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整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下颌角截骨、磨板术后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颌角术要求患者术后颌角术面罩加压包扎5至7天,术后流食、半流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且需要坚持用漱口液漱口,术后必需要局部加压包扎塑形。患者7天后的加压包扎塑形,还需考虑正常生活中的进食、濑口、给药等行为。现有技术我们查到了“下颌固定带”,专利号为ZL201420767681.X,它包括下颌托;下颌托的一个侧边通过弹力条与上片头围连接,下颌托的另一个侧边通过弹力条与下片头围连接;下颌托上设置有透气网;上片头围上设置有钮孔,下片头围上设置有钮扣。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佩戴方便,透气舒适,能大幅减少压疮发生率。但是,整形术和一般的颌骨手术不同,对面部外观的要求极高,术后不同时期需要根据病情敷药,而下颌固定带并未设置敷药结构,同时,下颌固定带采用纽扣式调节松紧,难以适应各种脸型的大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防水、给药、调节固定带松紧的用于下颌角截骨、磨板术后的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下颌角截骨、磨板术后的固定装置,它包括两根环状的固定带,在固定带之间设有两片可在固定带上滑动的加压垫,所述加压垫包括防水层和纱布层,所述防水层和纱布层还设有给药层。
以上所述固定带上还设有用于调节固定带长短的松紧调节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带可固定脑后方至下颌,然后可根据脸型大小调节松紧调节夹,使加压垫对下颌角进行加压,可保持塑形的最好状态,对恢复期十分有效。
2、本实用新型的加压垫分三层结构,外层防水层,不影响患者洗澡等清洁行为,内层为纱布层,供贴面部使用,而夹层为给药层,保证患者的伤口恢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下颌角截骨、磨板术后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压垫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下颌角截骨、磨板术后的固定装置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1-固定带,2-松紧调节夹,3-加压垫,3.1-纱布层,3.2-给药层,3.3-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下颌角截骨、磨板术后的固定装置,它包括两根环状的固定带1,在固定带1之间设有两片可在固定带1上滑动的加压垫3,加压垫3包括防水层3.3和纱布层3.1,防水层3.3和纱布层3.1还设有给药层3.2。固定带1上还设有用于调节固定带1长短的松紧调节夹2。其中,防水层3.3采用无纺布,给药层3.2为医用药棉,松紧调节夹2采用市面上常用的夹子即可。
使用时,根据患者的伤口情况,在给药层3.2上放药,然后将固定带1固定脑后方至下颌,移动加压垫3至下颌,然后可根据脸型大小调节松紧调节夹2,使加压垫3对下颌角进行加压即可。
上述实施例,仅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一步详细说明的具体个例,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凡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