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间部聚集氧气的呼吸面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9799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吸面罩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中间部聚集氧气的呼吸面罩装置。

二、

背景技术:

在急救、手术和无痛胃肠镜检查等临床治疗过程中,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可能需要使用呼吸面罩装置,因此呼吸面罩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装置,在现有的呼吸面罩装置中,呼吸面罩主要由罩体和供氧管构成,其中,罩体与患者面部线条相吻合,并在鼻子上方留有一定的空间形成主气室,供氧管位于罩体下方,用于对主气室供氧,这种结构由于主气室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容易混合,降低了患者吸收氧气的效率,特别是对于高危病人保证供氧气的浓度尤为重要。

基于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技术方案。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基于中间部聚集氧气的呼吸面罩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中间部聚集氧气的呼吸面罩装置,因此提高了患者吸收氧气的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具有面罩体的呼吸面罩装置本体、设置为与面罩体叠加分布联接并且作用在患者的鼻部和口部上的内罩体、设置为与内罩体联接并且用于输入氧气的氧气管、设置为与面罩体联接并且输入端口部作用在患者口部的角部上的输气管。

由于设计了内罩体、氧气管、输气管和呼吸面罩装置本体,通过内罩体把氧气管输出的氧气通过内罩体的扩散到患者的鼻部和口部中,患者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内罩体的阻挡直接排放到患者口部的角部,再由输气管排出,形成了不同区域的氧气区域和二氧化碳气体区域,不再只使用面罩体,因此提高了患者吸收氧气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形成氧气区域和二氧化碳气体区域的方式把内罩体、氧气管、输气管和呼吸面罩装置本体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唇托、鼻垫和吸盘,呼吸面罩装置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绑带和把钮,

在面罩体上设置有内罩体并且内罩体设置为与面罩体叠加式联接,氧气管的输出端口部设置在内罩体并且内罩体设置为覆盖在患者的鼻部和口部上,输气管的输入端口部设置在面罩体上并且输气管的输入端口部设置在内罩体的侧面部,在面罩体上设置有唇托并且唇托设置为作用在患者的下唇部上,在面罩体上设置有鼻垫并且鼻垫分别设置为作用在患者的鼻部的侧面上,在内罩体上设置有吸盘并且吸盘设置为作用在患者的唇部上,在面罩体的周边部设置有绑带并且在与内罩体相对的面罩体的侧面上设置有把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面罩体设置为圆球状的一部分并且面罩体设置为覆盖在患者的面部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内罩体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内罩体设置在面罩体的中间部位,内罩体的上下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面罩体联接并且内罩体设置为与面罩体呈中空状态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氧气管的输入端口部分别设置在内罩体的周边部并且两个氧气管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相对应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输气管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与患者口部的角部相对应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唇托设置为L字形并且唇托设置为卡扣在患者的下唇部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鼻垫设置为椭圆状体并且鼻垫设置为与患者的鼻部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吸盘设置为圆盘状体并且其中两个吸盘设置为与患者的上唇部接触式联接、其中另外一个吸盘设置为与患者的下唇部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把钮设置为柱状体并且把钮设置在面罩体的中间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面罩体的中心线、内罩体的中心线、唇托的中心线、设置在患者的下唇部的吸盘的中心线和把钮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内罩体和把钮分别设置在面罩体的两侧面部。

在本技术方案中,形成氧气区域和二氧化碳气体区域的内罩体、氧气管、输气管和呼吸面罩装置本体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中间部聚集氧气的呼吸面罩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四、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面罩体1、内罩体2、氧气管3、输气管4、唇托5、鼻垫6、吸盘7、绑带8和把钮9,

在面罩体1上设置有内罩体2并且内罩体2设置为与面罩体1叠加式联接,氧气管3的输出端口部设置在内罩体2并且内罩体2设置为覆盖在患者的鼻部和口部上,输气管4的输入端口部设置在面罩体1上并且输气管4的输入端口部设置在内罩体2的侧面部,在面罩体1上设置有唇托5并且唇托5设置为作用在患者的下唇部上,在面罩体1上设置有鼻垫6并且鼻垫6分别设置为作用在患者的鼻部的侧面上,在内罩体2上设置有吸盘7并且吸盘7设置为作用在患者的唇部上,在面罩体1的周边部设置有绑带8并且在与内罩体2相对的面罩体1的侧面上设置有把钮9。

在本实施例中,面罩体1设置为圆球状的一部分并且面罩体1设置为覆盖在患者的面部上。

在本实施例中,内罩体2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内罩体2设置在面罩体1的中间部位,内罩体2的上下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面罩体1联接并且内罩体2设置为与面罩体1呈中空状态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氧气管3的输入端口部分别设置在内罩体2的周边部并且两个氧气管3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相对应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输气管4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与患者口部的角部相对应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唇托5设置为L字形并且唇托5设置为卡扣在患者的下唇部上。

在本实施例中,鼻垫6设置为椭圆状体并且鼻垫6设置为与患者的鼻部接触式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吸盘7设置为圆盘状体并且其中两个吸盘7设置为与患者的上唇部接触式联接、其中另外一个吸盘7设置为与患者的下唇部接触式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把钮9设置为柱状体并且把钮9设置在面罩体1的中间部。

在本实施例中,面罩体1的中心线、内罩体2的中心线、唇托5的中心线、设置在患者的下唇部的吸盘7的中心线和把钮9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内罩体2和把钮9分别设置在面罩体1的两侧面部。

通过绑带8绑到患者的头部,通过唇托5和鼻垫6把面罩体1覆盖在患者的面部上,通过吸盘7把内罩体2覆盖在患者的鼻部和口部上,开启氧气管3的阀门,氧气通过内罩体2的扩散到患者的鼻部和口部中,患者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内罩体2的阻挡直接排放到患者口部的角部,由输气管4排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内罩体2、氧气管3、输气管4和呼吸面罩装置本体,通过内罩体2把氧气管3输出的氧气通过内罩体2的扩散到患者的鼻部和口部中,患者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内罩体2的阻挡直接排放到患者口部的角部,再由输气管4排出,形成了不同区域的氧气区域和二氧化碳气体区域,不再只使用面罩体1,因此提高了患者吸收氧气的效率。

2、由于设计了绑带8和把钮9,通过绑带8和把钮9,方便面罩体1的佩戴。

3、由于设计了唇托5和鼻垫6,提高了面罩体1的稳定性能,保证了内罩体2、氧气管3和输气管4的位置的准确精度。

4、由于设计了内罩体2和吸盘7,通过内罩体2随患者呼吸的振动,对患者进行辅助性呼吸。

5、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形成氧气区域和二氧化碳气体区域的内罩体2、氧气管3、输气管4和呼吸面罩装置本体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内,凡是包含有具有面罩体1的呼吸面罩装置本体、设置为与面罩体1叠加分布联接并且作用在患者的鼻部和口部上的内罩体2、设置为与内罩体2联接并且用于输入氧气的氧气管3、设置为与面罩体1联接并且输入端口部作用在患者口部的角部上的输气管4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