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侧集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4092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腰侧集尿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膀胱切除患者的腰侧集尿器。



背景技术:

膀胱癌病人有些情况下需要全部切除膀胱,膀胱切除之后,在患者腹部进行皮肤造口手术,把患者输尿管连接到造口,采用外置的造口袋来进行体外集尿;目前尿路造口袋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以国外产品为主的粘贴式产品,用一个胶盘粘贴在造口周围,胶盘中间开口,然后在胶盘上悬挂集尿袋;这种产品的核心问题是固定底盘的粘胶24小时的粘贴在造口周围,长期使用对皮肤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红肿、发炎、溃烂等;造口袋固定之后,造口与造口袋内形成密闭空间,尿液热气熏蒸造口,夏天尤其严重,可能会造成造口感染;另外因为需要固定底盘,必须事先对皮肤进行清理,晾干,涂抹油膏,固定底盘等工作,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很难一个人自理,给家人带来很多的额外护理工作;再者,粘贴式造口袋为一次性产品,长年累月的使用,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家庭负担。

基于上述的社会需求,产生了另外一种束腰式腰侧集尿器,它是用一个集尿接口腔罩在造口之上,然后用一条腰带,把集尿接口腔束在腰间进行固定;集尿接口腔通过导尿管道连接到下部的集尿袋上,集尿袋作为集尿容器进行集尿。这种产品不再采用粘胶固定底盘,每天清洗后可以反复使用,因此减少了对皮肤的伤害,减少了患者家属的依赖,大大的降低了患者家庭的费用。

目前的束腰式集尿器通过导管将集尿腔与集尿袋相连,集尿腔的聚流口与波纹管之间需要连接接头,因此集尿腔的聚流口比较长,患者坐下弯腰等体位变化时容易顶住聚流口造成集尿腔离开身体导致漏尿;另外连接接头需要另外生产,还需要专门进行装配,增加了生产成本。对这类产品进行持续改进,使其更符合患者的需求,从细节上更多的解决患者的问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腰侧集尿器,解决现有的腰侧集尿器的集尿腔与波纹管连接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腰侧集尿器,包括集尿腔、波纹软管和集尿袋,所述集尿腔通过所述波纹软管与所述集尿袋连通,所述集尿腔下部设有聚流口,所述聚流口与所述波纹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波纹软管与所述集尿腔为一体结构。

其中,优选地,所述聚流口的数量为一个。

其中,优选地所述聚流口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集尿腔的左下部位和右下部位。

其中,优选地,所述集尿腔为腔体结构,所述集尿腔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合患者造口的开口,所述开口周围设有压边,所述压边上设有软胶材料层。

其中,优选地,所述软胶材料层为硅胶层、橡胶层或PU层,所述压边的内沿比外沿高1~2mm。

其中,优选地,所述集尿腔顶部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集尿腔腔体内壁的连接处设置有突出的防漏沿。

其中,优选地,所述集尿袋的袋体为TPU袋体,所述集尿袋的顶部设置一个或两个进水接口,所述集尿袋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集尿袋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挂孔。

其中,优选地,还包括腰带和固定压板,所述腰带与所述固定压板连接,所述集尿腔通过所述固定压板中部的集尿腔嵌入孔嵌入到固定压板上。

其中,优选地,所述集尿腔为一个或两个,两个所述集尿腔分别对应患者身体两侧的造口,两个所述集尿腔分别与同一个所述集尿袋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波纹软管与集尿腔为一体结构,波纹软管能180度且弯折不会憋死,不会造成液体无法下行导致的漏尿现象;通过一体化结构,优化掉了原来集尿腔与波纹管的连接接头,减少了零件,减少了装配过程,节省了成本;通过一体化结构,使集尿腔到集尿袋的距离变短,为异形尿袋的实现提供了条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腰侧集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集尿腔的剖面结构图;

图3为图1中集尿腔的立体视图;

图4为实施例2集尿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图4沿A向视图;

图6为图5沿B-B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尿腔,1-1.开口,1-2.压边,1-3.软性材料层,1-4.聚流口,1-5.排气孔,1-6.防漏沿,2.波纹软管,3.集尿袋,3-1.进水接口,3-2.出水口,3-3.挂扎,4.腰带,5.固定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腰侧集尿器,包括集尿腔1、波纹软管2、集尿袋3、腰带4和固定压板5,集尿腔1通过波纹软管2与集尿袋3连通,腰带4与固定压板5连接,集尿腔1通过固定压板5中部的集尿腔1嵌入孔嵌入到固定压板5上。集尿腔1下部设有聚流口1-4,聚流口1-4与波纹软管2的一端连接,波纹软管2与集尿腔1为一体结构。波纹软管2与集尿腔1为一体结构,减少了集尿腔1下部聚流口1-4的长度,而且具有万向弯曲,不会折憋的特点,同时减少了集尿腔1与波纹管的连接接头零件,减少了安装步骤,节省材料和人力。

集尿腔1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合患者造口的开口1-1,开口1-1直径小于集尿腔1腔体的直径,开口1-1周围设有压边1-2,压边1-2上设有硅胶层,也可以为其它的软性材料层1-3如橡胶层或PU层。这层材料的实现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在胶圈上直接采用新工艺熔接一层软胶材料,无缝融合,效果最好;还有一种是采用新材料做一个垫子或者皮套,安装在原有的集尿腔1上。与身体的接触的是非粘胶类新材料,达到粘贴的防漏尿效果却对身体没有任何坏处,不会造成皮肤红肿发炎溃烂,随时可以拿掉,能够简单清洗后反复使用,在保护患者的时候大大的降低了患者的使用成本。

并且,压边1-2的内沿比外沿高1.5mm左右,这样集尿腔1开口1-1压到造口周围时,内沿承受的压力大于外沿的承受的压力,进一步保证了尿液不易外漏。

其中,集尿腔1顶部设有排气孔1-5,排气孔1-5与集尿腔1腔体内壁的连接处设置有突出的防漏沿1-6。排气孔1-5将尿液热气直接排走,防止熏蒸造口,保持造口干爽和安全。

其中,集尿袋3的袋体为TPU材料,集尿袋3的顶部设置一个或两个进水接口3-1(针对于两侧造口的患者),集尿袋3的底部设有出水口3-2,集尿袋3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挂孔。集尿袋3采用新的TPU材料,柔软舒适,非常耐磨,患者使用非常方便;集尿袋3底部收窄,出水口3-2和阀门位于最低端,有利于袋内液体快速排空。

挂扎3-3可将集尿袋3通过穿过挂扎3-3的绳子或布带将集尿袋3挂在腰带4上,使整个装置的稳定性提高,也减轻了波纹管所承受的拉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集尿腔1数量可为一个,适用于只有一侧造口的患者。也可以为两个,适用于两侧都有造口的患者,其中,两个集尿腔1分别对应患者身体两侧的造口,两个集尿腔1分别与同一个集尿袋3连通。

实施例2

如图4~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腰侧集尿器,本实施例的集尿腔聚流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集尿腔的左下部位和右下部位,两个聚流口与集尿腔的最低点在一条直线上。液体从集尿腔的开口陡沿进入腔体后,不会在腔体内积存,会通过腔体周围形成的水道到达聚流口并排出流走,根据患者体位,液体要么从做左聚流口排出,要么从右侧聚流口排出,保证尿液不会在集尿腔中积存。使患者不用再操心自己躺的体位与聚流口的位置,可以任意的翻身,使用非常方便,大大降低了双侧造口患者的护理难度,又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