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脉冲理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2119阅读:1242来源:国知局
低频脉冲理疗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频脉冲理疗器械。



背景技术:

有的疾病会导致患者局部或者大面积的肌肉、神经疼痛,或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和恢复能力,传统的药物治疗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使得病人饱受疼痛的折磨。

人体具有一定的导电性,是一个复杂的导体。低频电脉冲疗法对人体作用的医学原理是:人体组织在频率低于1Khz的低频电脉冲作用下,对外等效为容性阻抗,带有异种电荷的各类离子产生迁移,并发生电泳、电解、电渗等现象,从而改变人体组织内部的理化反应。

传统的低频脉冲理疗仪主要包括低频控制器的主机和电性连接于低频控制器的电极贴片。使用时,首先将该低频脉冲理疗仪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然后将电极贴片贴在治疗部位,然后通过主机的低频控制器控制该低频脉冲理疗仪的强度以适应人体要求。

上述传统低频脉冲理疗仪的不足在于,其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使用不方便。

中国公告号为CN 204767036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低频脉冲理疗仪,其包括基体1、低频控制器2和电极贴片。低频控制器2设于基体1上,低频控制器内设有电池,低频控制器2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组合键3、第二组合键5和LED指示灯4,且所述第一组合键3、第二组合键5和LED指示灯4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电极贴片装设于基体下表面的两侧且与所述的低频控制器2电性连接。

上述专利技术虽然针对传统低频脉冲理疗仪的不足进行了改进,将主机微型化,并与电极贴片设计成一体的贴片式低频脉冲理疗仪。但上述低频脉冲理疗仪仍然存在以下不足:由于采用可更换电池作为电源,缺电时需揭开底部盖板更换电池;同时,由于主机与贴片电极设计成一体式,不能更换贴片电极,一旦电极损坏只能抛弃,电极不能更换无法满足家庭用户之间的使用,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片电极可更换,且无需频繁更换电池的低频脉冲理疗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频脉冲理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和底板座装置,主机包括主机壳体、键盘部件、主机PCB板总成及第一磁铁;键盘部件、主机PCB板总成及第一磁铁设置于主机壳体的装配腔内;底板座装置包括底板座壳体、电极贴片组件、电极贴片PCB板及第二磁铁;第二磁铁、电极贴片PCB板及电极贴片组件设置于底板座壳体内,电极贴片组件与电极贴片PCB板电性连接,电极贴片组件的两翼位于底板座壳体外围两侧;所述第二磁铁和第一磁铁为彼此相互吸引地设置;所述主机PCB板总成包括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和脉冲电流发生模块,脉冲电流发生模块具有两个输出弹性接触脚,该两个输出弹性接触脚由主机壳体的下端伸出,用于和底板座装置的电极贴片PCB板接触并向电极贴片PCB板输出脉冲电流。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机壳体包括上盖体、下盖体及固定环,上盖体和下盖体对合,并通过固定环进行固定,键盘部件、主机PCB板总成及第一磁铁由上至下分布地设置于上盖体和下盖体形成的装配腔内。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电路、控制开关和状态显示组件,控制开关由功能开关和参数调节开关组成,状态显示组件由LED指示灯及其控制电路组成;所述键盘部件上设置有强度调节键及功能键,所述上盖体上设置有指示灯孔、强度调节键键位孔、功能键键位孔;强度调节键和功能键分别卡入上盖体相应的强度调节键键位孔、功能键键位孔内;主机PCB板总成的调节开关和功能开关对位装配于键盘部件的强度调节键和功能键的下方,主机PCB板总成的指示灯位于上盖体的指示灯孔处。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源模块为具有USB接口的可充电电源模块,为控制模块及脉冲电流发生模块提供工作电源;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USB接口孔,电源模块的USB接口卡入固定环的USB接口孔内。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座壳体包括上面板及底板,所述第二磁铁、电极贴片PCB板及电极贴片组件由下至上分布地设置于底板上,上面板和底板彼此扣合装配,并将所述电极贴片组件夹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主机和底板座装置为分体设计,主机和底板座装置之间通过磁铁相互吸引实现可分离式电性连接,使得一个主机可以配合多个底板座装置使用;或者,即使一个主机只有一个底板座装置配合使用时,底板座装置的上面板与底板也是可分离的扣合配合,电极贴片可以随时更换;这种方式可以满足一个主机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使用、不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此外,主机PCB板总成的电源模块为具有USB接口的可充电电源模块,使得产品无需频繁更换电池,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频脉冲理疗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频脉冲理疗仪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主机的上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主机的键盘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主机的PCB板的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主机的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主机的下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底板座装置的上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底板座装置的电极贴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底板座装置的电极贴片PCB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2中底板座装置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说明:主机-10、底板座装置-11、上盖体-12、指示灯孔-1201、指示灯孔-1202、强度调节键键位孔-1203、强度调节键键位孔-1204、功能键键位孔-1205、装饰孔-1206、装饰孔-1207、键盘部件-13、装饰块-1301、装饰块-1302、强度调节键-1303、强度调节键-1304、功能键-1305、固定环-14、USB接口孔-1401、PCB板总成-15、调节键键位孔-1501、功能键-1502、调节键键位孔-1503、磁铁-16、下盖体-17、上面板-18、电极贴片组件-19、电极贴片PCB板-20、磁铁-21、底板-22、卡槽-2201、卡槽-2202、磁铁装配槽-2203。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低频脉冲理疗仪,包括主机10和底板座装置11。结合图2所示,主机10具体包括上盖体12、键盘部件13、固定环14、主机PCB板总成15、磁铁16、下盖体17;底板座装置11具体包括上面板18、电极贴片组件19、电极贴片PCB板20、磁铁21、底板22。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上盖体12和下盖体17对合,并通过固定环14进行固定,键盘部件13、主机PCB板总成15及磁铁16由上至下分布地设置于上盖体12和下盖体17形成的装配腔内。底板座装置11中,磁铁21、电极贴片PCB板20及电极贴片组件19由下至上分布地设置于底板22上,上面板18和底板22彼此扣合装配,并将电极贴片组件19夹紧,电极贴片组件19的两翼位于上面板18和底板22外围两侧。

下面结合附图对各主要元器件的具体特征进行说明。

结合图2和图3,上盖体12上设置有第一指示灯孔1201、第二指示灯孔1202、第一强度调节键键位孔1203、第二强度调节键键位孔1204、功能键键位孔1205、第一装饰孔1206、第二装饰孔1207。结合图2和图4,键盘部件13上设置有第一装饰块1301、第二装饰块1302、第一强度调节键1303、第二强度调节键1304及功能键1305。结合图2和图5,主机PCB板总成15包括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和脉冲电流发生模块,电源模块为具有USB接口的可充电电源模块,为控制模块及脉冲电流发生模块提供工作电源。脉冲电流发生模块具有两个输出弹性接触脚,位于主机PCB板总成15的下端,用于向电极贴片PCB板20输出脉冲电流。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电路、控制开关和状态显示组件,其中控制开关由功能开关和参数调节开关组成,状态显示组件由LED指示灯及其控制电路组成;图5中仅示出第一调节开关1501、功能开关1502、第二调节开关1503、第一指示灯1504、第二指示灯1505。结合图2和图6,下盖体17上设置有两个弹性接触脚伸出孔(图中未示),供脉冲电流发生模块的两个输出弹性接触脚向下伸出。结合图2和图7,固定环14上设置有USB接口孔1401。

主机10装配时,将键盘部件13上的第一装饰块1301、第二装饰块1302、第一强度调节键1303、第二强度调节键1304和功能键1305分别卡入上盖体12相应的装饰孔第一装饰孔1206、第二装饰孔1207、第一强度调节键键位孔1203、第二强度调节键键位孔1204、功能键键位孔1205内;将主机PCB板总成15的第一调节开关1501、第二调节开关1503和功能开关1502对位装配于键盘部件13的第一强度调节键1303、第二强度调节键1304和功能键1305的下方,同时使得主机PCB板总成15的第一指示灯1504和第二指示灯1505分别位于上盖体12的第一指示灯孔1201、第二指示灯孔1202处;将下盖体17与上盖体12的对合,并通过固定环14将两者固定,同时使得主机PCB板总成15的USB接口卡入固定环14的USB接口孔1401内。

参见图8,上面板18设于底板座装置11的最上端,上面板18上端具有环形支撑部,用于支撑放置于其上的主机1的下盖体17;面板18下端具有卡扣(图中未示),用于和底板22的卡槽配合。参见图9,电极贴片19具有两翼且中部开孔,中部开孔两侧设置有两个伸出面,用于和电极片PCB板20相应的接触环接触,把从主机10传递的脉冲电流传输到使用者的皮肤完成理疗。参见图10,电极贴片PCB板20为四个圆圈围成的环状构件,其中最外围的圆圈与第三圆圈围成的环形区域构成外接触环,第二圆圈和最里边的圆圈围成的环形区域为内接触环。参见图11,底板22上设置有磁铁装配槽2203、卡槽2201和卡槽2202。

结合图2所示,磁铁21装配于底板22的磁铁装配槽2203内,电极贴片PCB板20设置于底板22上,电极贴片19进而设置于电极贴片PCB板20的上方,上面板18通过下端的卡扣与底板22的卡槽配合,可分离地扣紧在底板22上,将电极贴片19夹紧于其间。

上述低频脉冲理疗仪具体的工作过程及原理说明如下:

把充满电的主机10放置于底板座装置11上方,位于主机壳体内的磁铁16与底板座装置内的磁铁21相互吸引,将主机10吸紧在底板座装置11的上面板18的环形支撑部处;此时,主机10下端伸出的两个输出弹性接触脚经电极贴片19的中部开孔和电极片PCB板20相应的接触环接触,实现主机与底板座装置电路的闭合;长按主机功能键1205三秒可接通电源,脉冲电流发生模块产生脉冲电流,从主机的两个弹性接触脚传递到底板座装置11的两个同心接触环,再由两个同心接触环将脉冲电流传递到电极贴片19,电极贴片将脉冲电流传递到人体皮肤表面,产生电刺激从而完成理疗过程。其中,指示灯孔能观察理疗仪的当前状态,强度调节键键位孔能调节脉冲电流强度的大小,功能键键位孔能控制开关机和工作状态的切换。当主机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利用USB接口可以外接电源给主机充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