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按摩装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摆动按摩机芯。
背景技术:
:
申请号201220550514.0,公开一种开背按摩机芯,包括支架、蜗轮箱和电机,所述的电机和蜗轮箱固定在支架上,其中单头输出的电机与蜗轮箱传动连接,蜗轮箱的一对输出轴上分别固定有一带偏心轴的转盘,所述的偏心轴上活动套设有一开背臂,开背臂上设有按摩头和开设有一条长槽;支架横梁上凸设有一定位销,该定位销穿设在所述的长槽中,开背臂以该定位销为中心,在偏心轴驱动下做摆动,在开背臂上两端的按摩头形成同步旋转摆动,以及中部的按摩头产生上下移动和偏摆动作,只需单头输出的电机和一蜗轮箱,即可达到大范围的按摩效果,给装配工艺带来便利。该开背按摩机芯,按摩手法显得单调,只有一对开背臂产生左右偏摆,没有任意组合,显然不能满足人们对丰富的按摩需求。如何改善现有技术不足,即成为本实用新型研究对象。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开背臂一端带动有一自适应翘板按摩头、另一端再带一摆臂的双摆动按摩机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摆动按摩机芯,包括机架、开背臂、转盘、蜗轮箱和电机,电机和蜗轮箱固定在机架上,电机与蜗轮箱传动连接,两带有偏心轴的转盘对应固定在蜗轮箱的一对输出轴上,所述开背臂一端活动套设在偏心轴上、另一端滑动定位在机架横梁的定位销上,形成摆动约束;其特征是:开背臂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定位销穿设该弧形槽中,约束开背臂的一端,在该端开背臂上通过导轴定位有一翘板式按摩头,该翘板式按摩头能绕导轴上下摆动;开背臂套设在偏心轴一端的端部轴定位有一摆臂,该摆臂开设有第二弧形槽,机架上设有第二横梁,固定在第二横梁上的第二定位销穿设于第二弧形槽中,形成对摆臂的约束;所述摆臂和开背臂上分别设置有按摩凸点。
所述转盘偏心轴穿过开背臂的端部固定有一揉捏盘,该揉捏盘表面凸设有按摩凸点;所述开背臂绕揉捏盘外围设置有一至三个按摩凸点,该处的按摩凸点与揉捏盘上的按摩凸点形成揉捏结构。
所述电机具有双头电机轴,相对于开背臂成横置分布,每一电机轴驱动一个蜗轮,两个蜗轮成对称分布,蜗轮箱将两个蜗轮和电机包设在其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按摩范围宽、手法丰富的特点;借助开背臂端部的翘板式按摩头和摆臂,既实现自适应三D按摩,又能扩大按摩区域,再利用开背臂与揉捏盘的配合,又可实现局部的揉捏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双摆动按摩机芯立体示意图
图2双摆动按摩机芯立体分解示意图
其中
1—电机 2—蜗轮箱 3—机架横梁 31—定位销
32—第二横梁 33—第二定位销 4—开背臂 41—弧形槽
42—按摩凸点 5—转盘 51—偏心轴 6—翘板式按摩头
7—摆臂 71—第二弧形槽 8—揉捏盘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双摆动按摩机芯,包括电机1、蜗轮箱2、机架、开背臂4、转盘5,因不涉及到机架,图中未画出;电机1和蜗轮箱2固定在机架上,电机1与蜗轮箱2传动连接,两带有偏心轴51的转盘5对应固定在蜗轮箱2的一对输出轴上;本实例中,电机1具有双头电机轴,相对于开背臂4成横置分布,每一电机轴驱动一个蜗轮,两个蜗轮成对称分布,蜗轮箱2将两个蜗轮和电机1包设在其中,形成紧凑结构,而又使两开背臂4具有足够的间距,形成更开放的按摩区域。不排除使用单头输出电机或双头输出电机的方案。
开背臂4一端活动套设在偏心轴51上、另一端滑动定位在机架横梁3的定位销31上,形成摆动约束;更具体地说,开背臂4开设有弧形槽41,定位销31穿设该弧形槽41中,约束开背臂4的一端,只能沿弧形槽41作偏摆运动;在该端开背臂4上通过导轴定位有一翘板式按摩头6,该翘板式按摩头6能绕导轴上下摆动,形成三D自适应按摩的手法;开背臂4套设在偏心轴51一端的端部轴定位有一摆臂7,该摆臂7开设有第二弧形槽71,机架上设有第二横梁32,固定在第二横梁32上的第二定位销33穿设于第二弧形槽71中,形成对摆臂7的约束,也就说摆臂7也能跟随开背臂4沿着第二弧形槽71偏摆往复运动;在摆臂7和开背臂4上分别设置有按摩凸点42,实现对人体的按摩。
再则,转盘的偏心轴51穿过开背臂4的端部固定有一揉捏盘8,该揉捏盘8表面凸设有按摩凸点42;开背臂4绕揉捏盘8外围设置有一至三个按摩凸点42,该处的按摩凸点42与揉捏盘上的按摩凸点42形成揉捏结构,也即局部实现揉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