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2221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



背景技术:

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切脉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反映了中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切脉是中国古代汉族医学家独创的诊法,近代以来西医看病习惯用听诊器,而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中医电子诊脉仪,目前,中医诊断大部分还是采用人工把脉的方式,还没有和中医电子诊脉仪结合起来,中医把脉是将手腕放在垫枕上,垫枕多人使用后没有办法消毒处理。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采用人工把脉和电子诊脉相结合,提高了医生诊断的准确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包括底座,其特征是:所述底座的中央设置有丝杠电机,所述丝杠电机的丝杠上环套有套筒,所述套筒的顶部连接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上端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轴外侧环套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四周连接一组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的末端连接弧形支撑臂,每个所述支撑臂的上侧设置有橡胶层,所述套环的一侧设置有定位螺栓,所述支撑板一侧设置有粘接带,所述粘接带上设置有中医电子诊脉仪。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板的上侧还设置有储藏盒,所述储藏盒内设置有穴位探测仪和经络治疗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丝杠电机转动带动丝杠旋转,丝杠带动套筒上下移动,支撑轴跟随上下移动,进而调整支撑臂的高度,套环能够沿支撑轴旋转,调整支撑臂的水平位置,拧紧定位螺栓实现支撑臂的定位固定,患者手腕放在支撑臂上,医生即可对患者进行把脉,橡胶层可以使用消毒水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把脉完成后,可以利用中医电子诊脉仪进行再次测量以作为医生诊断的参考,利用粘接带将中医电子诊脉仪绑缚在手腕上即可完成测量,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作为中医经常使用到的医疗器械,穴位探测仪和经络治疗仪放置在储藏盒内,使用时随时拿取,方便了医生使用。本实用新型采用人工把脉和电子诊脉相结合设备,提高了医生诊断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中央设置有丝杠电机2,所述丝杠电机2的丝杠3上环套有套筒4,所述套筒4的顶部连接支撑轴5,所述支撑轴5的上端连接支撑板6,所述支撑轴5外侧环套有套环7,所述套环7的四周连接一组支撑杆8,每个所述支撑杆8的末端连接弧形支撑臂9,每个所述支撑臂9的上侧设置有橡胶层10,所述套环7的一侧设置有定位螺栓11,

所述支撑板6一侧设置有粘接带12,所述粘接带12上设置有中医电子诊脉仪13。支撑板6可以为圆形或者方形,中医电子诊脉仪13采用现有的设备,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支撑板6的上侧还设置有储藏盒14,所述储藏盒14内设置有穴位探测仪和经络治疗仪。

本实用新型的丝杠电机2转动带动丝杠3旋转,丝杠3带动套筒4上下移动,支撑轴5跟随上下移动,进而调整支撑臂9的高度,套环7能够沿支撑轴5旋转,调整支撑臂9的水平位置,拧紧定位螺栓11实现支撑臂9的定位固定,患者手腕放在支撑臂9上,医生即可对患者进行把脉,橡胶层10可以使用消毒水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把脉完成后,可以利用中医电子诊脉仪13进行再次测量以作为医生诊断的参考,利用粘接带12将中医电子诊脉仪13绑缚在手腕上即可完成测量,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作为中医经常使用到的医疗器械,穴位探测仪和经络治疗仪放置在储藏盒14内,使用时随时拿取,方便了医生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