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科视网膜复位术后护理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5263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眼科视网膜复位术后护理桌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视网膜复位术后护理辅助器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眼科视网膜复位术后护理桌。



背景技术:

对于视网膜复位术后病例采用的玻璃体切割术并填充气体或硅油,其原理在于惰性气体和硅油比重轻可利用其上浮力顶压视网膜复位。因此,术后患者必须在睡眠时保持俯卧位,平时保持低头姿势,这种特殊体位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要比其他眼科疾病患者要大得多,然而卧位是影响手术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必须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即术后24小时绝对卧床休息,头部不可剧烈晃动,并使裂孔处于最高处。并且,还应向患者说明一旦体位不正确,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眼压增高等。但是,长时间保持这种俯卧位对于绝大多数患者都是难以坚持的,由于持续低头和俯卧位使额部、眼眶长时间受压导致眼部肿痛以及呼吸不畅,患者疲劳感增加,手肘关节疼痛酸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眼科视网膜复位术后护理桌,能够帮助患者在保持头部向下不动的情况下,适当活动四肢,提高舒适度。

该眼科视网膜复位术后护理桌,包括桌体、设于桌体下端的桌腿、开设于桌体上表面用以搁置俯视状面部的通孔,并且在通孔上设有一圈缓冲面枕。

所述的桌体上表面还设有一对手握柄。

所述的桌体两侧边还分别设有一提手。

所述的桌体侧部还设有抽屉。

所述的缓冲面枕为充气气囊。

所述的缓冲面枕为记忆棉、硅胶或乳胶材料。

所述的桌腿为可升降式桌腿。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眼科视网膜复位术后护理桌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可以满足患者术后对于俯卧位、平时保持低头姿势的特殊体位的要求,减轻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利于术后康复。

2、方便在病床上使用,高度可调。

3、通过缓冲面枕的缓冲,提供使用舒适度。

4、通过设置手握柄,可便于使用时的手握,并且手还可以自由活动,避免手肘关节疼痛酸胀。

5、通过通孔可避免额部、眼眶长时间受压而导致眼部肿痛以及呼吸不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眼科视网膜复位术后护理桌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眼科视网膜复位术后护理桌的两种使用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眼科视网膜复位术后护理桌如图1~图3所示,其主要包括桌体1、设于桌体1下端的桌腿2、开设于桌体1上表面用以搁置俯视状面部的通孔3,并且在通孔3上设有一圈缓冲面枕4。使用时,可使患者坐在床头,将护理桌置于床上,患者上身趴在桌体1上并使其面部呈俯视状置于通孔3上,面部正好搁置于缓冲面枕4上,眼睛保持垂直俯视(见图2)。当然,还可以让患者坐在床边前,趴在置于床上的护理桌上(见图3)。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桌体1上表面还设有一对手握柄5,在保持俯趴姿势时,两手可握住手握柄5。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桌体1两侧边还分别设有一提手6,方便医护人员提取摆放。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桌体1侧部还设有抽屉7,可方便放置患者的纸巾、小收音机等物品,便于使用。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缓冲面枕4可以采用充气气囊,也可以采用记忆棉、硅胶或乳胶等材料制作,提高使用的舒适度,避免压迫面部肌肉。

所述的桌腿2为可升降式桌腿2,可根据需要调整高度,并且还可采用类似气缸设计,为下趴提供反支撑缓冲力,提供舒适度。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眼科视网膜复位术后护理桌,能够带来以下几个优点:

1、可以满足患者术后对于俯卧位、平时保持低头姿势的特殊体位的要求,减轻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利于术后康复。

2、方便在病床上使用,高度可调。

3、通过缓冲面枕4的缓冲,提供使用舒适度。

4、通过设置手握柄5,可便于使用时的手握,并且手还可以自由活动,避免手肘关节疼痛酸胀。

5、通过通孔3可避免额部、眼眶长时间受压而导致眼部肿痛以及呼吸不畅的发生。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说明书仅是本实用新型众多实施例中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而并非用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于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均等变化、变型以及等同替代等技术方案,只要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