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口腔医疗器械领域,涉及牙齿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牙齿夹持器。
背景技术:
在牙齿移植手术、根尖外科手术等治疗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在口腔外夹持牙齿。现有临床上通常采用拔牙钳、镊子、血管钳等器械去夹持牙齿,或用手指抓取牙齿。这样操作不但夹持不稳固,牙齿容易从钳口或手中脱落,而且常会损伤牙根表面的牙周膜,影响后续治疗效果,在临床过程中会造成很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齿夹持器,能够横向夹持牙齿颈部,使得牙齿不会脱落,不会损伤牙周膜,便于对牙冠和牙根尖的操作,以提高临床操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牙齿夹持器,包括钳体,所述的钳体包括左钳头和右钳头,所述的左钳头上设置有左连接柱,所述的右钳头上设置有右连接柱;
左连接柱上安装有左连接帽,右连接柱上安装有右连接帽,左连接帽上连接有锯齿带的一端,右连接帽上设置有锁扣,锯齿带的另一端从锁扣中穿出,使得锯齿带与锁扣之间能够实现止退卡接配合。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区别技术特征:
所述的左连接柱为螺纹柱,所述的右连接柱为螺纹柱,所述的左连接帽为螺纹帽,所述的右连接帽为螺纹帽。
所述的左连接帽与锯齿带之间为转动式连接。
所述的左连接帽顶端开设有通孔,左连接帽内还放置有球体,所述的球体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球体上连接有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件的另一端从通孔穿出并与锯齿带的端部固接。
所述的右连接柱下方的右钳头上设置有导向圈,从锁扣中穿出的锯齿带也从导向圈中穿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牙齿夹持器能够很好地夹持牙齿,锯齿带为柔软材质,能够与牙齿紧密贴合,防止脱落,本实用新型的夹持器还能够及时更换锯齿带,锯齿带为一次性使用,而钳体可以消毒后反复使用,既节约成本,又能够保证夹持器的干净卫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连接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钳体,2-左钳头,3-右钳头,4-左连接柱,5-右连接柱,6-左连接帽,7-右连接帽,8-锯齿带,9-锁扣,10-通孔,11-球体,12-连接件,13-导向圈,14-牙齿。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牙齿夹持器,包括钳体1,所述的钳体1包括左钳头2和右钳头3,所述的左钳头2上设置有左连接柱4,所述的右钳头3上设置有右连接柱5;
左连接柱4上安装有左连接帽6,右连接柱5上安装有右连接帽7,左连接帽6上连接有锯齿带8的一端,右连接帽7上设置有锁扣9,锯齿带8的另一端从锁扣9中穿出,使得锯齿带8与锁扣9之间能够实现止退卡接配合。
左连接柱4为螺纹柱,所述的右连接柱5为螺纹柱,所述的左连接帽6为螺纹帽,所述的右连接帽7为螺纹帽。螺纹连接,便于拆卸和更换。
左连接帽6与锯齿带8之间为转动式连接。左连接帽6顶端开设有通孔10,左连接帽6内还放置有球体11,所述的球体11的直径大于通孔10的直径,球体11上连接有连接件12的一端,连接件12的另一端从通孔10穿出并与锯齿带8的端部固接。
右连接柱5下方的右钳头3上设置有导向圈13,从锁扣9中穿出的锯齿带8也从导向圈13中穿出。便于导向,使得锯齿带8长出来的部分不至于影响临床操作。
锯齿带8的宽度为1mm,锯齿带8采用树脂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夹持器使用时,首先将全新的无菌的左连接帽6安装在左连接柱4上,将全新的无菌的右连接帽7安装在右连接柱5上,将锯齿带8预先穿入锁扣9和导向圈13中,做好准备工作。然后将锯齿带8套在牙齿14上,使得牙齿14正向放置,牙冠朝上,压根朝下,锯齿带8套在牙齿14中间位置,手工拽动锯齿带8,使得锯齿带8预先箍住牙齿14,锯齿带8位塑料材质的柔性带,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最后将嵌体1锁死,嵌体1的构造与止血钳相同,嵌体1锁死后,给锯齿带8一个紧箍力,使得锯齿带8与牙齿14完全贴紧,实现紧固夹紧。一个夹持工作完成后,更换整个塑料材质的部件,更换新的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