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气胸、液胸穿刺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9467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气胸、液胸穿刺引流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气胸、液胸穿刺引流管。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中CT、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非常多,肺内病灶气胸几率比较高,占20~30%,影像引导下微创治疗气胸几率相对更高。目前,临床操作中胸穿包内常规配套使用的是斜面金属硬针,在胸腔抽气过程中容易随出现呼吸损伤肺的脏层胸膜;此外,由于没有侧孔,抽气(液)过程中容易阻塞、会引起抽气不畅,会引起置管时间延长,影响患者恢复,增加皮下气肿的机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性气胸、液胸穿刺引流管,解决现有技术抽气过程损伤肺部脏层胸膜、抽气不畅、影响患者恢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气胸、液胸穿刺引流管,包括穿刺针管和导管,所述穿刺针管包括穿刺针和注射器,所述穿刺针与所述注射器固定连接,所述导管的前端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前端设置有侧孔,所述穿刺针贯穿所述引流管的中心,且所述穿刺针的顶端高于所述引流管的顶端面,所述导管的末端连接有导管接头,所述导管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打开时抽出气体或液体,所述卡扣关闭时防止外界气体进入。

进一步的,所述穿刺针管选用中心静脉导管引导针结构,所述穿刺针和注射器密闭连接在一起。

再进一步的,所述穿刺针的长度为8~10 cm。

再进一步的,所述侧孔设置在所述引流管的前端1.5cm之内。

再进一步的,所述导管接头上连接有引流袋或引流瓶

再进一步的,所述卡扣具体采用反向活瓣结构。

再进一步的,所述导管、引流管和导管接头均采用塑料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次性气胸、液胸穿刺引流管,包括穿刺针管、导管和导管接头,其中,穿刺针管包括穿刺针和注射器,导管的前端设置有引流管,引流管的前端设置有侧孔;该装置在抽吸气体或液体过程中,穿刺针在胸膜腔内,穿刺完成后,穿刺针和注射器全部拔出脱离人体,通过钝头的引流管抽出,如果是少量积气或积液,可以一次抽干净,不用担心引导管对肺的损伤;引流管的设置减轻了肺脏损伤,侧孔的设置避免了抽气过程中与胸膜或胸壁接触抽气不畅的现象的发生;反向活瓣结构卡扣的增加,操作更加方便,有效预防反向进气。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避免了金属硬针对肺的损伤,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普及,主要适用于气胸处理、胸腔积液处理以及包裹性积液的处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气胸、液胸穿刺引流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穿刺针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穿刺针管;1-1、穿刺针;1-2、注射器;2、导管;2-1、引流管;2-2、侧孔;3、卡扣;4、导管接头;5、肝素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一次性气胸、液胸穿刺引流管,包括穿刺针管1和导管2,所述穿刺针管1包括穿刺针1-1和注射器1-2,所述穿刺针1-1与所述注射器1-2固定连接,所述导管2的前端连接有引流管2-1,所述引流管2-1的前端设置有侧孔2-2,所述穿刺针1-1贯穿所述引流管2-1的中心,且所述穿刺针1-1的顶端高于所述引流管2-1的顶端面,所述导管2的末端连接有导管接头4,所述导管2上设置有卡扣3,所述卡扣3打开时抽出气体或液体,所述卡扣3关闭时防止外界气体进入。

具体来说,所述穿刺针管1选用中心静脉导管引导针结构,所述穿刺针1-1和注射器1-2密闭连接在一起;所述穿刺针1-1的规格采用14G,所述穿刺针1-1的长度为8~10 cm。

所述侧孔2-2设置在所述引流管2-1的前端1.5cm之内,避免了抽气过程中与胸膜或胸壁接触抽气不畅的现象的发生。

所述导管接头4上连接有引流袋或引流瓶,用于积液的收集。

所述卡扣3具体采用反向活瓣结构,打开、关闭操作方便快捷。

所述导管2、引流管2-1和导流管4均采用塑料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选取常规穿刺点(或在影像引导下选取穿刺点)消毒(消毒范围至少15cm)、铺巾、局部浸润麻醉,然后接好穿刺针管1、导管2和导管接头4,按穿刺点将穿刺针1-1插入,插入时反向活瓣结构的卡扣3处于关闭状态,通过所述引流管2-1开始抽吸气体或液体,在负压吸引的作用下,体内的气体或液体进入注射器1-2内,提示穿刺针1-1穿刺到位,停止进针,向前推进引流管2-1,拔出穿刺针1-1,同时在所述引流管2-1的末端拧上肝素帽5,再在导管接头4处连接50ml的注射器进行抽吸,期间间断关闭卡扣3,防止气体进入。如果气体或液体的量在500ml以下时需要一次性抽完,如果超过500ml导管接头4的末端连接引流袋或引流瓶缓慢引流。该过程中,引流管2-1的前端有设置有侧孔2-2,避免了引流管2-1的前端与胸膜、胸壁接触,消除了抽吸气体或液体不畅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