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心内科用分体式听诊器。
背景技术:
在医疗器械听诊器是医师最常用的诊断用具,是医生的必备工具,心血管方面,可以用来听心率,心音,血管杂音等,量血压也得用听诊器;呼吸系统方面,可以用来听肺的呼吸音,判别肺内病变;也可以用来听诊胎儿的心音等;听诊器是判别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必备的。
目前,常用的医用听诊器是由探头内金属振膜,再由管路声腔传入耳中,医生根据其声音作出判断。但是用这种听诊器听不同部位时,受干扰较多,声音较小,声音质量严重影响医生的判断;另外,听诊器长时间挂在医生的脖子上,容易产生疲劳或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内科用分体式听诊器,受干扰较小,使用方便舒适。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心内科用分体式听诊器,包括信号发射端和信号接收端,且两者通过无线信号进行通信,所述发射端包括拾音膜、连接管、本体、罩体、以及设置于罩体内的主控电路板;其中,本体底面靠近边沿的位置开设有一个环形槽,本体底面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一个圆锥形的传感腔,且锥尖朝上;连接管的下端与本体内的传感腔连通,连接管的上端与主控电 路板相连;环形槽与传感腔之间设置有环形凸台,且环形凸台的凸起面位于本体底面所在平面的上方;所述拾音膜通过卡圈固定于本体底面,且将环形槽和传感腔覆盖;所述主控电路板包括依次相连的传感器、滤波电路、放大电路、控制器和无线信号发送模块;所述信号接收端包括挂件和耳塞,挂件通过项圈设置于人体胸前,且挂件内部设置有相连的无线信号接收模块和降噪模块,耳塞通过传输线与挂件相连。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耳塞包括密封的外壳体,外壳体内部具有一个真空隔音腔,且耳塞用于置入人体耳道的一端设置有软垫。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耳塞内设置有扬声器,所述传输线的一端与扬声器电性连接,传输线的另一端与挂件内的降噪模块电性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项圈由磁疗材料制成。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拾音膜的边沿设置有弹性体,所述卡圈将弹性体与本体底面卡紧。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弹性体与拾音膜的连接处,位于环形槽的下方。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拾音膜的厚度为0.2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包括信号发射端和信号接收端,且两者通过无线信号进行通信,在使用时,信号发射端和信号接收端无需相连,使用上不受限制,受干扰较小;具体的,信号接收端包括挂件和耳塞,挂件通过项圈设置于人体胸前,且挂件内部设置有相连的无线信号接收模块和降噪模块,耳塞通过传输线与挂件相连。使用时,医生仅需将挂件通过项圈佩戴于胸前,便于携带,且医生脖子的整体受力很小,使用方便舒适。
2、本实用新型中,主控电路板包括依次相连的传感器、滤波电路、放大电路、控制器和无线信号发送模块;声音经过连接管传导至传感器后,滤波电路和放大电路对其进行信号放大和信号滤波,提高了声音信号的质量。
3、本实用新型中,本体底面靠近边沿的位置开设有一个环形槽,本体底面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一个圆锥形的传感腔,且锥尖朝上;连接管的下端与本体内的传感腔连通,连接管的上端与主控电路板相连;环形槽与传感腔之间设置有环形凸台,且环形凸台的凸起面位于本体底面所在平面的上方;所述拾音膜通过卡圈固定于本体底面,且将环形槽和传感腔覆盖。拾取低频音时,只需在本体上轻轻施加一个力(一般为1N--3N),使得拾音膜与环形凸台之间保持一定空隙,从而拾取。拾取高频音时,只需加大施加在本体上的力(一般为10N--20N),使得拾音膜向内凹陷并抵持于环形凸台,此时,传感腔的空间变小,可拾取高频音。因此,对同一听诊位时,只需通过按压轻重,即改变拾音膜接触压力的大小,实现听取不同频率的音源,而无需移离人体,使医生能更明确的分析对比患者病状,有利于疾病的及时判断。
4、本实用新型中,挂件内部设置有降噪模块,提高了声音信号的效果,优选的,耳塞包括密封的外壳体,外壳体内部具有一个真空隔音腔,该真空隔音腔具有很好的隔音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声音效果。
5、本实用新型中,项圈由磁疗材料制成,因此,医生在佩戴过程中,项圈能够对医生的颈部进行磁疗,缓解其颈部不适,具有保健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发射端听取低频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发射端听取高频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接收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体式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
1-本体;11-传感腔;12-环形槽;13-环形凸台;14-拾音膜;15-弹性体;16-卡圈;17-连接管;
2-主控电路板;21-传感器;22-滤波电路;23-放大电路;24-控制器;25-无线信号发送模块;
3-罩体;
4-挂件;41-项圈;42-无线信号接收模块;43-降噪模块;
5-耳塞;51-传输线;52-外壳体;53-真空隔音腔;54-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心内科用分体式听诊器,包括信号发射端和信号接收端,且两者通过无线信号进行通信,在使用时,信号发射端和信号接收端无需相连,使用上不受限制,受干扰较小;发射端包括拾音膜14、连接管17、本体1、罩体3、以及设置于罩体3内的主控电路板2;具体的,拾音膜14的厚度为0.25mm。其中,本体1底面靠近边沿的位置开设有一个环形槽12,本体1底面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一个圆锥形的传感腔11,且锥尖朝上;连接管17的下端与本体1内的传感腔11连通,连接管17的上端与主控电路板2相连;环形槽12与传感腔11之间设置有环形凸台13,且环形凸台13的凸起面位于本体1底面所在平面的上 方;拾音膜14通过卡圈16固定于本体1底面,且将环形槽12和传感腔11覆盖;具体的,拾音膜14的边沿设置有弹性体15,卡圈16将弹性体15与本体1底面卡紧。且弹性体15与拾音膜14的连接处,位于环形槽12的下方。拾取低频音时,只需在本体1上轻轻施加一个力(一般为1N--3N),使得拾音膜14与环形凸台13之间保持一定空隙,从而拾取。拾取高频音时,只需加大施加在本体1上的力(一般为10N--20N),使得拾音膜14向内凹陷并抵持于环形凸台13,此时,传感腔11的空间变小,可拾取高频音。因此,对同一听诊位时,只需通过按压轻重,即改变拾音膜14接触压力的大小,实现听取不同频率的音源,而无需移离人体,使医生能更明确的分析对比患者病状,有利于疾病的及时判断。
参见图5所示,主控电路板2包括依次相连的传感器21、滤波电路22、放大电路23、控制器24和无线信号发送模块25;声音经过连接管17传导至传感器21后,滤波电路22和放大电路23对其进行信号放大和信号滤波,提高了声音信号的质量。然后,声音信号经过控制器24控制,通过无线信号发送模块25发送至信号接收端的无线信号接收模块42。
参见图3和图4所示,信号接收端包括挂件4和耳塞5,挂件4通过项圈41设置于人体胸前,具体的,项圈41由磁疗材料制成。因此,医生在佩戴过程中,项圈41能够对医生的颈部进行磁疗,缓解其颈部不适,具有保健功效。挂件4内部设置有相连的无线信号接收模块42和降噪模块43,耳塞5通过传输线51与挂件4相连。使用时,医生仅需将挂件4通过项圈41佩戴于胸前,便于携带,且医生脖子的整体受力很小,使用方便舒适。具体的,耳塞5包括密封的外壳体52,外壳体52内部具有一个真空隔音腔53,该真空隔音腔具有 很好的隔音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声音效果。耳塞5用于置入人体耳道的一端设置有软垫54。该软垫能够缓解耳塞5对人体耳道造成的不适感。耳塞5内设置有扬声器,传输线51的一端与扬声器电性连接,传输线51的另一端与挂件4内的降噪模块43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