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插销及应用其的轮扣式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0350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安全插销及应用其的轮扣式脚手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手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扣件及轮扣式脚手架。



背景技术:

现今建筑工程常用的轮扣式脚手架,通过若干横杆、竖杆拼装而成,插销作为横杆与竖杆连接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到脚手架的结构稳定性。现有的插销多为铸铁件、横杆多为钢制件,二者材质的不同导致插销、横杆不易焊接,并且焊缝容易开裂,造成横杆断裂、脚手架垮塌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便于焊接的安全插销,增强了轮扣式脚手架的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安全插销,包括管座和插接块,管座为平面体,插接块沿管座的一面连接,管座的另一面设有凹槽,管座盖住插接块的一端,插接块的另一端伸出管座,插接块伸出管座的部分为楔形体。

由于管座为平面体且设有凹槽,平面体增大了管座与横杆的焊接面积,使得焊接更加牢固,同时平面体还避免了刷油漆时油漆进入横杆内部,凹槽增大了管座与立杆的受力面,从而增加了脚手架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插接块包括一对插接片,一对插接片对齐贴合且对称地设有一翻边片,每一翻边片垂直于对应的插接片并盖住该插接片的一端,该插接片的另一端伸出对应的翻边片,一对插接片伸出对应翻边片的部分为楔形体,管座为二翻边片所在平面体,凹槽设于二翻边片的接合处。由此,采用一对插接片焊接贴合且翻边,从而形成管座和插接块,便于加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插接片、翻边片均由熟铁制成。由此,熟铁偏软,易于锻造加工,并且便于焊接,避免了焊缝开裂的危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对插接片伸出对应翻边片的部分设有销孔,销孔的方向与二翻边片所在平面体的方向一致。由此,销孔的设置,起到安全插销安装时的限位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轮扣式脚手架,包括安全插销、若干的横杆及立杆,每一横杆、立杆通过安全插销连接,每一立杆垂直地设有梅花扣,每一梅花扣均布有承插口,每一承插口插入安全插销,管座的一面通过凹槽抵靠于立杆,管座的另一面垂直固定于横杆,楔形体插入承插口。由此,采用安全插销的结构使得脚手架的结构更加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插接块包括一对插接片,一对插接片对齐贴合且对称地设有一翻边片,每一翻边片垂直于对应的插接片并盖住该插接片的一端,该插接片的另一端伸出对应的翻边片,一对插接片伸出对应翻边片的部分为楔形体,管座为二翻边片所在平面体,凹槽设于二翻边片的接合处。由此,采用一对插接片焊接贴合且翻边,从而形成管座和插接块,便于加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插接片、翻边片均由熟铁制成。由此,熟铁偏软,易于锻造加工,并且便于焊接,避免了焊缝开裂的危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对插接片伸出对应翻边片的部分设有销孔,销孔的方向与二翻边片所在平面体的方向一致。由此,销孔的设置,起到安全插销安装时的限位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销孔插入销钉。由此,避免安全插销窜出梅花扣。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焊接,还增强了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安全插销的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安全插销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轮扣式脚手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该安全插销包括管座和插接块,插接块包括一对插接片1,一对插接片1对齐地焊接贴合且对称地设有一翻边片2,每一插接片1、翻边片2均由熟铁制成。一对插接片1伸出对应翻边片2的部分设有销孔3,销孔3的方向与二翻边片2所在平面体的方向一致。每一翻边片2垂直于对应的插接片1并盖住该插接片1的一端,该插接片1的另一端伸出对应的翻边片2,一对插接片1伸出对应翻边片2的部分为楔形体4,管座为二翻边片2所在平面体,凹槽5设于二翻边片2的接合处。

如图1、2、3所示(其中图3仅仅示意了一根立杆与一根横杆的连接,其它立杆与横杆的连接省略),该轮扣式脚手架包括安全插销、若干的横杆6及立杆7,每一横杆6、立杆7通过安全插销连接,每一立杆7垂直地设有梅花扣8,每一梅花扣8均布有承插口9,每一承插口9插入安全插销,管座的一面通过凹槽5抵靠于立杆7,管座的另一面垂直焊接固定于横杆6,楔形体4插入承插口9,销孔3插入销钉连接。

管座为平面体且设有凹槽5,平面体增大了管座与横杆6的焊接面积,同时熟铁材料偏软,易于锻造加工,并且便于横杆6的焊接,避免了焊缝开裂的危险,也使得焊接更加牢固,同时平面体还避免了刷油漆时油漆进入横杆6内部,凹槽5增大了管座与立杆7的受力面,从而增加了轮扣式脚手架的结构稳定性。销孔3插入销钉防止楔形体4从梅花扣8的承插口9窜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