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一次性输氧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2898阅读:7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一次性输氧套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氧气湿化瓶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于防止交叉感染的一次性氧气湿化瓶。



背景技术:

在医院临床上,病人往往需要输氧。而持续干燥的氧气通过病人呼吸道时,会对呼吸道造成损伤。为了避免这种损伤,需要将干燥的氧气湿化。为达到氧气湿化的目的,需要在供氧中心和鼻氧管(或输氧面罩)之间加一个氧气湿化瓶,使持续干燥的氧气通过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后得到湿化,再通过鼻氧管(或输氧面罩)进入病人体内。这样,就避免了持续干燥的氧气对病人呼吸道的损伤。

而目前所用的输氧加湿装置多为重复交叉使用,需要进行消毒、灭菌工作,且长期重复交叉使用,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率。同时,目前所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难以将氧气均匀有效的湿化。

专利号为201120099934.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次性使用氧气湿化瓶,其方案通过预先装入经过灭菌处理后的湿化液,避免了医院输氧加湿过程中的消毒和灭菌工作,大大较少了呼吸道感染并发症和交叉感染率。该方案中通过出气口上配合设置有堵头,进气口上配合设置有保护帽来避免贮存运输过程中湿化液的外泄。由于堵头和保护帽必须是可拆卸的,在湿化瓶使用时需要将它们拆卸下来,但又必须保证它们的密封性能,两者是相矛盾的,如通过增加连接的紧密度,那势必不利于方便地拆卸,若为了拆卸方便,又难以保证密封性能,故整体使用效果不理想。

另外,鼻氧管在使用时出气头上的出气管头是伸入病人鼻腔内的,出气管头上会粘附有病人的鼻腔内的黏液,在病人进食或下床活动时会随手将鼻氧管随意放置,出气管头可能与病床、被褥、床头柜等各种位置产生接触,同样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且能避免交叉感染的一次性输氧套件。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一次性输氧套件,包括有鼻氧管和湿化瓶;

所述鼻氧管包括有导管,连接在导管一端的气源接头,连接在导管另一端的三通接头,连接在三通接头另两个端口上的两个头套管,以及连接在两个头套管另一端之间的一个出气头;所述出气头侧面一体成型有两个出气管头;

所述湿化瓶包括有瓶体,以及与瓶体螺纹连接的盖体;

所述瓶体上端成型有外螺纹部;所述瓶体内壁位于外螺纹部的下方形成一个定位台阶;所述外螺纹部上端密封连接有密封膜;所述瓶体内盛装有湿化液;

所述瓶体内安装有一个下进气管,所述下进气管下端一体成型有一个圆形槽体形状的进气罩,进气罩的下端部等距地成型有冒气口,所述进气罩的下端部与瓶体内底部紧密相抵;

所述下进气管上部固定连接有一个定位圈;所述定位圈包括有与下进气管外壁固定套接的内连接圈,与瓶体内壁贴合的外定位圈,以及连接在内连接圈和外定位圈之间的三个以上的连接筋,所述外定位圈的上端与瓶体内壁的定位台阶相抵;

所述盖体上端成型有进气接口,所述盖体侧壁成型有出气接口,所述盖体下部内壁成型有与瓶体上端的外螺纹部配合连接的内螺纹;所述盖体下端部连接有限位圈;

所述进气接口内一体连接有上进气管,所述上进气管的下端部成型有一个以上的用以切开所述密封膜的切开尖头部,所述上进气管下部外壁成型有用以撑开所述密封膜的三角形的撑开头;

所述上进气管下端与下进气管上端配合密封套接;

所述鼻氧管的气源接头与湿化瓶盖体上的出气接口配合套接;所述瓶体下部外壁一体成型有一个用以悬挂所述头套管的挂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定位圈上位于相邻两个连接筋之间的位置成型有内凹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瓶体与盖体之间密封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圈为圆心角小于360度的圆环形状,限位圈与盖体下端之间为点断式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鼻氧管和湿化瓶分别装配完成后可整体使用聚乙烯材料的包装袋整体密封包装,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部位不需要额外套设保护盖或塞子。湿化瓶使用时,只需要撕掉限位圈,相对瓶体旋紧盖体,盖体旋进过程中带动上进气管旋转并向下移动,上进气管下端的切开尖头部即可将密封膜切破,当盖体相对瓶体旋转到位时,上进气管又刚好与下进气管密封套接,这样从进气接口进入的氧气即可沿着上进气管、下进气管向下输送,并最终从进气罩下方的冒气口均匀排出进行湿化;另外所述的撑开头将密封膜上的开口撑大,利于湿化后的氧气能够顺利通过密封膜并最终从出气接口排出。本实用新型中的湿化瓶使用方便,能够很好避免交叉感染,且在储藏、运输过程不易产生破损泄露,整体成本较为低廉。且湿化瓶上专门设计了用于悬挂鼻氧管的挂钩部,这样病人不使用鼻氧管时可将鼻氧管的头套管部分挂在挂钩部上,在使用结束后鼻氧管连同湿化瓶一并废弃处理,避免了交叉感染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湿化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湿化瓶未使用时的结构状态剖视图。

图4是湿化瓶使用时的结构状态剖视图。

图5是湿化瓶下进气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瓶体;11、密封膜;12、外螺纹部;13、挂钩部;

2、盖体;21、限位圈;22、进气接口;23、出气接口;24、上进气管;241、切开尖头部;242、撑开头;

3、下进气管;31、进气罩;311、冒气口;32、定位圈;321、内连接圈;322、连接筋;323、外定位圈;324、内凹部;

4、气源接头;5、导管;6、三通接头;7、头套管;8、出气头。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一次性输氧套件,包括有鼻氧管和湿化瓶。

所述鼻氧管包括有导管5,连接在导管一端的气源接头4,连接在导管另一端的三通接头,连接在三通接头另两个端口上的两个头套管7,以及连接在两个头套管另一端之间的一个出气头8;所述出气头侧面一体成型有两个出气管头;

所述湿化瓶包括有瓶体1,以及与瓶体螺纹连接的盖体2。

所述瓶体上端成型有外螺纹部12;所述瓶体内壁位于外螺纹部的下方形成一个定位台阶;所述外螺纹部上端密封连接有密封膜11;所述瓶体内盛装有湿化液。所述密封膜可为铝箔或者塑料薄膜。

所述瓶体内安装有一个下进气管3,所述下进气管下端一体成型有一个圆形槽体形状的进气罩31,进气罩的下端部等距地成型有冒气口311,所述进气罩的下端部与瓶体内底部紧密相抵。

所述下进气管上部固定连接有一个定位圈32;所述定位圈包括有与下进气管外壁固定套接的内连接圈321,与瓶体内壁贴合的外定位圈323,以及连接在内连接圈和外定位圈之间的三个以上的连接筋322,所述外定位圈的上端与瓶体内壁的定位台阶相抵。

所述盖体上端成型有进气接口22,所述盖体侧壁成型有出气接口23,所述盖体下部内壁成型有与瓶体上端的外螺纹部配合连接的内螺纹;所述盖体下端部连接有限位圈21。

所述进气接口内一体连接有上进气管24,所述上进气管的下端部成型有一个以上的用以切开所述密封膜的切开尖头部241,所述上进气管下部外壁成型有用以撑开所述密封膜的三角形的撑开头242。

所述上进气管下端与下进气管上端配合密封套接。

所述鼻氧管的气源接头与湿化瓶盖体上的出气接口配合套接;所述瓶体下部外壁一体成型有一个用以悬挂所述头套管的挂钩13。

所述外定位圈上位于相邻两个连接筋之间的位置成型有内凹部324。内凹部使外定位圈能够方便装入瓶体内,且保证进气罩下端与瓶体内底部紧密相抵,使得氧气能够均匀地从冒气口排出,从而进行有效的湿化,且噪声较小。

所述瓶体与盖体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盖体内壁位于内螺纹的上部可成型有定位圈,定位圈位置设置密封圈,密封圈下端与瓶体上端相抵从而实现密封。

所述限位圈为圆心角小于360度的圆环形状,限位圈与盖体下端之间为点断式连接。

所述进气接口连接流量计后与氧气源连接,所述出气接口连接鼻氧管的气源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鼻氧管和湿化瓶分别装配完成后可整体使用聚乙烯材料的包装袋整体密封包装,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部位不需要额外套设保护盖或塞子。湿化瓶使用时,只需要撕掉限位圈,相对瓶体旋紧盖体,盖体旋进过程中带动上进气管旋转并向下移动,上进气管下端的切开尖头部即可将密封膜切破,当盖体相对瓶体旋转到位时,上进气管又刚好与下进气管密封套接,这样从进气接口进入的氧气即可沿着上进气管、下进气管向下输送,并最终从进气罩下方的冒气口均匀排出进行湿化;另外所述的撑开头将密封膜上的开口撑大,利于湿化后的氧气能够顺利通过密封膜并最终从出气接口排出。本实用新型中的湿化瓶使用方便,能够很好避免交叉感染,且在储藏、运输过程不易产生破损泄露,整体成本较为低廉。且湿化瓶上专门设计了用于悬挂鼻氧管的挂钩部,这样病人不使用鼻氧管时可将鼻氧管的头套管部分(两个所述头套管、三通接头及出气头之间连接成一个闭环)挂在挂钩部上,在使用结束后鼻氧管连同湿化瓶一并废弃处理,避免了交叉感染情况的发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