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0949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重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重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康复设备,例如下肢康复训练设备,由于使用者多为患者,部分患者肌力无法支撑自身体重,需要使用身体绑带与减重悬吊系统减去部分体重。目前的减重系统多为电机驱动的卷扬机机构,控制精度不高,安装麻烦,占用空间大。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减重悬吊系统结构复杂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重机构,该减重机构有效地解决了减重悬吊系统结构复杂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重机构,包括具有两条直线导轨的固定框架、每条所述直线导轨上安装有与其相配合的直线滑块、连接两个所述直线滑块的连接架、驱动所述连接架沿所述直线导轨滑动的电动推杆,还包括两组滑轮组和缠绕过所述滑轮组的绑带,其中每组所述滑轮组的起始滑轮固定于所述连接架上,终止滑轮固定于所述固定框架的设定位置,所述直线导轨沿水平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电动推杆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框架上,伸缩端固定于所述连接架上。

优选地,两条所述直线导轨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架为U型架,所述电动推杆的轴向与所述连接架的轴向重合。

优选地,所述电动推杆的最大伸缩位置与所述直线导轨的末端位置相同。

优选地,所述起始滑轮和所述终止滑轮之间还包括中间滑轮,所述中间滑轮固定于所述固定框架上,且所述起始滑轮、所述终止滑轮和所述中间滑轮不在一条直线上。

优选地,两组所述滑轮组中对应滑轮对称分布。

优选地,所述滑轮通过安装座固定于所述固定框架上。

优选地,所述绑带的末端挂扣有挂钩。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减重机构,包括固定框架、直线导轨、直线滑块、连接架、电动推杆、滑轮组和绑带,固定框架上具有两条直线导轨,两条直线导轨沿水平方向设置,固定框架和直线导轨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是直线导轨安装于固定框架上。每条直线导轨上安装有与其相配合的直线滑块,直线滑块能够沿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架将两个直线滑块连接起来,保证两侧滑块的运动情况相同。电动推杆驱动连接架,从而驱动滑块沿直线导轨滑动。两组滑轮组上个缠绕有一条绑带,滑轮组包括起始滑轮和终止滑轮,其中每组滑轮组的起始滑轮固定于连接架上,终止滑轮固定于固定框架的设定位置,绑带的起始端固定于起始滑轮上,末端依次绕过其它滑轮,末端部分的绑带沿竖直方向,当绑带的起始端随起始滑轮移动时,末端则通过终止滑轮转向后作竖直方向位移,末端可以挂扣身体。通过电动推杆驱动连接架沿水平方向滑动和滑轮组的转动,驱动绑带的末端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向上提拉重量的效果,起到减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减重机构,采用电动推杆驱动,通过滑轮组的应用,配合直线导轨机构,将水平方向的位移转化成竖直方向的位移,机构紧凑,节约空间;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灵敏度较高,控制精度较高;可以应用于多数设备,应用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减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减重机构中电动推杆最短位置的状态;

图3为减重机构中电动推杆最长位置的状态。

附图中标记如下:

1-电动推杆、2-连接架、3-直线滑块、4-直线导轨、5-起始滑轮、6-中间滑轮、7-终止滑轮、8-绑带、9-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减重机构,该减重机构有效地解决了减重悬吊系统结构复杂等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减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减重机构中电动推杆最短位置的状态;图3为减重机构中电动推杆最长位置的状态。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减重机构,包括固定框架、直线导轨4、直线滑块3、连接架2、电动推杆1、滑轮组和绑带8,固定框架上具有两条直线导轨4,两条直线导轨4沿水平方向设置,固定框架和直线导轨4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是直线导轨4安装于固定框架上。每条直线导轨4上安装有与其相配合的直线滑块3,直线滑块3能够沿直线导轨4滑动。连接架2将两个直线滑块3连接起来,保证两侧滑块的运动情况相同。电动推杆1驱动连接架2,从而驱动滑块沿直线导轨4滑动。两组滑轮组上个缠绕有一条绑带8,滑轮组包括起始滑轮5和终止滑轮7,其中每组滑轮组的起始滑轮5固定于连接架2上,终止滑轮7固定于固定框架的设定位置,绑带8的起始端固定于起始滑轮5上,末端依次绕过其它滑轮,末端部分的绑带8沿竖直方向,当绑带8的起始端随起始滑轮5移动时,末端则通过终止滑轮7转向后作竖直方向位移,末端可以挂扣身体。通过电动推杆1驱动连接架2沿水平方向滑动和滑轮组的转动,驱动绑带8的末端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向上提拉重量的效果,起到减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减重机构,采用电动推杆1驱动,通过滑轮组的应用,配合直线导轨4机构,将水平方向的位移转化成竖直方向的位移,机构紧凑,节约空间;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灵敏度较高,控制精度较高;可以应用于多数设备,应用范围较广;该减重机构有效地简化了减重悬吊系统。。

上述减重机构仅是一种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电动推杆1可以直接作用于连接架2上,比如电动推杆1的固定端固定于固定框架上,伸缩端固定于连接架2上,结构简单,易于连接,直接驱动连接架2,驱动较为准确,反应灵敏,精度较高。电动推杆1也可以间接作用于连接架2上,比如作用于直线滑块3上。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场合的不同,对减重机构进行若干改变,两条直线导轨4平行设置,滑动距离最短,控制更精确。连接架2可以为U型架,也可以为其它适宜的形状,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电动推杆1的轴向与连接架2的轴向重合,电动推杆1关于连接架2左右对称,驱动力左右对称,连接架2受力平衡,运动平稳。

显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场合的不同对上述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若干改变,电动推杆1的最大伸缩位置与直线导轨4的末端位置相同,结构更加紧凑,直线导轨4的利用率较高。当然,电动推杆1的最大伸缩位置与直线导轨4的末端位置相同只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并不是唯一的,也可以电动推杆1的最大伸缩位置小于直线导轨4的末端位置,连接架2的最长位置小于直线导轨4的末端位置,较为安全。需要说明的是,电动推杆1最短位置为伸缩端没有伸出的状态,最长位置为伸缩端完全伸出的状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减重机构不应被限制于此种情形,起始滑轮5和终止滑轮7之间还包括中间滑轮6,中间滑轮6的数量不受限制,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而定。中间滑轮6固定于固定框架上,且起始滑轮5、终止滑轮7和中间滑轮6不在一条直线上,此时减重机构在占用空间不变的情况下,绑带8的长度增加,训练的可调高度增加,可以适用于高度不同的训练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减重机构,在其它部件不改变的情况下,两组滑轮组中对应滑轮对称分布,两侧绑带8的运动情况相同,有利于协调训练,训练效果较好。

对于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减重机构,滑轮通过安装座固定于固定框架上,易于固定,固定牢固。当然,滑轮也可以直接固定于固定框架上,简化结构。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绑带8的末端挂扣有挂钩9,易于训练者挂扣身体,降低使用难度。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