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型一次性耳用吸引管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8320阅读:870来源:国知局
安全型一次性耳用吸引管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型一次性耳用吸引管头。



背景技术:

目前耳鼻喉-头颈外科科使用的吸引管头多为金属材质的,该吸引管头的吸引端头部为开口结构,且由于该吸引端上没有刻度,故而很难把握插入耳道时的深度,大多情况下仅仅是凭操作经验,故而操作时会损伤耳道皮肤、鼓膜及中耳精细结构,造成患者疼痛及医源性损伤,而且灭菌、消毒工作较繁杂,尤其在门诊换药时很不方便及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刻度的、可避免弄伤耳道的安全型一次性耳用吸引管头。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型一次性耳用吸引管头,包括吸引管本体,该吸引管本体包括手持部、连接端和吸引端,所述的连接端和吸引端分别设置于手持部两端,所述吸引管本体上吸引端的头部为弧形封闭结构,该吸引端靠近头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吸引孔,所述吸引管本体上的吸引端上设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吸引管本体上的手持部靠近吸引端的一端弯曲形成弯曲角A。

所述弯曲角A的角度为135°。

所述手持部上开设有减压孔和孔塞。

所述手持部为硅胶硬质管结构,所述吸引端为弹性柔软胶管结构。

所述吸引端的头部为封闭的圆弧结构。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之安全型一次性耳用吸引管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中吸引管本体上吸引端的头部为弧形封闭结构,该吸引端靠近头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吸引孔,所述吸引管本体上的吸引端上设有刻度。该吸引端上弧形封闭结构的头部不仅可以便于吸引端推进和吸引,还可避免弄伤耳道、鼓膜及中耳结构,且可以根据引端上设的刻度准确判断吸引端插入到耳道中的深度,避免弄伤鼓膜及其他组织。本实用新型的吸引端容易在耳道中滑行,便于吸头推进和吸引,不易引起疼痛和损伤组织,提高安全性。且本实用新型可做成一次性使用材料,方便使用,减少成本,防止交叉感染。

2. 本实用新型吸引管本体上的手持部靠近吸引端的一端弯曲形成弯曲角A,且该弯曲角A的角度为135°,方便操作者握持和看清前部情况。手持部上开设有减压孔,正好在拇指握压部位,可方便调控负压吸引力大小。吸引端为弹性柔软胶管结构,因柔软、有弹性,遇到阻力时可弯曲和改变方向,不易使接触和碰创组织时形成疼痛和损伤。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安全型一次性耳用吸引管头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之安全型一次性耳用吸引管头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附图中,各标号说明如下:

1-吸引管本体,2-手持部,3-连接端,4-吸引端,41-吸引孔,42-刻度,5-减压孔,51-孔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安全型一次性耳用吸引管头,包括吸引管本体1,该吸引管本体1包括手持部2、连接端3和吸引端4,所述的连接端3和吸引端4分别设置于手持部2两端,所述的连接端3用于与吸引器连接,所述的吸引端4伸入到耳道中进行吸引。所述吸引管本体1上的手持部2为硅胶硬质管结构,所述吸引端4为弹性柔软胶管结构,所述吸引管本体1上的手持部2靠近吸引端4的一端弯曲形成弯曲角A,即可使得吸引端4的轴向和设有连接端3的手持部2的轴向形成弯曲角A,该弯曲角A的角度为135°。所述手持部2上开设有减压孔5和与减压孔5相对应的孔塞51,且该减压孔5开设于靠近弯曲角A处,正好在拇指握压部位,方便操作。所述吸引管本体1上吸引端4的头部为弧形封闭结构,即所述吸引端4的头部为封闭的圆弧结构,所述吸引端4靠近头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吸引孔41,所述吸引管本体1上的吸引端4上设有刻度42,该刻度42为环形刻度42,且刻度42的起点为吸引端4的头部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