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圆弧轨迹CT扫描仪。
背景技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仪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其利用X射线对人体某一范围进行逐层横断扫描,通过探测器获取投影信息,再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其中,探测器获取的投影信息对图像重建的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CT扫描仪的探测器采用的都是闪烁体配光电二极管,其信号采集属于积分模式。在一个采样周期内,有很多X光子进入探测器,探测器内的闪烁体将这些高能的X光子转换成许多低能量的荧光光子,荧光光子进入光电二极管,通过光电效应再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在X光子转换成电信号过程中,探测器的暗电流和余辉效应很难消除,因此探测器的信噪比比较差。另外,在这个转换过程中,能量高的X光子产生的荧光光子的数量比较多,因此光电效应产生的电子数也比较多,这样在采集的积分信号中,高能X光子的信号权重也比较大。然而,在CT成像原理中,低能部分的X光子更适合对不同的物质进行分辨;因此,积分模式的信号采集方式不利于CT成像。
另外,在CT的研发过程中,科研工作者需要一个体积小巧、结构灵活、改造方便的原理样机,要求能够随时根据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简单改装就能满足各种科学研究的需求;而且,由于探测器价格昂贵,在原理验证阶段使用弧形探测器会造成此项的预算占比较高,造成其他方面的费用减少,影响整体的科研成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便捷、安全可靠、能够降低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的双圆弧轨迹CT扫描仪。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圆弧轨迹CT扫描仪,包括:用于放置扫描物的扫描台;机头,其位于所述扫描台的一侧,所述机头的内部设置有X射线源,所述机头的前部设置有前准直器;探测盒,其位于所述扫描台的另一侧,所述探测盒内置有探测器,所述探测器的前部设置有后准直器;以及带动所述探测盒相对所述扫描台的中心做圆弧运动的旋转机构。
优选的,所述扫描台上设置有圆盘,所述圆盘由驱动电机带动相对所述扫描台的中心做圆周运动。
优选的,所述扫描台由升降气缸驱动做升降移动。
优选的,所述探测盒上设置有带动所述探测盒做升降移动的升降机构。
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扫描架和带动所述扫描架转动的转动单元,所述探测盒置于所述扫描架上。
优选的,所述转动单元包括转动电机、由所述转动电机驱动转动的蜗轮、与所述蜗轮配合传动的从动齿轮、由所述从动齿轮带动做同向转动的连接齿轮、由所述连接齿轮带动做反向转动的转动齿轮、由所述转动齿轮带动做同向转动的转盘,所述转盘与所述扫描架相固接。
优选的,所述蜗轮、从动齿轮、连接齿轮、转动齿轮均置于机壳内。
优选的,所述转动单元与机头均置于底座上,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脚轮。
优选的,所述探测器为基于碲锌镉的高计数率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圆弧轨迹CT扫描仪,通过将扫描物置于扫描台的圆盘上相对扫描台的中心做圆周运动,以实现扫描物的完整CT扫描,通过旋转机构带动装有探测器的探测盒相对扫描台的中心做圆弧运动,以实现弧形探测器的探测范围;通过设置三级齿轮传 动的转动单元带动扫描架做圆弧运动,以实现扫描架的精确定位探测;该双圆弧轨迹CT扫描仪,结构便捷、安全可靠、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和提高图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圆弧轨迹CT扫描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动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01机头;02前准直器;03底座;04脚轮;05转盘;06机壳;07转动电机;08扫描架;09升降机构;10探测盒;11后准直器;12升降气缸;13扫描台;14驱动电机;15圆盘;16蜗轮;17从动齿轮;18连接齿轮;19转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圆弧轨迹CT扫描仪,包括:扫描台13、机头01、探测盒10、旋转机构和底座03,所述底座03的底部设置有脚轮04,所述扫描台13上设置有圆盘15,所述圆盘15用于放置待扫描物,所述圆盘15由驱动电机14带动相对所述扫描台13的中心做圆周运动,所述扫描台13由升降气缸12驱动做升降移动,所述升降气缸12置于所述底座03上。
所述机头01位于所述扫描台13的一侧并置于底座03上,所述机头01的内部设置有X射线源(未图示),所述机头01的前部设置有前准直器02;所述探测盒10位于所述扫描台13的另一侧,所述探测盒10内置有探测器(未图示),所述探测器的前部设置有后准直器11,所述探测盒10上设置有带动所述探测盒10做升降移动的升降机构09,所述探测器为基于碲锌镉的高计数率探测器,基 于碲锌镉的高计数率能量分辨探测器能够对X光子进行能量分辨,增加了从每个X光子提取的信息量,可以从硬件角度有效降低CT扫描的辐射剂量。
所述旋转机构带动所述探测盒10相对所述扫描台13的中心做圆弧运动,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扫描架08和带动所述扫描架08转动的转动单元,所述探测盒10置于所述扫描架08上,所述转动单元置于所述底座03上,所述转动单元包括转动电机07、由所述转动电机07驱动转动的蜗轮16、与所述蜗轮16配合传动的从动齿轮17、由所述从动齿轮17带动做同向转动的连接齿轮18、由所述连接齿轮18带动做反向转动的转动齿轮19、由所述转动齿轮19带动做同向转动的转盘05,所述转盘05与所述扫描架08相固接,所述蜗轮16、从动齿轮17、连接齿轮18、转动齿轮19均置于机壳06内,通过设置三级齿轮传动的转动单元带动扫描架08做圆弧运动,以实现扫描架08的精确定位探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圆弧轨迹CT扫描仪的工作过程如下:将待扫描物置于圆盘15上,并通过升降气缸12调节扫描台13的高度,通过升降机构09调节探测盒10的高度,以致使前准直器02、待扫描物、后准直器11均处于同一平面上;启动驱动电机14以致使扫描物相对扫描台13的中心做360度圆周运动,以实现扫描物的完整CT扫描;启动旋转机构以带动装有探测器的探测盒10相对扫描台13的中心做圆弧运动,以实现弧形探测器的探测范围;启动CT扫描仪,机头01内的X射线源经前准直器02射出,并穿过不断做圆周运动的扫描物后,经后准直器11由探测器接收,并由计算机控制系统(未图示)对探测器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双圆弧轨迹CT扫描仪,结构便捷、安全可靠、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和提高图像质量。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