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刺络拔罐器。
背景技术:
放血疗法是以针刺某些穴位或体表小静脉而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疗方法。操作时,先行皮肤常规消毒,选用三棱针或粗毫针,速刺速出,常用于中暑、头痛、咽喉肿痛、疔疮、腰痛等的治疗。
刺络拔罐疗法是在刺络放血法的基础上,在针孔处拔上火罐,将刺血术与拔罐法相结合,在穴位或阿是点吸拔出较多瘀血,从而疏通经络、祛瘀生新、调整阴阳,起到泻热、止痛、消肿、镇静、解毒和化瘀等疾病防治作用,此方法具有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疗效确切等特点,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刺络拔罐器通常结构较为复杂,操作步骤繁琐,且不方便对手部等皮肤面积较小的特殊部位进行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尤其适合于手部等皮肤面积较小的特殊部位使用的刺络拔罐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刺络拔罐器,包括中空管状的器体,所述器体的下部设有开口,器体的内部设有活塞,该活塞连接一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从器体的上部伸出。
上述的刺络拔罐器,优选的,所述器体为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器体,器体的侧壁上设有负压标尺。
上述的刺络拔罐器,优选的,所述器体上于所述开口处设有与器体一体成型的由器体向外延伸的密封凸环。
上述的刺络拔罐器,优选的,所述器体的外壁上部设有防滑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在中空管状的器体内设置活塞,并用一根活塞杆连接该活塞,该拔罐器结构简单,使用时将活塞杆向上提起即可使器体下部形成负压进行拔罐。
(2)器体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器体的侧壁上设有负压标尺,方便观察拔罐部位局部皮肤情况及根据需要对负压大小进行调节。
(3)在开口处设置与器体一体成型的由器体向外延伸的密封凸环,当使用该拔罐器进行拔罐时,该密封凸环与皮肤接触,可提高拔罐器使用时的密封性,提高抽真空的效率。
(4)在器体的外壁上部设置防滑环,避免抽负压时握持器体的手滑动,更加方便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特殊部位刺络拔罐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器体;2、开口;3、活塞;4、活塞杆;5、负压标尺;6、密封凸环;7、防滑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某一元件被描述为“连接于”另一元件上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在另一元件上,也可以是通过其他中间连接件间接连接在另一元件上。
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一种本实用新型的刺络拔罐器,该拔罐器尤其适用于对手部等皮肤面积较小的部位进行刺络拔罐操作,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其主要包括中空管状的器体1,该器体1的下部设有开口2,器体1的内部设有活塞3,该活塞3的上部连接一根活塞杆4,活塞杆4的另一端从器体1的上部伸出。为保持卫生、避免感染,该刺络拔罐器采用塑料的器体1,并一次性使用,使用前经过无菌处理。该拔罐器中开口2的直径较普通的刺络拔罐器的开口小,尤其适合于在手部等皮肤面积较小的部位使用。使用时,将开口2置于预进行拔罐的刺口处,通过上拉或下压该活塞杆4即可方便地对器体1内的压力进行调节,进而实现拔罐操作,该拔罐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中,器体1由透明材料制成,器体1的侧壁上设有负压标尺5,在拔罐操作时方便观察拔罐部位局部皮肤情况并可方便地观察拔罐器内负压的大小,根据需要及时对负压大小进行调节。器体1上于开口2处设有与器体1一体成型的由器体1向外延伸的密封凸环6,使用时将该密封凸环6紧贴在皮肤上,增大了皮肤与拔罐器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该拔罐器使用时的密封性,提高了抽真空的效率。器体1的外壁上部设置有防滑环7,避免了抽负压时握持器体1的手发生滑动,更加方便进行拔罐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