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一种按摩器,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的手持式按摩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人的生活忙碌与紧张,非常容易造成身体的不舒适感,且人们对于养生保健的意识、健康和瘦身的要求与日俱增,而按摩正是消除身体不适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按摩器的出现,现代人可以适当的对人体的穴道及腿部、手部肌肉按摩,进而舒缓紧张的肌肉,而对于容易劳累的人或血液循环较差的老年人,可以藉由按摩达到消除疲劳及保健的效果。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类型的按摩器,其中被普遍应用的一种按摩器具有藉由一手柄上设置二根向外延伸的枢杆,并且在该枢杆上活动套设若干球形或柱形按压单元,使用者手持手柄带动各按压单元在人体表面进行滚动,以使按摩器达到按摩效果之结构;然而,习知按摩器之连结手柄与按压单元之连接部系为可挠材料结构,得按压单元并无弹性回复力,以致使用者操作使用上必须依照使用部位的粗细不同随时调整按压单元滚压效果,因此使用操作不甚便利,再者由于连接部结构系外露式,长期使用下来容易积卡脏污,如此严重影响整体结构之使用顺畅性。
鉴于上述习知按摩器结构所存在之问题,目前出现了一种较为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如申请号为201020269592.4、申请日为2010.07.23、名称为一种手持按摩器结构,其包括:一具有中空壳体结构的握柄,该握柄相对界定形成有一握持部及一按摩件组设端,该按摩件组设端具有间隔配置的二开口部及一内部容设空间;二旋支座,其间隔配置于握柄的容设空间内;二连动杆,其呈间隔设置型态,包含一枢组端以及由该枢组端相对二端延伸形成的一按摩件组设段及一带动区段,所述连动杆的枢组端枢组于旋支座上,按摩件组设段则凸伸于按摩件组设端开口部,构成二连动杆以旋支座为支点呈可相对打开或靠近旋摆状态;二按摩件,其分别套于连动杆的按摩件组设段外部,构成二按摩件之间相对形成有一夹置空间;至少一内置式弹性复位件,其具有可藉以组合于握柄容设空间内的组装定位部以及可藉以与连动杆的带动区段呈连结状态的致动部,当按摩件呈相对打开状态时,弹性复位件呈蓄积弹力状态令二按摩件呈现复位趋势。
以上所述的手持按摩器结构,其弹性复位件都采用各类弹簧,如二拉伸弹簧结构型态、单拉伸弹簧结构型态、扭力弹簧结构型态,该些结构形态的弹簧均采用某一点(定位部)固定的方式固定于握柄的容设空间内,因而按摩件在数次开合并顶压弹簧的过程中,弹簧的稳定性差,容易出现簧偏位、旋转等现象。
此外,以上所述的手持按摩器结构的按摩件和连动杆通常为铝等金属材质制件,握柄为中空的结构,质轻,且按摩件和连动杆位于手持按摩器结构的一端,而握柄位于手持按摩器结构的另一端,因而导致手持按摩器结构的一端的重量明显大于手持按摩器结构的另一端的重量,故而手持按摩器结构的稳定性较差,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手持式按摩器,其稳定性好,且使用寿命长,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良的手持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中空壳体结构的握柄,该握柄相对界定形成有一握持部及一按摩件组设端,该按摩件组设端具有间隔配置的二开口部及一内部容设空间;
二旋支座,其间隔配置于握柄的内部容设空间内;
二连动杆,两者间隔设置,其包含枢接部以及由所述枢接部一端延伸出的按摩件组设部,所述连动杆的枢接部枢接于所述旋支座上,所述按摩件组设部凸伸于按摩件组设端开口部,构成二连动杆以旋支座为支点呈可相对打开或靠近旋摆状态;
二按摩件,其分别套于所述按摩件组设部上,并构成二按摩件之间相对形成的一夹置空间;
一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藉以固定于所述握柄的内部容设空间内的定位部以及藉以与所述连动杆的枢接部呈连结状态的致动部,
所述枢接部为剪刀臂结构,当所述按摩件呈相对靠近旋摆状态时,所述剪刀臂结构轻触所述致动部,当所述按摩件呈相对打开状态时,所述剪刀臂结构向内侧顶压所述致动部收缩而使所述按摩件呈现复位趋势;
一限位框,其设于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外周边缘,至少用于将所述弹性复位件限制于其有限的空间内;
以及一配重块,所述配重块设置于所述握柄的内部容设空间内,并位于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定位部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弹性复位件采用U型弹片结构,其致动部包含有二靠持端,藉以撑持于二连动杆的剪刀臂结构的相对内侧,令弹性复位件常态性顶推二连动杆。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呈长条形,其由位于其中间的定位柱定位以及由位于其两端的固定螺钉固定于所述握柄的内部容设空间内。
优选的,该手持式按摩器还包括平稳块,所述平稳块设于所述握柄的内部容设空间内,并位于两个剪刀臂结构之间。
优选的,所述按摩件组设部上至少套设有两个轴承,所述按摩件套设有所述轴承上。
优选的,所述按摩件上设置有复数个六角形的凹口。
优选的,所述按摩件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条锗条。
优选的,所述按摩件的头部设置有呈圆锥形的穴位按摩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限位框可以将弹性复位件限制于其中的有限空间内,防止弹性复位件在连动杆的力的作用下出现弹簧偏位、旋转等现象,因而提高了该手持式按摩器的稳定性。再者,通过配重块可以使得手持式按摩器结构的一端的重量与手持式按摩器结构的另一端的重量相持平,故而手持式按摩器结构的稳定性较好,使用方便。
2)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增加的稳定块,可以对连动杆的剪刀臂结构起到靠持的作用,此外,当连动杆旋转时可以对剪刀臂结构起到引导其旋转适合角度的作用。
3)该按摩器在被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将欲按摩部位(例如:腿部、手部、脖子等)夹持于两按摩件之间的夹置空间内,并于按摩部位表面进行往复滚动,由于该手持式按摩器的二连动杆与弹性复位件呈连结状态,如此一来,该手持式按摩器俾可随着按摩部位粗细不同而能够依其部位呈相对打开或靠近的夹持效果,而产生压迫式按摩,即深度按摩,舒经活血,达到消除疲劳及保健身体的效果;
4)使用者还可以手握住握柄的握持部并将按摩件在欲按摩部位(如面部、肩颈部、背部、胸部、腹部、腿部、手部等)的表面进行滚动,可以起到舒缓紧张的肌肉,塑造优美线条的作用。
5)优选的,利用穴位按摩头顶压某个穴位处(如脸部的眼窝、鼻翼、耳后等),可以起到加强按摩和提拉的作用,还可以点压手臂、大腿、臀部等处,起到提拉手臂、大腿、臀部等处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结构特征和技术要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手持式按摩器呈靠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手持式按摩器呈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按摩件和连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改良的手持式按摩器,包括:
具有中空壳体结构的握柄11,具体的,握柄11由相互配合的上壳和下壳组成,该握柄11相对界定形成有一握持部111及一按摩件组设端112,该按摩件组设端112具有间隔配置的二开口部及一内部容设空间K;
二旋支座12,其间隔配置于握柄11的内部容设空间K内;
二连动杆13,两者间隔设置,其包含枢接部131以及由枢接部131一端延伸出的按摩件组设部132,连动杆13的枢接部131枢接于旋支座12上,按摩件组设部132凸伸于按摩件组设端112开口部,构成二连动杆13以旋支座12为支点呈可相对打开或靠近旋摆状态;
二按摩件14,其分别套于按摩件组设部132上,并构成二按摩件14之间相对形成的一夹置空间H;
一弹性复位件15,弹性复位件15包括藉以固定于握柄11的内部容设空间K内的定位部151以及与连动杆13的枢接部131呈连结状态的致动部152,
枢接部131为剪刀臂结构,当按摩件呈相对靠近状态时,剪刀臂结构轻触致动部152,当按摩件呈相对打开状态时,剪刀臂结构向内侧顶压致动部152收缩而使按摩件呈现复位趋势;
一限位框17,其设于弹性复位件15的外周边缘,至少用于将弹性复位件15限制于其有限的空间内,并且弹性复位件15的定位部151通过定位柱16定位于握柄11的内部容设空间K内;
以及一配重块19,配重块19设置于握柄的内部容设空间内,并位于弹性复位件的定位部的一端。
通过限位框17可以将弹性复位件15限制于其中的有限空间内,防止弹性复位件15在连动杆13的力的作用下出现偏位、旋转等现象,因而提高了该手持式按摩器的稳定性。再者,通过配重块19,可以使得手持按摩器结构的一端的重量与手持按摩器结构的另一端的重量相持平,故而手持按摩器结构的稳定性较好,使用方便,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优选的,弹性复位件15采用U型弹片结构,其致动部152包含有二靠持端,藉以撑持于二连动杆的剪刀臂结构的相对内侧,令弹性复位件常态性顶推二连动杆。
弹性复位件15的致动部152也可以视为定位部151的两端向斜上方延伸出的二弹簧臂(即靠持端),当按摩件14呈相对靠近状态时,剪刀臂结构轻触弹簧臂,当按摩件14呈相对打开状态时,剪刀臂结构向内侧顶压弹簧臂收缩而使按摩件14呈现复位趋势。
优选的,配重块19呈长条形,其由位于其中间的定位柱191定位以及由位于其两端的固定螺钉192固定于握柄的内部容设空间内。配重块19可以采用铁块、钢块等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件。
优选的,该手持式按摩器还包括平稳块20,平稳块20设于握柄的内部容设空间内,并位于两个剪刀臂结构之间。平稳块20可以对连动杆的剪刀臂结构起到靠持的作用,此外,当连动杆旋转时可以对剪刀臂结构起到引导其旋转适合角度的作用,因而平稳块20进一步提高了该手持式按摩器的稳定性。
优选的,按摩件组设部132上至少套设有两个轴承18,按摩件14套设有轴承18上。
优选的,按摩件14上设置有复数个六角形的凹口。滚动按摩件14,六角形的凹口可以起到按摩的作用。
优选的,按摩件14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条锗条。
优选的,按摩件14的头部设置有呈圆锥形的穴位按摩头143,穴位按摩头143可以起到点穴按摩的效果。
优选的,握柄11为流线型的设计,不但美观好看,还可以方便于握持。
参见图1所示,当该手持式按摩器处于松弛状态时,此时,按摩件14呈相对靠近状态,剪刀臂结构轻触靠持端,参见图2所示,当该手持式按摩器处于打开状态时,此时剪刀臂结构向内侧顶压靠持端,并使靠持端收缩。
该按摩器在被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将欲按摩部位(例如:腿部、手部、脖子等)夹持于两按摩件14之间的夹置空间H内,并于按摩部位表面进行往复滚动,由于该手持按摩器的二连动杆13与弹性复位件15呈连结状态,如此一来,该手持按摩器俾可随着按摩部位粗细不同而能够依其部位呈相对打开或靠近的夹持效果,而产生压迫式按摩,即深度按摩,舒经活血,达到消除疲劳及保健身体的效果;
此外,使用者还可以手握住握柄11的握持部111,并将按摩件14在欲按摩部位(如面部、肩颈部、背部、胸部、腹部、腿部、手部等)的表面进行滚动,可以起到舒缓紧张的肌肉,塑造优美线条的作用。
穴位按摩头143顶压某个穴位处(如脸部的眼窝、鼻翼、耳后等),起到加强按摩和提拉的作用,还可以点压手臂、大腿、臀部等处,起到提拉手臂、大腿、臀部等处的作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特征,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相关人士能够据以实施,但以上所述内容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