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虹吸中药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7858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分体虹吸中药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药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煮药过程中可以自动将中药与药液分开的分体虹吸中药壶。



背景技术:

中药壶是人们用来煎煮中药的设备,它采用温控和过热保护系统,全自动煎药,免看管,不煎干,不沸溢。由于传统的加工方式是将水漫过中药,加热器对混有中药的水进行加热,因此加热器容易接触中药,影响加热的效果,对药液产生不良的影响。

为此,申请人对传统的中药壶结构进行改进,并申请了专利,该专利的专利号为CN200720060108.5,名称为“改进的中药壶”,该中药壶采用装药壶将中药与加热器分隔开,并采用喷淋装置辅助加热,有效避免了加热器与中药接触,提高了药液的质量。

但是,申请人发现上述这种中药壶由于装药壶的隔板位于装药壶的底部,中药始终浸泡在药液中,在煎煮完毕后,如果没有及时将药液与中药分离,依然存在中药将药液吸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药始终浸泡在药液中,煎煮完毕后中药会将药液吸收的缺点,提供一种分体虹吸中药壶,这种分体虹吸中药壶能够有效的避免中药将药液吸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体虹吸中药壶,包括上壶体、下壶体和电源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壶体可拆卸的安装在电源底座上,所述上壶体仅在底面设有底面开口,所述底面开口安装有上壶体底盖,所述上壶体底盖设有可连通上壶体与下壶体的虹吸管,所述下壶体顶端设有安装口,上壶体安装在下壶体顶端的安装口上。由于对分体虹吸中药壶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使得结构更加合理,使用更加方便。

较优的方案,所述上壶体外侧壁设有可倒出药液的壶嘴。所述壶嘴不仅可以用来倒出中药内的药液,在煮药的过程中壶嘴还可以用来透气、排出水蒸汽。

较优的方案,所述上壶体顶面设有至少三个垫块。这些垫块的作用是在上壶体翻转、顶面朝下并放置在桌面时,起到支撑作用,上壶体不会受到聚冷聚热的冲击,延长上壶体的使用寿命,并且这些垫块使得上壶体的热量不会快速、大量传递到桌面,避免桌面因为过度受热而发生变形。

较优的方案,所述上壶体外侧壁还设有上壶体把手。所述上壶体把手便于人们抓握、移动和对上壶体进行各种操作。

较优的方案,所述上壶体底盖开有通孔,所述虹吸管与通孔连通。

较优的方案,所述分体虹吸中药壶还包括虹吸管支撑板,所述虹吸管安装在虹吸管支撑板上,所述虹吸管支撑板放置在下壶体顶端开口处,所述上壶体安装到下壶体顶端开口后,上壶体底盖抵住虹吸管支撑板。

较优的方案,所述上壶体底盖顶面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安装在通孔上。

较优的方案,所述过滤网与通孔之间还设有过滤网密封圈。

较优的方案,所述上壶体底盖顶面与上壶体连接处设有上壶体密封圈。

较优的方案,所述上壶体底盖底面与下壶体连接处设有下壶体密封圈。

较优的方案,所述下壶体顶端设有用于安装上壶体及上壶体底盖的安装槽。

较优的方案,所述下壶体内侧底面下方设有下壶体内腔,所述下壶体内腔底部设有电连接接口,电连接接口的开口位于下壶体底面,下壶体内侧底面上安装有发热装置,该发热装置与电连接接口电连接。

较优的方案,所述下壶体内侧底面还设有水位监测装置,水位监测装置与电连接接口电连接。

较优的方案,所述下壶体外侧壁还设有下壶体把手。所述下壶体把手便于人们抓握、移动和对下壶体进行各种操作。

较优的方案,所述电源底座设有电连接接头、电源和控制装置,所述电连接接头插入电连接接口后,所述电源、控制装置、发热装置、水位监测装置组成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对结构进行了改进,使得药液仅在煎煮过程中与中药接触,煎煮完毕后两者完全分离,因此能够有效的避免中药将药液吸收,结构更加合理,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1的零件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2的零件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分体虹吸中药壶,包括上壶体1、下壶体3和电源底座4,所述下壶体3可拆卸的安装在电源底座4上,所述上壶体1仅在底面设有底面开口,所述底面开口安装有上壶体底盖2,所述上壶体底盖2设有可连通上壶体1与下壶体3的虹吸管206,所述下壶体3顶端设有安装口,上壶体1安装在下壶体3顶端的安装口上。由于对分体虹吸中药壶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使得结构更加合理,使用更加方便。

所述上壶体1外侧壁设有可倒出药液的壶嘴102。所述壶嘴102不仅可以用来倒出中药内的药液,在煮药的过程中壶嘴102还可以用来透气、排出水蒸汽。

所述上壶体1顶面设有三个垫块103。这些垫块103的作用是在上壶体1翻转、顶面朝下并放置在桌面时,起到支撑作用,并且这些垫块103使得上壶体1的热量不会快速、大量传递到桌面,避免桌面因为过度受热而发生变形。

所述上壶体1外侧壁还设有上壶体把手104。所述上壶体把手104便于人们抓握、移动和对上壶体1进行各种操作。

所述上壶体底盖2开有通孔207,所述虹吸管206与通孔207连通。

所述上壶体底盖顶面201安装有过滤网204,所述过滤网204安装在通孔207上。

所述过滤网204与通孔207之间还设有过滤网密封圈203。

所述上壶体底盖2顶面与上壶体1连接处设有上壶体密封圈202。

所述上壶体底盖2底面与下壶体3连接处设有下壶体密封圈207。

所述下壶体3顶端设有用于安装上壶体1及上壶体底盖2的安装槽303。

所述下壶体3内侧底面下方设有下壶体内腔302,所述下壶体内腔302底部设有电连接接口304,电连接接口304的开口位于下壶体3底面,下壶体3内侧底面上安装有发热装置305,该发热装置305与电连接接口304电连接。

所述下壶体3内侧底面还设有水位监测装置306,水位监测装置306与电连接接口304电连接。

所述下壶体3外侧壁还设有下壶体把手307。所述下壶体把手307便于人们抓握、移动和对下壶体3进行各种操作。

所述电源底座4设有电连接接头402、电源401和控制装置403,所述电连接接头402插入电连接接口304后,所述电源401、控制装置403、发热装置305、水位监测装置306组成控制电路。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分体虹吸中药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分体虹吸中药壶还包括虹吸管支撑板209,所述虹吸管206安装在虹吸管支撑板209上,所述虹吸管支撑板209放置在下壶体3顶端开口处,所述上壶体1安装到下壶体3顶端开口后,上壶体底盖2抵住虹吸管支撑板209。

所述虹吸管支撑板209顶面设有用于通孔207定位的通孔定位槽208。所述下壶体密封圈207安装在虹吸管支撑板209顶面边缘,所述下壶体密封圈207安装在虹吸管支撑板209底面边缘。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分体虹吸中药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上壶体1没有壶嘴102。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分体虹吸中药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上壶体1没有壶嘴102。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