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温鼻腔冲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2057阅读:8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控温鼻腔冲洗器。



背景技术:

气污染严重地区的过敏性鼻炎发生率是无污染地区的2-3倍,城市生活中工业废气、沙尘、花粉、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多,间接诱发了越来越多的人感染上鼻炎、鼻窦炎等呼吸道疾病。卫生部门的专项调查显示,鼻炎的全国平均发病率是10%-15%,在病毒性流感、鼻炎、咽喉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中,80%是由鼻腔缺乏应有的清洁保健引起的,病从“鼻”入的几率比病从 “口”入要大5.8倍。

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健康的鼻腔通过呼吸,将吸入的灰尘在15分钟内清除掉。但是,在空气污染重的环境下,鼻腔内鼻纤毛的运动会受到阻碍,在鼻腔黏膜和鼻纤毛上会沉积大量污垢和细菌,时间一长,极易导致鼻炎、鼻窦炎等炎症和过敏性疾病。

因此,鼻炎及过敏性鼻炎患者应经常清洗鼻腔,及时清除过敏原及有害颗粒物,同时鼻腔清洗也应成为健康人群日常生活保健护理的一部分。目前鼻腔清洗一般使用鼻腔冲洗器。鼻腔冲洗器通常借用一定压力(或吸、或用重力、或用机械压力)将生理盐水送入鼻孔,流经鼻前庭(露在头部外面的部分)、鼻窦、鼻道绕经鼻咽部,从另一侧鼻孔或口腔排出。它的原理是借助生理盐水自身的杀菌作用及水流冲击力,将鼻腔内聚集的污垢排出,从而使鼻腔恢复正常的生理环境,达到保护鼻腔的目的。

目前市面上的部分鼻腔冲洗器,冲洗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出冲洗鼻腔,此种结构的鼻腔冲洗器,存在水流压力太小,不能有效的达到冲洗目的,使用不方便,且不能保持冲洗瓶内的冲洗液始终保持在适宜温度;部分鼻腔冲洗器通过手动挤压冲洗瓶使清洗液挤出送入鼻孔,此种结构的鼻腔冲洗器,水压不易控制,操作麻烦,且其也不能保持冲洗瓶内的冲洗液始终保持在适宜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动控制冲洗液温度的自动控温鼻腔冲洗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微型水泵,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外箱体,所述外箱体内安装有加热箱体,所述外箱体与加热箱体间隔设置且两者顶部封闭使两者之间形成真空的保温腔,所述加热箱体内安装有其高度和外径均小于加热箱体高度和外径的冲洗箱,所述加热箱体与冲洗箱间隔设置且两者顶部通过封板封闭使两者之间形成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注有水并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有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电连接在加热装置的供电回路上,所述底座的外表面固装有与加热装置的供电回路电连接的控制开关,所述冲洗箱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连接有下伸设置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下伸依次穿过加热腔和保温腔与微型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微型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冲洗管,所述冲洗管与冲洗头连接,所述冲洗头可拆卸式地卡装在底座的侧部;所述外箱体上铰装有可将其顶部封闭的箱盖,所述箱盖由透明材质制成,所述箱盖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填充有纳米银过滤棉。

所述外箱体和加热箱体为一体结构,其均由耐热塑料制成。

所述冲洗箱由导热性能良好的铜制成。

所述封板呈环形,其固接在冲洗箱顶部的外表面且与冲洗箱一体成型制成,所述封板的外径大于加热箱体的内径,所述封板周缘的下表面压装在加热箱体顶部实现加热腔顶部的封闭。

所述加热箱体的顶部设有呈环形的沉槽,所述沉槽的深度与封板的厚度相适应,所述封板的周缘卡装在沉槽内。

所述加热箱体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取拿槽,所述取拿槽的内侧与沉槽连通,所述取拿槽的深度大于沉槽的深度。

所述外箱体的外表面固装有用于卡装冲洗头的托座。

所述外箱体的侧部向外箱体内侧凹陷形成用于收纳冲洗管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位于托座的下方。

所述外箱体的外表面对应收纳槽设有上伸设置的挡板,所述挡板的顶端低于收纳槽的水平中心线。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中加热装置设置在加热箱体的底部,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有温控开关,温控开关电连接在加热装置的供电回路上,底座的外表面固装有与加热装置的供电回路电连接的控制开关,使用前将冲洗液倒入冲洗箱并盖上箱盖,开启控制开关加热装置通过加热加热腔内的水对冲洗液进行加热,由于冲洗箱使用铜制作而成,其传热速度快,热量可快速传递至冲洗液,当加热腔内的水达到设定温度时,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至温控开关,温控开关切断加热装置的供电回路,停止加热,在使用过程中,加热腔内的水温度降低至设定值时,温控开关会再次启动加热装置,对冲洗液再次加热,从而使冲洗液始终保持在适宜温度。本实用新型中加热装置不与冲洗液直接接触,可减少使用过程中外源物与冲洗液的接触,降低污染的可能性。且此种加热方式,升温缓慢,温度到达设定值时,加热腔内的水对其进行保温,降温慢,同时外箱体与加热箱体之间的真空保温腔也可有效对冲洗液进行保温,防止冲洗液重复升温降温,影响使用。箱盖上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内填充有纳米银过滤棉,纳米银抗菌过滤棉可以净化进气,只有洁净的空气才能通过,即使超级细小的灰尘也能被挡住,防止微型水泵在泵送水时空气进入冲洗箱内污染冲洗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自动控温鼻腔冲洗器包括底座1,底座1内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安装有微型水泵2,底座1上设有可将安装腔下部开口封闭的封盖3,底座上安装有控制微型水泵2出水流速的调速旋钮19,调速旋钮的设置使水流恒定,有利于冲洗时鼻黏膜纤毛回复摆动,恢复鼻腔自洁能力,由于其强度恒定,使用更舒适。底座1上部固装有呈圆筒状的外箱体4,外箱体4内安装有与其同轴线设置的且也呈圆筒状的加热箱体5,加热箱体5的高度和外径均小于外箱体4的高度和外径,加热箱体5顶部与外箱体4顶部平齐,外箱体4与加热箱体5间隔设置且两者顶部封闭使两者之间形成真空的保温腔7,本实施例中外箱体4和加热箱体5为一体结构,其均由耐热塑料制成,两者的连接制作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外箱体4上铰装有可将其顶部封闭的箱盖12,箱盖12的底面安装有密封条16,箱盖12由透明材质制成,使用时方便查看冲洗液的剩余量,箱盖12上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内填充有纳米银过滤棉13,纳米银抗菌过滤棉13可以净化进气,只有洁净的空气才能通过,即使超级细小的灰尘也能被挡住,防止微型水泵2在泵送水时空气进入冲洗箱内污染冲洗液。

加热箱体5内安装有其高度和外径均小于加热箱体5高度和外径的冲洗箱6,冲洗箱6由导热性能良好的铜制成,冲洗箱6和加热箱体5同轴线设置,加热箱体5与冲洗箱6间隔设置且两者顶部通过封板14封闭使两者之间形成加热腔,封板14呈环形,其固接在冲洗箱6顶部的外表面且与冲洗箱6一体成型制成,封板的外径大于加热箱体5的内径,封板14周缘的下表面压装在加热箱体5顶部实现加热腔顶部的封闭。冲洗箱6底部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连接有下伸设置的出水管8,出水管8下伸依次穿过加热腔和保温腔7与微型水泵2的进水口连接,微型水泵2的出水口连接有冲洗管9,冲洗管9与冲洗头10连接,冲洗头10可拆卸式地卡装在底座1的侧部。本实用新型中出水管8直接卡装在冲洗箱6的出水口实现两者的密封连接,卡装密封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为方便冲洗箱6的放置,加热箱体5的顶部设有呈环形的沉槽,沉槽的深度与封板的厚度相适应,封板的周缘卡装在沉槽内,为方便冲洗箱6的拿取,在加热箱体5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取拿槽15,取拿槽15的内侧与沉槽连通,取拿槽的深度大于沉槽的深度。冲洗箱6的此种安装结构,便于定时取出冲洗箱对冲洗箱6进行清洗,保持冲洗箱6的洁净度。

加热腔内注有水并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装置17,本实用新型中加热装置为电热管,其设置在加热箱体5的底部,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有温控开关,温控开关电连接在加热装置的供电回路上,底座1的外表面固装有与加热装置的供电回路电连接的控制开关,使用前将冲洗液倒入冲洗箱6并盖上箱盖12,开启控制开关加热装置通过加热加热腔内的水对冲洗液进行加热,由于冲洗箱6使用铜制作而成,其传热速度快,热量可快速传递至冲洗液,当加热腔内的水达到设定温度时,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至温控开关,温控开关切断加热装置的供电回路,停止加热,在使用过程中,加热腔内的水温度降低至设定值时,温控开关会再次启动加热装置,对冲洗液再次加热,从而使冲洗液始终保持在适宜温度。本实用新型中加热装置不与冲洗液直接接触,可减少使用过程中外源物与冲洗液的接触,降低污染的可能性。且此种加热方式,升温缓慢,温度到达设定值时,加热腔内的水对其进行保温,降温慢,同时外箱体4与加热箱体5之间的真空保温腔7也可有效对冲洗液进行保温,防止冲洗液重复升温降温,影响使用。

外箱体4的外表面固装有用于卡装冲洗头10的托座11,冲洗头10和托座11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使用时将冲洗头10从托座11取下,使用完毕卡装在托座11上即实现冲洗头10的固定,冲洗头10的上部悬空,不易与其他物品接触,进而被污染,使用时只需略微清洗即可。为方便冲洗管9的收纳,外箱体4的侧部向外箱体4内侧凹陷形成用于收纳冲洗管9的收纳槽,收纳槽位于托座11的下方。外箱体4的外表面对应收纳槽设有上伸设置的挡板18,挡板18的顶端低于收纳槽的水平中心线,挡板的设置可对收纳好的冲洗管9进行限位,放置冲洗管9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从收纳槽内脱出。本实用新型中冲洗管9上还固装有限位块20,限位块卡在外箱体4的底部,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冲洗管9过度抽拉造成连接处的脱落,影响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