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引流盒。
背景技术:
负压伤口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先进的创伤治疗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向伤口处施加较低的负压(一般-55mmHg到175mmHg),来促进伤口创面的愈合。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可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通过该技术可以避免由于大量的创面渗出使患者失掉过多的血浆蛋白,减少其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可能性。
现有技术中,存在相应的技术问题:如果引流液积累过多而没及时更换的话,会导致体内的液体无法继续渗出。如果使用凝固剂来凝固饱和的积液的话,为了使积液充满集液装置后再进行凝固,需要设置较为复杂的流道阻隔,增加了制造上的难度;集液装置与负压设备主机使用中比较容易发生松动,使二者间产生缝隙,以至于造成负压设备主机会持续不断检测到压力变化,从而不断处于压力增加状态,严重干扰正常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方便自如地控制凝固剂与积液的接触时机、用量,从而使负压引流能顺利持续进行,且与负压设备主机连接紧密,气密性高的负压引流盒。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负压引流盒,与负压设备主机相卡合,包括引流前盒盖与引流后盒盖,所述的引流后盒盖内设置凝固剂容纳腔,凝固剂容纳腔一端与引流后盒盖盒壁连接,连接处开口,推杆穿过开口与凝固剂容纳腔套接,凝固剂容纳腔第二端设置临时封闭装置,凝固剂容纳腔内填充凝固剂,移动推杆将临时封闭装置破坏,凝固剂进入引流后盒盖内。凝固剂进入的时机和用量都可以方便地控制,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作为优选,所述的推杆靠近凝固剂容纳腔开口端的一端设置弹性的推杆柄。轻按推杆柄即可推动推杆移动,结构合理,易于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的临时封闭装置为盖帽,盖帽盖在凝固剂容纳腔第二端,推动推杆将盖帽顶开,凝固剂进入引流后盒盖内。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作为优选,所述的临时封闭装置为封口膜,推杆头部设置刀刃,推动推杆至刀刃将封口膜刺破,凝固剂进入引流后盒盖内。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作为优选,所述的推杆头部设置多个刀刃,多个刀刃沿推杆头部均匀排列。更易于破坏封口膜,实现凝固剂的释放。
作为优选,所述的引流后盒盖与负压设备主机后壁上设置至少一组定位密封装置,所述的定位密封装置为相互配合的定位孔与定位头。一组或多组定位密封装置,使引流盒与负压设备主机连接紧密,使用中不会发生松动,从而避免了负压设备主机持续不断检测到压力变化,严重干扰正常工作的情况,工作稳定性大大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引流盒,可方便自如地控制凝固剂与积液的接触时机、用量,从而使负压引流能顺利持续进行,且与负压设备主机连接紧密,气密性高。具有结构简单可控,工作稳定性高,引流可持续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负压设备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引流后盒盖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剖视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引流后盒盖的主视图。
图6为图5中剖视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引流后盒盖的主视图。
图8图7中剖视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8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负压引流盒,与负压设备主机1相卡合,如附图1、2所示,通过卡头18卡进卡槽19进行卡合,按下按钮20可使卡头拔出。负压设备主机1上还设置定位孔槽2,引流盒盒体相应位置设置定位销3,定位销3与定位孔槽2配合使引流盒与负压设备主机1定位连接。引流后盒盖5与负压设备主机1后壁上设置一组定位密封装置,所述的定位密封装置为定位孔29与定位头31,定位孔29内放置密封垫30。
负压引流盒,包括引流前盒盖4与引流后盒盖5,引流前盒盖4顶部设置引流接口21,如图3、4所示,引流后盒盖5内划分为若干格室,所述的引流后盒盖5内设置凝固剂容纳腔22,凝固剂容纳腔22一端与引流后盒盖5侧壁连接,连接处开口,推杆23穿过开口与凝固剂容纳腔22套接,凝固剂容纳腔22第二端设置临时封闭装置24,所述的临时封闭装置24为盖帽,盖帽盖在凝固剂容纳腔22第二端,推杆23靠近凝固剂容纳腔22开口端的一端设置弹性的推杆柄35。凝固剂容纳腔22内填充凝固剂,轻按推杆柄35移动推杆23将盖帽顶开,凝固剂进入引流后盒盖5内。
实施例2
其他部分如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6所示,所述的临时封闭装置24为封口膜,推杆23头部设置菱形刀刃25,移动推杆23至刀刃将封口膜刺破,凝固剂进入引流后盒盖5内。
实施例3
其他部分如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8所示,所述的临时封闭装置24为封口膜,推杆23头部设置多个刀刃25,多个刀刃25沿推杆23头部均匀排列。移动推杆23至刀刃将封口膜刺破,凝固剂进入引流后盒盖5内。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