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医用防褥疮气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0351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护理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医用防褥疮气垫。



背景技术:

医用气垫床,又叫做防褥疮床垫,是预防长期卧床人员发生褥疮的床垫。使用气垫床,可以使发生褥疮的几率降低很多。褥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身体表面皮肤持续受压,引起组织缺血缺氧,皮肤组织产生坏死和溃烂。而气垫床使长期卧床人员皮肤体压分散,对皮肤和全身供氧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促进全身血液的流通和循环作用,降低局部压力,使细胞不会坏死。还可以保持皮肤干燥,减轻汗液浸渍,预防了局部皮肤的浸润损伤。从而预防预防痤疮、褥疮等疾病的发生。

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市面上多是整个充气气垫,和横管充气气垫,虽能在短时间内充气完成,缩短准备时间,但传统气垫使得病人的受力面积大,对于那些时间卧床翻身较少的病人,受压皮肤得不到充足血供,常常难免诱发褥疮。传统气垫容易产生滑移现象,在半卧位病人中尤其突出,气垫的滑移不仅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可能带来伤口受压,对病人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传统的横管充气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人的受力面积但充气范围固定,病人受力面积位置较固定,而且如果横管之间间距过小,不同横管之间的转换效果不明显,不能很好预防长期卧床的病人褥疮的发生率。简言之,现有气垫床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下:1、传统气垫病人受力面积大,易造成褥疮。2、传统气垫在半卧位容易滑移,给医护人员造成工作负担,同时不利于病人的康复。3、传统横管充气,双股管换气之间差距不明显,易使长期卧床病人患褥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长期卧床的病人易患褥疮,而提供一种新型医用防褥疮气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医用防褥疮气垫,包括气垫本体,其中:它还包括气泵、转换阀、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在所述的气垫本体的上表面均匀设有与气垫本体为一体的若干排凸起,在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上均匀依次横向并排开设有与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为一体相通且与凸起相对应的气柱,所述的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固定在气垫本体的内部且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的一端均固定在气垫本体的内壁底部,所述的第一通气管上的气柱与气垫本体上的奇数凸起的内表面相通并密封,所述的第二通气管上的气柱与气垫本体上的偶数凸起的内表面相通并密封,气泵的出气口与转换阀的进气口相通,所述的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的另一端分别与转换阀的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用高气柱替代传统的充气气垫和横管充气气垫。由于气柱高度增高明显,同时根据褥疮高发部位(骶骨、股骨大转子、坐骨粗窿、足跟及外踝)进行重点分布。气柱采用分批分次交替充气,使得受力区域进行周期替换,避免褥疮发生。气柱高度提高,使得充气与未充气气柱之间空隙增大,方便空气流通以及未充气区域身体得到休息,血液供应。本实用采用密集气柱分布,增加了接触面积与病人之间的摩擦力很好的避免了气垫滑落的现象,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医用气垫,方便快捷,使医护人员的省时省力。

2、本实用新型采用气柱支撑,明显减少病人与气垫之间接触面积,有效避免褥疮发生。

3、本实用新型气柱采取针对褥疮高发部位进行分布,使得受力区域进行周期替换,避免褥疮发生。

4、本实用新型采用密集加高气柱,增加气柱与病人之间摩擦力,防止气垫滑移。

5、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廉,制作简单,可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新型医用防褥疮气垫,包括气垫本体1,其中:它还包括气泵2、转换阀3、第一通气管4、第二通气管5;在所述的气垫本体1的上表面均匀设有与气垫本体1为一体的若干排凸起6,在第一通气管4和第二通气管5上均匀依次横向并排开设有与第一通气管4和第二通气管5为一体相通且与凸起6相对应的气柱7,所述的第一通气管4和第二通气管5固定在气垫本体1的内部且第一通气管4和第二通气管5的一端均固定在气垫本体1的内壁底部,所述的第一通气管4上的气柱7与气垫本体1上的奇数凸起6的内表面相通并密封,所述的第二通气管5上的气柱7与气垫本体1上的偶数凸起6的内表面相通并密封,气泵2的出气口与转换阀3的进气口相通,所述的第一通气管4和第二通气管5的另一端分别与转换阀3的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步骤:取出气垫连接电源并打开控制开关,通过气泵的出气口对其进行充气,同时通过转换阀来控制第一通气管4和第二通气管5进行充放气和换气交替。使用完毕后放气,擦净,下次待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