红外发生器和红外接收器,不仅可显著扩大对滴液的检测范围,即便输液器发生摇晃也不会影响对滴速的监控,而且当红外接收器由于未能接收到指定频率的红外信号而导致所输出的低电平脉冲信号发生变化时,报警单元即可及时予以声光报警,相应提高了对滴速异常变化状况的检测准确度和可靠性;最后,通过对一体化圆筒结构上的多个元器件的布局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结构紧凑性且有助于观察使用,并且对于输液即将结束的情况同样能够予以及时报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在所述一体式圆筒结构上沿着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通槽,所述红外发生器和红外接收器各自嵌合安装在这些通槽中且贴近该一体式圆筒结构的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所述红外发生器的红外信号发射方向优选被设定为相对于水平方向发生10°~20°的向下倾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所述红外发生器所发出红外信号的指定频率优选为8.5KHz。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所述翼片优选为不透明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所述液面检测器优选为激光式液面传感器。

总体而言,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以整体结构紧凑、便于操控的方式同时实现输液滴速发生异常和输液即将结束时的监测报警功能;特别是,用户在使用时可以很自然、快捷地将其与输液器之间完成可靠安装,而无需像现有设备那样需要较为繁琐的操作或调试;此外,该装置能够有效提高对滴速异常变化的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可显著避免外界光或红外接收过程中的各类不利影响,由此提高了产品适用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构建的输液滴速监测报警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

11-开口 12-翼片 13-红外发生器 14-红外接收器 15-液面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构建的输液滴速监测报警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该输液滴速监测报警装置整体呈形状与墨菲氏滴管相匹配的一体式圆筒结构,并且在该一体式圆筒结构的侧面开有供墨菲氏滴管直接套入的开口11,并且该一体式圆筒结构的顶部设有向内倾斜的翼片12,这样在安装时可以将墨菲氏滴管稍加挤压即可套入其中,然后翼片12则承接在墨菲氏滴管的顶端起到用于防止墨菲氏滴管脱离的功能。与现有的多种输液检测装置相比,这种结构能够显著减小整体仪器的体积和重量,并具备便携性、快捷安装、可重复回收使用等优点,而这些方面对于输液医疗之类的应用场合来说是相对重要的考虑因素。

此外,如图所示,在一体式圆筒结构位于开口11的一侧(图中显示为右侧),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红外发生器13用于以指定频率发出红外信号,相应地,在一体式圆筒结构位于开口11的另外一侧(图中显示为左侧),同样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红外接收器14。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制造本实用新型的监测报警装置时,可将圆筒结构选择为透明及有弹性的材质,这样可以在开口11的左右两侧沿着竖直方向直接在圆筒结构上冲压出多个通槽,然后将以上的红外发生器和红外接收器嵌合安装在这些通槽中且贴近内壁,这样不仅便于加工制造而且在某个元件发生故障时还能够便于维护更换。

此外,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如图所示,红外发生器13的安装位置可优选设计为稍微高于所对应的红外接收器14的安装位置;此外还可将其红外信号发射方向设定为相对于水平方向发生10°~20°的向下倾斜。以此方式,一方面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多个红外元件能够扩大对液滴的检测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对红外信号发射方向及具体角度的设计,测试表明还能够有效避免外界光线折射进入后对红外信号的干扰,相应提高对液滴滴落过程的持续检测精度。同样处于提高检测精度和可靠性的考虑,本实用新型中红外发生器所发出红外信号的指定频率优选为8.5KHz,并可将翼片选择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结构,其同样能够在一定程度改善外界光的不利影响。

红外检测的基本原理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过于具体解释。简单而言,即只要有液滴阻挡了红外信号的传输,对应设置的红外接收器就采集不到此红外信号,相应所输出的低电平脉冲信号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当持续使用指定频率的红外发生器向着特定对象发射红外信号时,通过对应设置的红外接收器所输出的低电平脉冲信号就能够直接反映液滴滴速的异常变化状况;相应地,与红外接收器的输出端电路相连的报警单元譬如可直接设置为逻辑电路之类的常规硬件结构,由此在低电平脉冲信号发生变化时予以声光报警。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将报警单元(图中未显示)优选设置在红外发生器13与红外接收器14之间的中央区域,也即一体式圆筒结构的背部中央,这样既不会影响到红外信号的传输使用,而且便于与其他电子元件之间的电路连接,同时便于观察及通过附属的开关按钮将其进行关闭。另外,在一体式圆筒结构的底部,优选为靠近最下端的那个红外接收器的附近,还设置有液面检测器15,该液面检测器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为激光式液面检测器,其不仅用于对墨菲氏滴管内部存留的液面进行检测,而且其信号输出端同样电路相连至所述报警单元,由此在输液即将结束时能够高精度地将监测结果反馈给报警单元,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整体装置的紧凑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