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疹的外洗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4093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风疹的外洗中药汤剂。



背景技术:

风疹中医称风疹为“白癜”、“白驳风”等。中医认为,肺主气,主白色。白斑是由于气血不足,使皮肤不得营养而变白。风疹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减退性皮肤病,表现为局

阴性或泛发性色素脱失。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可以累及所有民族。据统计世界发病

率为0.3%到3.8%,一般肤色浅的人群发病率低,而肤色深的人群患病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治疗风疹的外洗中药汤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风疹的外洗中药汤剂,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

料制成:荆芥8-12克,防风10-14克,双花13-17克,连召13-17克,板蓝根18-22克,蝉蜕10-14克,黄柏10-14克,苍术10-14克,野菊花28-32克,苦参13-17克,枯矾13-17克,白芷10-14克。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由如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荆芥10克,防风12克,双花15

克,连召15克,板蓝根20克,蝉蜕12克,黄柏12克,苍术12克,野菊花30克,苦参15克,枯矾15克,白芷12克。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性如下: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治外感表症,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

双花: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连召: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板蓝根:清火解毒,凉血止血。治热病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大头瘟,及吐血、衄血等症。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痛,明目退翳,止痉。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咽痛,麻疹不透,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目赤肿痛,翳膜遮睛,惊痫夜啼,破伤风等症。

黄柏: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除湿。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

野菊花:清热解毒,消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蒺疾杆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藓,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

枯矾: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等。

白芷: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风疹的外洗中药汤剂:荆芥8克,防风10克,双花13克,连召13克,板蓝根18克,蝉蜕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野菊花28克,苦参13克,枯矾13克,白芷10克。

实施例2、一种治疗风疹的外洗中药汤剂:荆芥10克,防风12克,双花15克,连召15克,板蓝根20克,蝉蜕12克,黄柏12克,苍术12克,野菊花30克,苦参15克,枯矾15克,白芷12克。

实施例3、一种治疗风疹的外洗中药汤剂:荆芥12克,防风14克,双花17克,连召17克,板蓝根22克,蝉蜕14克,黄柏14克,苍术14克,野菊花32克,苦参17克,枯矾17克,白芷14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