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简易,操作方便,不仅可减少电离辐射对病人敏感腺体的伤害,同时便于垫高下肢,便于更换一次性垫巾的放射科专用防护床。
背景技术:
如今医院放射科内使用的检查床大都是普通的平板床,当病人下肢受伤时,大都需要垫高患肢来降低水肿的程度及速度,最大限度为手术争取时间,然而普通平板床大都不具备此功能,若临时用枕头等物品垫高患肢时,由于所垫高度无法自由调节,故而会给病人带来不适,严重时会增加患肢伤情,普通的平板床无法遮挡电离辐射,当病人在做X射线透视时,极易对敏感腺体带来极大刺激和损伤,若用铅玻璃进行遮挡时,由于玻璃硬度高且不可自由变变形,故而不仅占用空间较大,操作不便,遮挡效果不佳,尤其对散射线的遮挡效果会大大降低,普通的平板床在更换床单或垫巾时非常麻烦,当降低床单或垫巾的更换频率时,会直接增加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概率,如果频繁更换床单或垫巾,将消耗掉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资源,如此将给医护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易,操作方便,不仅可减少电离辐射对病人敏感腺体的伤害,同时便于垫高下肢,便于更换一次性垫巾的放射科专用防护床。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放射科专用防护床,包括床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的顶面设置有床垫,床垫顶面的左侧设置有气囊,气囊前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气泵,所述的床体前壁上设置有滑轨,滑轨内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铅皮套,铅皮套的外侧壁的后侧上均设置有卡壁,所述的铅皮套通过卡壁被设置在滑轨内,所述的铅皮套的左侧内壁与右侧内壁之间设置有内轴,内轴外侧壁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发条弹簧,两个发条弹簧之间且位于内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铅皮卷,所述的铅皮套的侧壁的前侧设置有侧孔,所述的铅皮卷的头端穿过侧孔并伸出至铅皮套之外,所述的铅皮卷的头端处设置有挡杆,挡杆外侧前壁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挂钩,所述的床体的后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中点位置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前壁的底部设置有踏板,踏板的顶面设置有防滑垫,踏板的底面上设置有地灯,所述的床体底面四个角的位置各设置有一个支柱,支柱的底面上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床体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清洁箱,清洁箱的内侧前壁与内侧后壁之间设置有箱轴A,箱轴A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垫巾卷,所述清洁箱的上壁上设置有开口A,所述床体的右侧壁上设置有污染箱,污染箱的内侧前壁与内侧后壁之间设置有箱轴B,箱轴B的前端穿过污染箱的前壁并伸出至污染箱外,所述箱轴B的前端处设置有转柄,所述污染箱的上壁上设置有开口B,所述的垫巾卷的头端穿过开口A和开口B与箱轴B相接,所述污染箱和清洁箱内侧顶面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紫外线灯,所述的床体底面的左侧设置有蓄电池。
所述的清洁箱与污染箱的规格均相等。
所述的铅皮套的规格均相等。
所述的万向轮上均设置有踩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易,操作方便,不仅铅皮卷可紧贴病人的皮肤进行遮挡,大大减少了电离辐射对病人敏感腺体的伤害,同时气囊便于垫高下肢且可根据气囊的充气量自由调节所垫高度,便于更换一次性垫巾,不仅降低了病人之间交叉感染的概率,同时为医护工作提供的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简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条弹簧与内轴的结构关系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滑轨与卡壁的结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放射科专用防护床,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的顶面设置有床垫3,床垫3顶面的左侧设置有气囊4,气囊4前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气泵5,所述的床体1前壁上设置有滑轨2,滑轨2内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铅皮套6,铅皮套6的外侧壁的后侧上均设置有卡壁12,所述的铅皮套6通过卡壁12被设置在滑轨2内,所述的铅皮套6的左侧内壁与右侧内壁之间设置有内轴9,内轴9外侧壁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发条弹簧11,两个发条弹簧11之间且位于内轴9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铅皮卷10,所述的铅皮套6的侧壁的前侧设置有侧孔27,所述的铅皮卷10的头端穿过侧孔27并伸出至铅皮套6之外,所述的铅皮卷10的头端处设置有挡杆7,挡杆7外侧前壁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挂钩8,所述的床体1的后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杆22,固定杆22中点位置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板23,固定板23前壁的底部设置有踏板24,踏板24的顶面设置有防滑垫25,踏板24的底面上设置有地灯26,所述的床体1底面四个角的位置各设置有一个支柱19,支柱19的底面上均设置有万向轮20,所述床体1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清洁箱13,清洁箱13的内侧前壁与内侧后壁之间设置有箱轴A14,箱轴A1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垫巾卷15,所述清洁箱13的上壁上设置有开口A17,所述床体1的右侧壁上设置有污染箱16,污染箱16的内侧前壁与内侧后壁之间设置有箱轴B29,箱轴B29的前端穿过污染箱16的前壁并伸出至污染箱16外,所述箱轴B29的前端处设置有转柄30,所述污染箱16的上壁上设置有开口B18,所述的垫巾卷15的头端穿过开口A17和开口B18与箱轴B29相接,所述污染箱16和清洁箱13的内侧顶面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紫外线灯28,所述的床体1底面的左侧设置有蓄电池21。
所述的清洁箱13与污染箱16的规格均相等。
所述的铅皮套6的规格均相等。
所述的万向轮20上均设置有踩刹。
蓄电池内可储存电能,蓄电池内储存的电能可为其他用电部件提供电力,使用时,能步行的病人可利用踏板躺在床垫上,防滑垫不仅质地柔软,可增加病人足底的舒适度,同时可避免打滑,防止病人上下床时发生意外,地灯可照亮底面,便于病人上下床,同时光线不会直接射入人们的眼中,故而不会因光线强烈导致病人视觉不适,将躺在床垫上的病人的下肢置于气囊的顶面,当需要垫高下肢预防骨伤处水肿时,利用气泵往气囊内充气,直至气囊鼓起的高度达到要求时即可,通过滑轨和卡壁,可将铅皮套向左或向右移至需要的位置,利用档杆将铅皮卷从铅皮套内拉出并盖在病人身上以遮挡电离辐射,再将挂钩挂在固定杆上将铅皮卷固定即可,利用内轴,法条弹簧可形成回拉的力量,从而使盖在病人身上的铅皮卷可紧贴病人的身体,以避免散射线通过铅皮卷与病人身体之间的空隙照射到病人敏感的腺体上,利用内轴,法条弹簧所产生的回拉的力量可使铅皮卷自行回缩到铅皮套内以完成回收工作,档杆可阻止铅皮卷的头端完全进入至铅皮套内导致无法再将铅皮卷再次拉出,当病人离开后需要更换垫巾时,利用转柄使箱轴B顺时针旋转,通过垫巾卷的头端将垫巾卷从箱轴A的外侧壁上逐渐卷在箱轴B的外侧壁上,从而实现箱轴B与箱轴A之间且位于床垫顶面的垫巾卷更替的目的,紫外线灯用于消毒清洁箱和污染箱的内部,踩刹用于固定整个放射科专用防护床。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易,操作方便,不仅铅皮卷可紧贴病人的皮肤进行遮挡,大大减少了电离辐射对病人敏感腺体的伤害,同时气囊便于垫高下肢且可根据气囊的充气量自由调节所垫高度,便于更换一次性垫巾,不仅降低了病人之间交叉感染的概率,同时为医护工作提供的极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