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女用小便器,属于生活卫生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
随着社会进步,医学的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贯穿于护理过程中,尤其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病人,其大小便的清洁利落处对减轻病痛、防止综合感染,维护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加速康复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久以来,男用小便器在临床护理已广泛普及使用,为男性病人带来方便与卫生舒适,但其缺点是小便器一般采用单色厚塑料制作,透明度差,显示尿液量的刻度看不清楚,尿液颜色更无法观察,然而,从女性病人临床护理看,因女性生理结构的特点,男用小便器并不适合女性使用,而市面上有一种女性小便器,这种小便器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化,小便器的底端为垂直角度,没有延伸,只适合女性卧床使用,功能比较单一,小便器的两端为垂直平行设计,使用起来极不舒服,不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接尿时容易产生尿液外漏的现象,易造成女性病人的床单污染,增加病人的痛苦和不适感,且存在因泌尿系统感染几率增大导致病情加重,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女用小便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女用小便器,它包含接尿器、延伸端、硅胶垫、透气孔、手握把、接尿导管连接装置、导管、接尿壶、尿壶盖、接尿导管连接装置,接尿器的端口处底端水平位置向右设置有延伸端,且延伸终端为斜面设计,接尿器的端口与人体接触的外边缘安装有硅胶垫,且接尿器端口底端延伸端中部为凸起结构设计,接尿器的端口内侧上方设置有透气孔,接尿器的外侧一端上设置有手握把,接尿器的外侧一端下方设置有接尿导管连接装置,接尿导管连接装置通过导管与接尿壶的尿壶盖中部设置的接尿导管连接装置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接尿器的端口处两侧均为垂直圆弧状设计,适合不同胖瘦的人群使用,接尿面积大,使用起来既舒适,又可以防止尿液向两侧外漏。
作为优选,所述的接尿壶上设置有提手,接尿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刻度线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接尿导管连接装置的一端延伸至接尿壶的内侧一端,这样可使尿液直接流入到接尿壶的内侧,防止从尿壶盖处溢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它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利用水往底处流的原理,将尿壶放置下端,使用者居于高处,使尿液快速向下流,符合了人体工学的设计,使其与人体充分密合接触,起到了防止尿液外漏和回流的作用,不但可卧床平躺使用,还可以坐姿使用,无论是家用、医用还是旅游时都可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接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接尿器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接尿器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接尿壶的结构示意图。
1-接尿器;2-延伸端;3-硅胶垫;4-透气孔;5-手握把;6-接尿导管连接装置;7-导管;8-接尿壶;8-1-提手;8-2-刻度线层;9-尿壶盖;10-接尿导管连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接尿器1、延伸端2、硅胶垫3、透气孔4、手握把5、接尿导管连接装置6、导管7、接尿壶8、尿壶盖9、接尿导管连接装置10,接尿器1的端口处底端水平位置向右设置有延伸端2,且延伸终端为斜面设计,接尿器1的端口与人体接触的外边缘安装有硅胶垫3,且接尿器1端口底端延伸端中部为凸起结构设计,接尿器1的端口内侧上方设置有透气孔4,接尿器1的外侧一端上设置有手握把5,接尿器1的外侧一端下方设置有接尿导管连接装置6,接尿导管连接装置6通过导管7与接尿壶8的尿壶盖9中部设置的接尿导管连接装置10连接。
其中,所述的接尿器1的端口处两侧均为垂直圆弧状设计,适合不同胖瘦的人群使用,接尿面积大,使用起来既舒适,又可以防止尿液向两侧外漏;所述的接尿壶8上设置有提手8-1,接尿壶8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刻度线层8-2;所述的接尿导管连接装置10的一端延伸至接尿壶8的内侧一端,这样可使尿液直接流入到接尿壶8的内侧,防止从尿壶盖9处溢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利用水往底处流的原理,将尿壶放置下端,使用者居于高处,使尿液快速向下流,符合了人体工学的设计,使其与人体充分密合接触,起到了防止尿液外漏和回流的作用,不但可卧床平躺使用,还可以坐姿使用,无论是家用、医用还是旅游时都可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