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误吸颈部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0028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防误吸颈部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颈部支架,尤其涉及一种防误吸颈部支架。



背景技术:

误吸是指脑卒中病人因吞咽功能障碍,进食或非进食时,有数量不一的食物、口腔内分泌物或胃食管返流物等进入到声门一下的气道,导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重症肺炎或窒息死亡者。误吸是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甚至导致患者窒息死亡。研究中我们发现脑卒中患者发生误吸的主要原因有患者的体位不当,包括患者进食时上半身的位置和进食时头部的位置,尤其是头部位置。临床中为避免发生这样的事件,通常只能人工保持患者的体位尤其是头部位置,费时费力,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困境,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误吸颈部支架,以代替人工保持患者的头颈位置;所述防误吸颈部支架整体围成封闭筒状,包括头托、颈托和侧壁,所述头托和所述颈托在所述封闭筒状的径向相对设置、轴向位于同侧;所述侧壁连接所述头托和所述颈托并构成所述封闭筒状的侧壁;该防误吸颈部支架围绕于佩戴者的脖颈,所述头托托起佩戴者的下颌,所述颈托在轴向凸出于所述封闭筒状,压于佩戴者的后脑从而限制其头部后仰。

进一步地,所述防误吸颈部支架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侧壁,用于调节所述防误吸颈部支架的周向长度,从而调节所述防误吸颈部支架的径向尺寸,以适应佩戴者各异的颈部围度。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可打开,并且打开后具有两端;所述两端搭接,并且重合部分长度可调。

进一步地,所述两端通过尼龙搭扣搭接和调节重合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两端分别设置尼龙带和卡扣,所述尼龙带穿入所述卡扣并拉紧从而实现所述两端搭接和调节重合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两端分别设置尼龙带和针扣,所述尼龙带对应所述针扣设置有至少一个扣孔,所述针扣穿入所述扣孔从而实现所述两端搭接和调节重合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头托固定地设置于该内壁、所述颈托固定地设置于该外壁;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可分离地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壁通过尼龙搭扣与所述内壁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使用,调节方便,缩短佩戴者舌腭之间的距离,有效减少呛咳和误吸的发生。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误吸颈部支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误吸颈部支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图2中,1-头托,2-颈托,31-内壁,32-外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防误吸颈部支架整体围成一封闭的筒状,供需要佩戴的患者使用。该防误吸颈部支架包括头托1、颈托2和侧壁,其中侧壁还包括内壁31和外壁32。头托1和颈托2相对设置,并且都处在防误吸颈部支架轴向的同一侧。头托1固定在内壁31上,而颈托2固定在外壁32上。防误吸支架在其侧壁设置有调节机构,用于调节防误吸颈部支架的轴向长度。在使用时,将防误吸颈部支架套在患者的脖颈周围并环绕,使得头托1托起患者的下颌,颈托2在患者的脑后施加压力,限制患者的后仰,并向前推动使得患者的头部向前略低下20-30°,使得头部与颈部的角度保持60-70°,这样可以缩短舌腭之间的距离,避免口腔分泌物或胃食管返流物进入气道,在患者进食时使食团尽快从口腔经过咽腔进入食道,能够有效地减少呛咳和误吸的发生。

外壁32通过尼龙搭扣粘贴在内壁31的外侧面。而内壁31是可展开设置的,其两端由尼龙搭扣搭接,从而方便展开整个防误吸颈部支架,并将其环绕在需要佩戴支架的患者脖子周围,调节到适合长度后搭接尼龙搭扣,从而防误吸颈部支架恢复封闭的环状结构,起到对患者的体位的限制作用。

在使用上,方便起见,可先分离内壁31和外壁32,单独将内壁31环绕在患者脖颈,后再将外壁32安装到内壁31外侧表面。

实施例二

本例和实施例一中的方案类似。区别在于,内壁31不是通过尼龙搭扣来调节尺寸和搭接的,而是通过尼龙带子穿进卡扣并拉紧实现固定和调节的功能的。其余类同实施例一,效果也类似。

实施例三

本例和实施例一种的方案类似。区别在于,内壁31不是通过尼龙搭扣来调节尺寸和搭接的,而是通过设置尼龙带和针扣、并且尼龙带上设置若干扣孔实现的,针扣扣入不同的扣孔,可得到不同径向尺寸的防误吸颈部支架。其余类同实施例一,效果也类似。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