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经鼻气管插管鼻翼防压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1263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经鼻气管插管鼻翼防压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经鼻气管插管鼻翼防压垫,主要针对颅颌面头颈外科、整形外科等手术中经鼻气管插管或术后经鼻留置气管导管的患者,用于减轻经鼻气管插管引起的鼻部压疮。



背景技术:

在颅颌面头颈外科、整形外科等的手术中,为了避免对手术区域的干扰,气管内全麻常需经鼻气管插管下实施。部分手术由于长时间的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导管的自身重量或外力的压迫等,可造成鼻翼的压疮、溃疡、甚至坏死,部分患者愈合后可形成鼻部的疤痕、缺损等,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美观,有的甚至需要进行部分鼻修复、重建手术来恢复正常鼻部的结构。经鼻气管插管压迫引起的鼻部损伤且常可能引起医患纠纷,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心里和生理上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经鼻气管插管鼻翼防压垫,以减轻和减少颅颌面头颈外科、整形外科等手术经鼻气管插管对鼻部的损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用于经鼻气管插管鼻翼防压垫,所述防压垫具有可固定粘附于鼻翼部的背面,在所述防压垫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在所述防压垫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部,且所述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的背面均高于所述支撑部的背面,使得气管插管卡接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按压部、第二按压部之间。

其中,在上述用于经鼻气管插管鼻翼防压垫中,所述第一按压部、第二按压部、支撑部形成为一体式结构。

其中,在上述用于经鼻气管插管鼻翼防压垫中,所述防压垫为具有弹性的硅凝胶垫。

其中,在上述用于经鼻气管插管鼻翼防压垫中,所述防压垫为透明。

其中,在上述用于经鼻气管插管鼻翼防压垫中,所述防压垫形成为圆盘状。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经鼻气管插管鼻翼防压垫,采用一定弹性、韧性的液体硅凝胶制成,可固定粘附在鼻翼部,使之能与鼻翼贴附,从而对使气管插管对鼻翼和鼻中隔的压迫起到缓冲作用,有利于长时间手术的经鼻气管插管及术后长时间的带管,且在起缓冲作用的同时还增大接触面积,减少压力对鼻翼的直接挤压,减轻和减少经鼻气管插管对鼻部的损伤,减少医患之间不必要的纠纷,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经鼻气管插管鼻翼防压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为防压垫;101为第一按压部;102为第二按压部;103为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经鼻气管插管鼻翼防压垫具有可固定粘附于鼻翼部的背面,使之能与鼻翼贴附。在防压垫100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按压部101和第二按压部102,在防压垫100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部103,且第一按压部101和第二按压部102的背面均高于支撑部103的背面,使得气管插管卡接于支撑部103与第一按压部101、第二按压部102之间,从而对使气管插管对鼻翼和鼻中隔的压迫起到缓冲作用,有利于长时间手术的经鼻气管插管及术后长时间的带管,并减轻和减少经鼻气管插管对鼻部的损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按压部101、第二按压部102、支撑部103形成为一体式结构,一体结构的防压垫100为具有弹性的硅凝胶垫,且透明,大致形成为圆盘状,其部分尺寸满足:a为8mm,b为7mm,c为3mm。

本实施例中的防压垫100的制作材料采取了液体硅凝胶,其交联密度为一般加成型液体硅橡胶的1/5-1/10,硫化后是一种固液共存的冻状材料。其特点①非常柔软,②粘附力强,防湿性非常好,③抗冲击效果好。这种材料在医疗行业可乳房假体,人工晶体等。硅凝胶假体的囊壁为弹性体硅橡胶,囊内冲注的内容物为硅凝胶。胶体纯洁透明。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性较高,不会引起免疫相关及毒性相关的物质的扩散。且根据成人、儿童、婴幼儿制作了不同型号防压垫100,粘附在鼻翼上,减少了气管导管与鼻部的接触应力,对鼻部的压迫起到缓冲保护作用,从而减少长时间经鼻插管带来的鼻部损伤。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经鼻气管插管鼻翼防压垫,采用一定弹性、韧性的液体硅凝胶制成,可固定粘附在鼻翼部,使之能与鼻翼贴附,从而对使气管插管对鼻翼和鼻中隔的压迫起到缓冲作用,有利于长时间手术的经鼻气管插管及术后长时间的带管,且在起缓冲作用的同时还增大接触面积,减少压力对鼻翼的直接挤压,减轻和减少经鼻气管插管对鼻部的损伤,减少医患之间不必要的纠纷,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对于本实用新型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