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温随身艾灸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2934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温随身艾灸盒。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灸罐是利用空气对流原理使艾制品燃烧,控制灸罐温度是采用调节灸罐孔来控制空气对流,使灸罐内部艾制品燃烧值高低来达到控温效果。

现有灸盒调风盖采用进气孔盖+出气孔盖分为两部分,有的灸盒只有单一的出气孔调温片,单一地调节出气孔或是进气孔的大小来控制出气量,来控制艾制品的燃烧温度,控温根本不明显。

市场现有类似灸盒调温手柄为金属手柄制作,施灸因导热手柄温度特高,因此很容易造成意外烫伤,也就无法直接接触来调节出气孔间隙大小,调节控温相当不方便。

现有灸罐的调风盖在调节出气孔或进气口的大小时无定位功能,如果要调节灸罐的进气孔或出气孔大小,需要从布套内取出灸罐才能看到,很是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温效果好、防烫伤并且具有调节定位功能的随身艾灸盒。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调温随身艾灸盒,其包括底座、扣合在所述底座上的内盖和扣合在所述内盖上的上盖,其关键技术在于:所述内盖的顶部设置有呈圆周分布的多个上通风孔,所述内盖的侧壁上沿其径向分布设置有多个侧通风孔,所述上盖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内盖的上通风孔相对应的上调节孔,所述上盖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盖的侧通风孔相对应的侧调节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顶部中央固定设置有手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为低导热材料制成的手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盖和内盖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盖侧壁上并沿其径向分布的一个或多个定位凸点和设置在所述上盖侧壁上的凹槽或或定位孔,所述凹槽或定位孔与所述定位凸点相适配,盲视控温,可以不需要把灸盒拿出来调温,以防免意外烫伤风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盖包括内盖主体和设置于所述内盖主体下端口处的扩大部,所述扩大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内盖主体的直径,所述扩大部与所述底座扣合,所述上盖与所述内盖主体扣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为调温盖,调温盖设置有上调节孔和侧调节孔,并且上调节孔和侧调节孔分别与内盖的上通风孔和侧通风孔相对应,即上盖上的进气孔和出气孔为一整体,转动上盖,实现同一时间可以调节灸罐的进气量和出气量,达到简单有效控温功能。

本实用新型上盖上的手柄为控制上盖转动的调温手柄,调温手柄采用低导热材料制成,使用过程中手柄几乎常温状态,人体可以直接接触手柄,很方便轻松地来调节灸罐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盖和内盖之间设置有控温定位机构,转动上盖时,能够通过控温定位机构确定上盖与内盖的相对位置,灸罐调温时无需把灸盒从布袋中取出,可以盲操就可以调节,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1-1灸孔、2内盖、21内盖主体、21-1上通风口、21-2侧通风口、21-3定位凸点、22扩大部、3上盖、3-1上调节孔、3-2侧调节孔、3-3定位孔、4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调温随身艾灸盒,其包括底座1、扣合在所述底座1上的内盖2和扣合在所述内盖2上的上盖3,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若干灸孔1-1和艾条夹持装置,所述内盖2的顶部设置有呈圆周分布的多个上通风孔21-1,所述内盖2的侧壁上沿其径向分布设置有多个侧通风孔21-2,所述上盖3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上通风孔21-1相对应的上调节孔3-1,所述上盖3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侧通风孔21-2相对应的侧调节孔3-2。所述内盖2包括内盖主体21和设置于所述内盖主体21下端口处的扩大部22,所述扩大部22的直径大于所述内盖主体21的直径,所述扩大部22与所述底座1扣合,所述上盖3与所述内盖主体21扣合。所述上通风孔21-1和侧通风孔21-2均设置在所述内盖主体21上。

转动上盖3,能够控制上调节孔3-1与上通风孔21-1的相对位置,从而调节上通风孔21-1的开度大小,转动上盖3同时能够调节侧调节孔3-2与侧通风孔21-2的相对位置,从而同时调节侧通风孔21-2的开度大小。

所述上盖3顶部中央固定设置有手柄4。所述手柄4为低导热材料制成的手柄,如木质的手柄或者塑料制品等。通过手柄4能够控制上盖3的转动,实现调温操作。低导热材料制成的手柄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较低的温度,起到防烫作用。

所述的上盖3和内盖2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盖2侧壁上的一条以上的定位凸点21-3和对应设置在所述上盖3侧壁上的凹槽或定位孔3-3,所述凹槽或定位孔3-3与所述定位凸点21-3相适配。本实施例所述定位凸点21-3设置在所述内盖主体21侧壁,其具体为截面呈半圆形的柱状突棱,所述上盖3侧壁对应设置相应的定位孔3-3,所述定位孔3-3为矩形,定位凸点21-3置于所述定位孔3-3中,转动上盖3,定位凸点21-3在所述定位孔3-3内左右移动,并且限制上盖3的转动幅度,当定位凸点21-3位于定位孔3-3的一端时,开度最大,而位于另一端时,开度最小,在调节过程中,无需把灸盒从布袋中取出,可以盲操就可以调节,操作简单。

所述上通风孔21-1为八组,所述上调节孔3-1与所述上通风孔21-1等数。八组所述上通风孔21-1分别为八卦图形孔。通过将上通风孔21-1和上调节孔3-1设置成八卦图形孔,一方面能够使孔的形状多样化,调节效果好,另一方具有美观、新颖的特点。所述侧通风孔21-2和侧调节孔3-2均为六个。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