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肢防压疮垫。
背景技术: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现有临床上多使用普通枕头或楔形枕为压疮患者更换卧位;使用者翻身时,其翻身的角度不易达到预防压疮的要求;在使用楔形枕时患者足底不易摆放,无法满足患者的舒适要求;而且在患者已经发生压疮的情况下,普通楔形枕易造成创面的再次受压而延迟愈合。CN201520398429.0公开了一种压疮防护垫,该防护垫无法匹配下肢的曲面结构,无法对躁动症病人的肢体加以约束,所提供垫块的形状也不如人意,对于以产生压疮的部位无计可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肢防压疮垫,包括纵截面为直角梯形的防护垫主体;所述防护垫主体的第一支撑面上设有两个凹槽,所述防护垫主体内置有支撑架。
优选的是,防护垫主体上穿设有腿约束带。
优选的是,腿约束带两端设有粘扣。
优选的是,防护垫主体下方设有可拆卸的垫片。
优选的是,凹槽上远离防护垫主体下方的一端设有足根放置槽。
优选的是,下肢防压疮垫还包括迷你防护垫,迷你防护垫为“U”型垫。
优选的是,防护垫主体内填充海绵,凹槽表面覆盖有棉布。
本实用新型可以契合人体下肢结构,比起单纯的凹槽还增加了足根放置槽。针对躁动症患者增设了腿约束带加以限定,增设了针对已产生压疮部位使用的迷你防护垫。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下肢防压疮垫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1支撑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2下肢防压疮垫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2迷你防护垫的立体结构图。
防护垫主体1,腿约束带11,粘扣12,垫片13,第一支撑面14,第二支撑面15,凹槽2,足根放置槽21,支撑架3,迷你防护垫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肢防压疮垫包括纵截面为直角梯形的防护垫主体1;所述防护垫主体1第一支撑面14上设有两个凹槽2,所述防护垫主体1内置支撑架3。
患者使用时将压疮防护垫置于腿部一下,近心端置于大腿下面远心端置于小腿下面,凹槽优选为U型槽患者可将下肢放在凹槽上,凹槽可以更好的与皮肤形成面接触,避免局部压强过大造成压疮。内置支撑架采用钢筋拼接结构,使防护垫主体在患者使用时不会发生变形。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下肢防压疮垫,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由以下区别之处,防护垫主体1经由两个直角梯形面横向穿设有腿约束带11;腿约束带11两端部设有粘扣12;防护垫主体1下方设有可拆卸的垫片13;凹槽2上远离防护垫主体1下方的一端设有足根放置槽21;下肢防压疮垫还包括迷你防护垫3,所述迷你防护垫3为“U”型垫;防护垫主体1内填充海绵,所述凹槽2表面覆盖有棉布。
经由两个直角梯形面横向穿过防护垫主体的腿约束带可以对躁动症患者的下肢进行控制,避免压疮恶化。当防护垫主体需要放置在非平面上时,下方需要设置较硬的垫片,可以避免防护垫因下方接触面应力造成的形变。足根放置槽可以将足部悬空,避免足部压疮出现。迷你防护垫,可以针对身体其它已经生成压疮的部位使用,将压疮部位悬空,进一步加速其愈合,凹槽上增设棉布,棉布可以吸汗,在棉布与海绵之间填充决明子、薰衣草等草药碎屑有利于病人恢复。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