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病人术后用体位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4806阅读:1042来源:国知局
视网膜脱落病人术后用体位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是视网膜脱落病人术后用体位垫。



背景技术:

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后,为了促进视网膜复位,一般医生会建议患者在手术后七日内甚至更长时间全天候保证面部朝下与水平面平行的卧位,因此,在手术后,患者通常俯卧于病床上。然而,俯卧时,普通的病床压迫腹部、胸部及面部等造成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为了提高俯卧的舒适度,需要提供特殊的病床,例如带呼吸孔的美容床等,然而,在医院,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需要俯卧位,再者,特殊的病床价格昂贵,无法在医院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视网膜脱落病人术后用的简易体位垫,其能与普通病床配合,为患者俯卧创造舒适条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视网膜脱落病人术后用体位垫,包括本体,在本体的一端设有面部支撑结构,所述面部支撑结构包括额头支撑块和下巴支撑块,所述额头支撑块的上表面呈向本体所在侧凹陷的弧形,所述下巴支撑块的上表面呈向本体所在侧凹陷的弧形;所述额头支撑块、下巴支撑块和本体包围形成呼吸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额头支撑块和下巴支撑块均为充气气囊,设有与额头支撑块和下巴支撑块连通的充气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充气管和柔性连接管,所述额头支撑块的内腔和下巴支撑块的内腔通过柔性连接管连通;所述充气管一端与额头支撑块内腔连通,另一端与压缩空气连通;在充气管上设有控制充气管通断的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阀为球阀。

进一步的,在本体上可拆卸安装有胸腹腔垫,所述胸腹腔垫的上表面呈向本体所在侧凹陷的弧形,在胸腹腔垫上设有两个贯通胸腹腔垫上表面的胸部盲槽。

进一步的,所述胸腹腔垫为充气气垫,设有导管,所述导管一端与胸腹腔垫连通,另一端与压缩空气连通,在所述导管上设有充气阀。

进一步的,在所述额头支撑块的上表面、下巴支撑块的上表面和胸腹腔垫的上表面均铺设有吸湿纤维层和降温散热纤维层,所述降温散热纤维层位于吸湿纤维层下方。

进一步的,在所述本体的四个转角上设有捆绑绳便于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视网膜脱落病人术后用体位垫,与普通病床或家用床配合使用,使患者在术后俯卧时,能够长时间保持面部朝下,当患者需要俯卧时,将该体位垫铺设于普通病床或家用床,不需要俯卧时,拆卸掉该体位垫即可,无需配置专门的适用于俯卧位的床,节约了成本,适应性更强,更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中,本体1、额头支撑块21、下巴支撑块22、呼吸通道3、充气管41、柔性连接管42、控制阀43、胸腹腔垫5、胸部盲槽51、导管61、充气阀62、吸湿纤维层71、降温散热纤维层72、捆绑绳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视网膜脱落病人术后用体位垫,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本体1,在本体1的一端设有面部支撑结构,所述面部支撑结构包括额头支撑块21和下巴支撑块22,所述额头支撑块21的上表面呈向本体1所在侧凹陷的弧形,所述下巴支撑块22的上表面呈向本体1所在侧凹陷的弧形;所述额头支撑块21、下巴支撑块22和本体1包围形成呼吸通道3。

使用时,将该视网膜脱落病人术后用体位垫铺设于普通病床上,人俯卧于该视网膜脱落病人术后用体位垫上,额头置于额头支撑块21上,下巴置于下巴支撑块22上;额头支撑块21的上表面呈向本体1所在侧凹陷的弧形,增大了与额头的接触面积,分散了额头所受的支撑力,提高了额头的舒适度;下巴支撑块22的上表面呈向本体1所在侧凹陷的弧形,增大了与下巴的接触面积,分散了下巴所受的支撑力,提高了下巴的舒适度。而额头支撑块21、下巴支撑块22和本体1包围形成呼吸通道3,那么,俯卧时,口和鼻位于呼吸通道3内,可保持顺畅呼吸。该视网膜脱落病人术后用体位垫,与普通病床或家用床配合使用,使患者在术后俯卧时,能够长时间保持面部朝下,当患者需要俯卧时,将该体位垫铺设于普通病床或家用床,不需要俯卧时,拆卸掉该体位垫即可,无需配置专门的适用于俯卧位的床,节约了成本,适应性更强。

额头支撑块21和下巴支撑块22可以为泡沫垫,优选的,所述额头支撑块21和下巴支撑块22均为充气气囊,设有与额头支撑块21和下巴支撑块22连通的充气装置。与泡沫垫相比,充气气囊的占用空间可以改变,使用时,充气使充气气囊充盈;存放时,排气,使充气气囊收缩,存放更方便。

充气装置可以为气枪,但是,气枪不便于存放,一旦丢失,便无法对额头支撑块21和下巴支撑块22进行充气,因此,优选的,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充气管41和柔性连接管42,所述额头支撑块21的内腔和下巴支撑块22的内腔通过柔性连接管42连通;所述充气管41一端与额头支撑块21内腔连通,另一端与压缩空气连通;在充气管41上设有控制充气管41通断的控制阀43。充气管41与该体位垫连接在一起,不易丢失。额头支撑块21的内腔和下巴支撑块22的内腔通过柔性连接管42连通,使得,只需要一套充气装置便能同时完成对额头支撑块21和下巴支撑块22的充气工作,结构更简单。

控制阀43可以为截止阀,优选的,所述控制阀43为球阀。其结构更紧凑,更易于操作和维修。

由于俯卧时,胸腔和腹部贴合床面,压迫胸腔和腹部,造成呼吸困难,心慌的不适,因此,优选的,在本体1上可拆卸安装有胸腹腔垫5,所述胸腹腔垫5的上表面呈向本体1所在侧凹陷的弧形,在胸腹腔垫5上设有两个贯通胸腹腔垫5上表面的胸部盲槽51。胸腹腔垫5避免了胸腔和腹部直接与本体1接触,提高了胸腔和腹部的舒适度。而胸部盲槽51更避免了压迫乳房。

胸腹腔垫5可以为泡沫垫,但是,与泡沫垫相比,充气气垫的软硬度和占用空间均可以调节,充气气垫充盈度越高,充气气垫越硬,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感知调节软硬程度。因此,优选的,所述胸腹腔垫5为充气气垫,设有导管61,所述导管61一端与胸腹腔垫5连通,另一端与压缩空气连通,在所述导管61上设有充气阀62。充气阀62可以为球阀,也可以为截止阀。

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优选的,在所述额头支撑块21的上表面、下巴支撑块22的上表面和胸腹腔垫5的上表面均铺设有吸湿纤维层71和降温散热纤维层72,所述降温散热纤维层72位于吸湿纤维层71下方。额头支撑块21的上表面、下巴支撑块22的上表面和胸腹腔垫5的上表面均是与人直接接触的位置,易发热、出汗,一旦发热、出汗,患者会感觉不舒服,吸湿纤维层71用于吸汗,降温散热纤维层72用于散热降温,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吸湿纤维是由普通纤维高聚物经过化学改性或物理改性制得的。化学改性方法就是在普通纤维分子长链中接上羟基、磺酸基等亲水性基团或接上吸水性盐类,使纤维有吸湿性。物理改性的主要途径是使纤维具有无数直径小于3微米的多孔性中空结构,利用毛细管作用增强吸湿性,起输湿作用。也可以使纤维表面粗糙化、异型化或超细化来增强纤维的吸湿性。降温散热纤维可以为云母冰凉纤维或者亚麻纤维等。

优选的,在所述本体1的四个转角上设有捆绑绳8。将捆绑绳8绑扎到普通病床或者家用床,从而将本体1定位,避免本体1在普通病床或者家用床上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