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体重睑成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0579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线体重睑成形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美容整形手术器械,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线体重睑器械。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线体重睑手术,一是在无眼球保护器械的情况下操作,其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可能造成眼球的损伤,一旦损伤多为不可逆损伤,可能造成受术者失明。二是在有眼球保护器的条件下操作,但现有的眼球保护器都较厚大。虽然保护了眼球,但受术者眼内异物感非常明显,极为痛苦并有强烈的恐惧感,而且破坏了重睑设计线的形态和位置。

上述的两种方法均不能解决眶隔脂肪下垂到重睑线以下时,因眼轮匝和提上睑肌筋膜之间夹有眶隔脂肪,无法产生可靠粘连,进而造成重睑消失的问题。而且,对于重睑同时需要翘睫的术式,上述两种方法仅仅是依靠施术者的动态提拉来完成,没有精确的静态定位,难以控制双眼重睑线的对称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线体重睑成形器,辅助线体重睑手术,结构简单,在绝对可靠保护眼球的同时保证重睑线不受影响,精确固定重睑线的位置,确保可靠粘连。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

包括形状类似的上夹片、下夹片,所述的上夹片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夹片头部、上夹片颈部、上夹片体部、上夹片尾部,所述的下夹片包括依次连接的下夹片头部、下夹片颈部、下夹片体部、下夹片尾部;所述的上夹片、下夹片在上夹片尾部、下夹片尾部相吻合、连接在一起,连接处有一定弹力;

所述的上夹片体部、下夹片体部的顶端贯穿一螺栓,所述的螺栓的下端固定在下夹片体部上、上端穿过上夹片体部;在穿过上夹片体部的螺栓上套有可转动的螺帽;

所述的上夹片头部的下表面设有行针槽、最末端设有前缘;所述的行针槽包括进针口、出针口,进针口、出针口之间是筋板;

所述的上夹片、下夹片的尾部末端设有两点式重睑定位器;

所述的上夹片颈部、下夹片颈部的两侧面呈圆滑过度的贝塞尔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前缘上表面设有横刻度,下表面设有细微防滑纹;所述的上夹片头部的上表面设有纵刻度;所述的横刻度、纵刻度精确到0.5mm。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夹片、下夹片的尾部末端设有精确到0.5mm的纵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贝塞尔曲面上设有精确到0.5mm的纵刻度。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集保扩、设计、定位、固定为一体,彻底解决了传统线体重睑术中易出现眼球损伤、定位不精确、粘连不可靠的问题;结构简单,大大的缩短了手术的时间;所述的下夹片绝对可靠保护眼球的同时保证重睑线不受影响,并使患者承受最少的痛苦;所述的上、下夹片夹紧及进、出针口精确固定重睑线的位置,确保术中无移位,保证双眼的对称性;所述的上、下夹片夹紧使下垂的眶隔脂肪上移,同时压缩眼轮匝肌,确保可靠粘连;除接触行针槽以外的组织全部被加压,最大限度地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肿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上夹片,2.下夹片,3.螺栓,4.螺帽,5. 两点式重睑定位器,6.横刻度,7.纵刻度,8.行针槽;11.上夹片头部,12.上夹片颈部,13.上夹片体部,14.上夹片尾部;21.下夹片头部,22.下夹片颈部,23.下夹片体部,24.下夹片尾部;81.进针口,82.出针口,83.筋板;111.前缘,121.贝塞尔曲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形状类似的上夹片1、下夹片2,所述的上夹片1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夹片头部11、上夹片颈部12、上夹片体部13、上夹片尾部14,所述的下夹片2包括依次连接的下夹片头部21、下夹片颈部22、下夹片体部23、下夹片尾部24。所述的上夹片1、下夹片2在上夹片尾部14、下夹片尾部24相吻合、连接在一起,逐渐向末端变薄,最末端几乎呈一线条,连接处并有一定弹力,可使上夹片1、下夹片2常开。

所述的上夹片头部11的下表面设有行针槽8、最末端设有前缘111。结合图2所示,所述的行针槽8包括进针口81、出针口82,进针口81、出针口82之间是筋板83。所述的前缘111上表面设有横刻度6,下表面设有细微防滑纹;所述的进针口81、出针口82的左端、上夹片头部11的上表面设有纵刻度7。所述的横刻度6、纵刻度7精确到0.5mm。

所述的上夹片1、下夹片2的尾部末端设有两点式重睑定位器5,其两点间的距离与上夹片头部11的进针口81、出针口82之间的宽度相关联,保证术前、术后设计的线条、流畅度一样,并设有精确到0.5mm的纵刻度7。

所述的下夹片头部21上表面与行针槽8槽口对应的部位呈镜面光滑,其余处有细微防滑纹。

再如图1所示,所述的上夹片颈部12、下夹片颈部22的两侧面呈圆滑过度的贝塞尔曲面121,并设有精确到0.5mm的纵刻度7,可测量双侧重睑设计线的曲度和长度。

所述的上夹片体部13、下夹片体部23的顶端贯穿一螺栓3,所述的螺栓3的下端固定在下夹片体部23上、上端穿过上夹片体部13。在穿过上夹片体部13的螺栓3上套有可转动的螺帽4。转动螺帽4,可把上夹片1、下夹片2夹紧、定位。

使用方法:

常规设计重睑线,在重睑线上设计出相应的定位点。常规麻醉后,右手将眼睑轻轻拉起。左手持本实用新型,将下夹片2放入眼睑与眼球之间。轻摄上、下夹片同时移动本实用新型,使其进针口81、出针口82重合在重睑线上的定位点上,转动螺帽4使上、下夹片夹紧,定位完成。缝合针自进针口81外缘内侧呈45度角向筋板83下方进针,穿透睑板后针尖接触到下夹片2即转向自出针口82皮肤穿出。然后自出针口82再次入针从皮肤的真皮深层穿过,自首次进针口81出针,缝线可靠打结后完成一点固定。反复上述过程完成其它定位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