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医用寻针器。
背景技术:
在手术室内,医生对病人做完手术后,最后对伤口进行缝合前,必须核对手术过程中所有用到的医疗器械,缝合针数目进行核对,一旦出现缝合针丢失,为了防止缝合针落入伤口内,出现严重的医疗事故,缝合手术必须停止,手术人员必须用肉眼马上在手术台上和地面上寻找缝合针,由于缝合针较小地面又大,寻找起来非常麻烦,有时要找相当长的时间,因此会延长手术时间,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对于上述的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不足,并加以了改进,如中国专利库公开的一种医用寻针器[申请号:201020632290.9;授权公告号:CN 201861766 U]包括吸针板、磁铁板以及手柄,所述吸针板与手柄铰接,所述吸针板的底面四角均连接有万向轮,所述磁铁板放在吸针板上;吸针板上面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凹槽,所述磁铁板放在凹槽内,所述磁铁板上表面设有拉柄。
上述的寻针器通过磁铁来寻找缝合针,能够有效提高寻找的速度,从而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但该寻针器还是存在一个问题:在回收缝合针时,需要先拔出磁铁板,接着推走吸针板,然后将缝合针一把一把的放入到器具盒,整个过程步骤繁多,操作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方便的医用寻针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医用寻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圆环状的底板和截面呈T形的吸附件,底板由塑料材料制成,且吸附件由导磁材料制成,所述的底板的下端面上固定有万向滚珠,万向滚珠至少有两个并沿底板的周向均布,底板外套有呈圆环状的橡胶垫,橡胶垫的内侧壁和底板的外侧壁相抵,且橡胶垫通过凹凸式连接结构与底板相固定,所述的吸附件包括呈圆板状的头部和呈圆柱状的杆部,所述的头部的下端面与底板的上端面相贴靠,且所述的杆部插在底板内,所述的底板的上端面上具有凸头,头部的下端面上对应设有插口,且凸头插在插口内,所述的头部的上侧面上固定有电磁铁以及为电磁铁供电的蓄电池,所述的头部上方垂直设有呈圆杆状且由塑料制成的把手,头部的上侧面中部开设有螺纹孔一,且把手的下端螺接在螺纹孔一内,所述的把手上固定有能控制电磁铁和蓄电池通断的开关。
在凸头和插口的配合下,使操作者可以通过把手来控制底板移动。具体使用时,先合上开关使电磁铁得电产生磁性,接着推动底板以使洒落在地面上的缝合针吸附在吸附件的杆部上;吸附完毕后,双腿夹住底板并上拉把手使吸附件与底板脱离,接着将吸附件放置在器具盒上,然后断开开关,此时缝合针便自动的掉落到器具盒内,完成缝合针的收纳。
在本寻针器中,通过上拉把手可以使吸附件和底板完全脱离并可将吸附件带到指定地点完成缝合针的收纳,整个过程只需握持把手以及操作开关即可,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操作人员直接与缝合针接触,提高了本寻针器的安全性,而且又方便了缝合针的收集,极大地提高了本寻针器的使用方便性。
通过在底板外部套设呈圆环状的橡胶垫,不仅可以提高操作人员夹持底板时的舒适性,而且又可以增加腿与底板之间的摩擦,提高底板被夹持的稳定性,使吸附件能够顺畅地脱离底板,继而进一步提高本寻针器的方便性。橡胶垫通过凹凸式连接结构与底板相固定,提高了橡胶垫与底板连接的牢靠性,使增加腿部和底板之间的摩擦力的目的稳定实现,从而有效提高本寻针器的使用方便性。
在上述的医用寻针器中,所述的杆部的下端伸出底板,该杆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呈环状的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0形圈,且0形圈的外周面与底板上位于下端口处的内侧壁相抵。
采用上述的结构,以使杆部和底板在底板的下端口处形成可靠的密封,从而避免铁屑等杂质在磁力的吸引下进入到杆部和底板之间的间隙内,使吸附件始终能够顺畅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寻针器的使用方便性。
在上述的医用寻针器中,所述的凹凸式连接结构包括设于底板外侧壁上的环形燕尾槽和橡胶垫上对应设置的环形卡扣,环形卡扣与环形燕尾槽相匹配,且环形卡扣嵌于环形燕尾槽内。
作为另一种方案,在上述的医用寻针器中,所述的凹凸式连接结构包括设于底板外侧壁上的卡口和设于橡胶垫上且与卡口相匹配的嵌入部,卡口有若干个且沿底板的周向均布,嵌入部的数量与卡口相同且两者位置一一对应,每个嵌入部均嵌于对应的卡口内。
在上述的医用寻针器中,所述的橡胶垫的侧壁沿底板的径向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孔径大于把手的直径,所述的底板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把手适配的螺纹孔二,且螺纹孔二与通孔位置正对。
实际使用时,可以将把手从螺纹孔一内旋出并旋入到螺纹孔二内,以改变寻针器整体的高度,使该寻找器能够在更多的环境下使用,从而提高了本寻针器的实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医用寻针器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上拉把手可以使吸附件和底板完全脱离并可将吸附件带到指定地点完成缝合针的收纳,整个过程只需握持把手以及操作开关即可,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操作人员直接与缝合针接触,提高了本寻针器的安全性,而且又方便了缝合针的收集,极大地提高了本寻针器的使用方便性。
2、通过在底板外部套设呈圆环状的橡胶垫,不仅可以提高操作人员夹持底板时的舒适性,而且又可以增加腿与底板之间的摩擦,提高底板被夹持的稳定性,使吸附件能够顺畅地脱离底板,继而进一步提高本寻针器的方便性。橡胶垫通过凹凸式连接结构与底板相固定,提高了橡胶垫与底板连接的牢靠性,使增加腿部和底板之间的摩擦力的目的稳定实现,从而有效提高本寻针器的使用方便性。
3、通过在底板的下端口内设置0形圈,使杆部和底板在底板的下端口处形成可靠的密封,从而避免铁屑等杂质在磁力的吸引下进入到杆部和底板之间的间隙内,使吸附件始终能够顺畅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寻针器的使用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医用寻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1a、凸头;1b、螺纹孔二;2、吸附件;2a、头部;2b、杆部;3、万向滚珠;4、橡胶垫;4a、环形卡扣;4b、通孔;5、电磁铁;6、蓄电池;7、开关;8、把手;9、0形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医用寻针器由底板1、吸附件2、万向滚珠3、橡胶垫4、电磁铁5、蓄电池6、开关7、把手8等组成。其中,底板1和把手8均由塑料材料制成;吸附件2由导磁材料制成,导磁材料可以为铁或含铁合金。
具体来说,底板1呈圆板状,且底板1的下端面上固定有万向滚珠3,万向滚珠3至少有两个且沿底板1的周向均布,以使底板1与地面滚动接触,来提高推动底板1的省力性。
橡胶垫4呈圆环状,且橡胶垫4套在底板1上。如图1所示,橡胶垫4的内侧壁和底板1的外侧壁相抵,且橡胶垫4通过凹凸式连接结构与底板1相固定,以使橡胶垫4和底板1牢靠地固定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凹凸式连接结构包括设于底板1外侧壁上的环形燕尾槽和橡胶垫4上对应设置的环形卡扣4a。环形卡扣4a与环形燕尾槽相匹配,且环形卡扣4a嵌于环形燕尾槽内。
如图1所示,吸附件2呈T形,该吸附件2包括呈圆板状的头部2a和呈圆柱状的杆部2b,且头部2a和杆部2b为一体式结构。其中,头部2a的下端面与底板1的上端面相贴靠;底板1的上端面上具有凸头1a,头部2a的下端面上对应设有插口,且凸头1a插在插口内,以使吸附件2能够与底板1联动。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凸头1a有两个且沿底板1的周向均布,插口的数量与凸头1a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杆部2b插在底板1内,且该杆部2b的下端伸出底板1。进一步说明,杆部2b的侧壁上开设有呈环状的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0形圈9,且0形圈9的外周面与底板1上位于下端口处的内侧壁相抵。
把手8呈圆杆状且垂直设于头部2a的上方。头部2a的上侧面中部开设有螺纹孔一,且把手8的下端螺接在螺纹孔一内,以实现把手8和吸附件2可拆卸固定。进一步说明,橡胶垫4的侧壁沿底板1的径向设有通孔4b,且通孔4b的孔径大于把手8的直径。底板1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把手8适配的螺纹孔二1b,且螺纹孔二1b与通孔4b位置正对。
头部2a的上侧面上固定有电磁铁5以及为电磁铁5供电的蓄电池6,且蓄电池6通过电池座(未图示)与头部2a相固定。把手8上固定有能控制电磁铁5和蓄电池6通断的开关7。
具体使用时,先合上开关7使电磁铁5得电产生磁性,接着推动把手8以驱动底板1移动使洒落在地面上的缝合针吸附在吸附件2的杆部2b上;吸附完毕后,双腿夹住底板1并上拉把手8使吸附件2与底板1脱离,接着将吸附件2放置在器具盒上,然后断开开关7,此时缝合针便自动的掉落到器具盒内,完成缝合针的收纳。当周围环境高度较低时,可以将把手8从螺纹孔一内旋出并旋入到螺纹孔二1b内,以改变寻针器整体的高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凹凸式连接结构包括设于底板1外侧壁上的卡口和设于橡胶垫4上且与卡口相匹配的嵌入部,卡口有若干个且沿底板1的周向均布,嵌入部的数量与卡口相同且两者位置一一对应,每个嵌入部均嵌于对应的卡口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