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滴管固定式的输液瓶套。
背景技术:
输液又名打点滴或者挂水。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
临床输注液体过程中,由于瓶塞穿刺针与瓶塞连接松动,稍有不慎易造成穿刺针的意外脱落,若要继续输液,就要更换新的输液器。对患者而言,既浪费了药液导致用药不足,又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特别是一些昂贵的药液和化疗药物。对护士而言,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又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激化了护患矛盾。
中国专利CN201510068693.2公开了一种防脱落型输液器针头,包括一个塑料针头,前端设置有针尖,中部设置有挡板,位于针尖与挡板之间的前部呈圆柱管状,前部外壁上沿圆周向分布有三或四个翼片,任意一个翼片均呈三角形平板,塑料针头的中心轴线位于翼片所在平面中,任意一个翼片的后侧边与塑料针头中心轴线的夹角均大于该翼片前侧边与塑料针头中心轴线的夹角。塑料针头的前部在针尖引导下穿过输液器瓶塞,翼片挤过瓶塞后,瓶塞为弹性体,将翼片通过时形成的间隙重新封闭,翼片的后端与瓶塞端面之间的角度使得塑料针头难以后退。
但对于防脱落型输液器针头结构复杂并且不适于反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滴管固定式的输液瓶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瓶体套和滴管固定带;其中所述瓶体套为上口直径大、下口直径小的桶形,所述瓶体套的上部固定挂环,所述挂环的中间设置有固定夹;所述滴管固定带包括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两条固定带都为一端呈凹字状的带体,第一固定带凹字状端头的正面设置有尼龙搭扣的钩面,第二固定带凹字状端头的反面设置有尼龙搭扣的绒面;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瓶体套的下部。
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连接瓶体套下部的一端的端头设置有尼龙搭扣的钩面,带体中段设置有尼龙搭扣的绒面。
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长度为15~20cm,宽度为4~6cm,采用帆布带制成。
所述固定挂环和固定夹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固定挂环和固定夹形成的环内表面设置有海绵层。
在使用时,将输液瓶放置在瓶体套内,插入瓶塞穿刺针,将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凹字状端头卡住莫氏滴管的下部,并通过尼龙搭扣固定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凹字状端头,调整滴管固定带的长度使莫氏滴管不易移动,通过尼龙搭扣将滴管固定带固定在瓶体套的下部。将整个输液瓶套通过挂环挂在输液杆上,并关闭固定夹进行固定,保证整个输液瓶不会发生晃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使用便捷,适用于输液瓶,可以保证瓶塞穿刺针不会发生滑落,且可保证整个输液瓶不会发生晃动,提高了安全性,使用效果好,为临床医疗带来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滴管固定式的输液瓶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滴管固定式的输液瓶套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瓶体套1和滴管固定带。
其中瓶体套为上口直径大、下口直径小的桶形,瓶体套的上部固定挂环2,挂环的中间设置有固定夹3。固定挂环和固定夹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固定挂环和固定夹形成的环内表面设置有海绵层4。
滴管固定带包括第一固定带5和第二固定带6,两条固定带都为一端呈凹字状的带体,第一固定带凹字状端头的正面设置有尼龙搭扣的钩面,第二固定带凹字状端头的反面设置有尼龙搭扣的绒面。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瓶体套的下部。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连接瓶体套下部的一端的端头设置有尼龙搭扣的钩面7,带体中段设置有尼龙搭扣的绒面8。
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长度为15~20cm,宽度为4~6cm,采用帆布带制成。
在使用时,将输液瓶放置在瓶体套内,插入瓶塞穿刺针,将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凹字状端头卡住莫氏滴管的下部,并通过尼龙搭扣固定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凹字状端头,调整滴管固定带的长度使莫氏滴管不易移动,通过尼龙搭扣将滴管固定带固定在瓶体套的下部。将整个输液瓶套通过挂环挂在输液杆上,并关闭固定夹进行固定,保证整个输液瓶不会发生晃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和方法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和方法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