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四肢的专用支托领域,具体是一种下肢静脉曲张悬吊式换药架。
背景技术: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自然人群发病率达10%,该病是由于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阻塞、肌泵功能不全导致的下肢血液倒灌、回流受阻所致浅静脉曲张、静脉高压、皮肤微循环障碍。目前治疗该病的手术方法包括大隐静脉高位接扎、分段剥脱术;下肢曲张静脉腔内激光术;下肢静脉旋切术等,术后患肢的小切口从腹股沟至腘窝附近,再到脚踝,切口平均10余个。根据患者的病变位置不同,切口位于患肢不同平面的部位,术后换药或拆线时患侧下肢每个切口需要单独消毒、无菌敷料覆盖固定,患肢需要弹力绷带包扎。目前现有的支架都是托举或悬吊腘窝或脚踝部位,不能用于腘窝和脚踝处有切口的静脉曲张术后的患者,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一名医护人员换药,另外一名医护人员托举患者足跟,换药时间长且耗费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在给术后静脉曲张患者换药过程中现有的支架使用不便,换药过程耗费时间和人力的问题,所提出的一种下肢静脉曲张悬吊式换药架。
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下肢静脉曲张悬吊式换药架,包括由两根支撑杆和一根横梁组成的架体,在所述每根支撑杆的底部连接有带有脚刹的脚轮,在所述支撑杆的侧壁上设有手摇器,在支撑杆与横梁交接的拐角处设有转角器,在横梁的下表面固定有间隔一定距离的两个固定件,所述手摇器、转角器和固定件之间以及两个固定件之间通过升降绳相互连接;在所述固定件的下方通过升降绳连接有内部设有滑道的横杆;在所述滑道内卡合有多个连接件,悬吊带通过连接件悬挂在横杆的下方;两条所述悬吊带的自由端分别与鞋型足底垫的两侧面连接;所述足底垫的前部左右两侧固定有足前端固定带,在足底垫的末端形成有包裹足跟的足跟托。
在所述每根支撑杆的底部连接有两个带有脚刹的脚轮。
所述转角器和固定件的内部均设有滑轮。
两条所述悬吊带的自由端分别与鞋型足底垫两侧面的中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获得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在给术后静脉曲张患者换药过程中现有的支架使用不便,换药过程耗费时间和人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悬吊带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操作者的需要进行左右和上下调节,更加便于医护人员的换药工作;足前端固定带和足跟托的设计在保证了患者安全与舒适的同时也保证了患肢悬吊的稳定性,而且,悬吊患肢足跟不会影响操作者对脚踝处切口的换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可跨越检查床和病床,且全部换药过程可实现一人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力。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使用方便,充分满足了临床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 架体; 2.脚轮;
3. 脚刹; 4.手摇器;
5.转角器; 6.固定件;
7.升降绳; 8.横杆;
9.滑道; 10.悬吊带;
11.足底垫; 12.足前端固定带;
13.足跟托; 14.支撑杆;
15.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下肢静脉曲张悬吊式换药架,包括由两根支撑杆15和一根横梁14组成的架体1,在所述每根支撑杆15的底部连接有带有脚刹3的脚轮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杆15的侧壁上设有手摇器4,在支撑杆15与横梁14交接的拐角处设有转角器5,在横梁14的下表面固定有间隔一定距离的两个固定件6,所述手摇器4、转角器5和固定件6之间以及两个固定件6之间通过升降绳7相互连接;在所述固定件6的下方通过升降绳7连接有内部设有滑道9的横杆8;在所述滑道9内卡合有多个连接件(未图示),悬吊带10通过连接件悬挂在横杆8的下方;两条所述悬吊带10的自由端分别与鞋型足底垫11的两侧面连接;所述足底垫11的前部左右两侧固定有足前端固定带12,在足底垫11的末端形成有包裹足跟的足跟托13。其中,架体1为不锈钢材质,支撑杆15的高度为140cm,横梁的长度为110cm。
在所述每根支撑杆15的底部连接有两个带有脚刹3的脚轮2。
所述转角器5和固定件6的内部均设有滑轮。
两条所述悬吊带10的自由端分别与鞋型足底垫11两侧面的中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首先将本实用新型跨越换药床或病床推至患者足部上方,使用脚刹3固定架体1相对于床的位置;其次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操作者的需要使用手摇器4调节悬吊带10的高度,通过连接件在滑道9内滑动来调节悬吊带10的左右位置;然后先将患者的前足插入足前端固定带12内,再将足跟放入足跟托13中;最后再对悬吊带10进行上下和左右的微调,即可对患肢进行换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