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血压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4010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程血压计。



背景技术:

电子血压计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与血压间接测量原理进行血压测量的医疗设备,因其测量简单方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现有的血压计普遍具有体积庞大、不易携带以及功能单一等问题,从而为用户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程血压计,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程血压计,包括血压计检测壳体,在血压计检测壳体的两端安装有腕带;在所述腕带的内部嵌入有柔性电池、压力检测传感器和微型充气泵;所述腕带开设有放气阀门;

所述血压计检测壳体的壳体表面嵌入有显示屏;所述血压计检测壳体的内腔安装有血压检测传感器、血压信号调理电路、压力信号调理电路、微型处理器、气泵驱动电路、阀门驱动电路和通信电路;

所述血压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血压信号调理电路连接到所述微型处理器的输入端;所述压力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压力信号调理电路连接到所述微型处理器的输入端;所述微型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阀门驱动电路连接到所述放气阀门;所述微型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气泵驱动电路连接到所述微型充气泵;所述微型处理器还分别与所述柔性电池、所述显示屏和所述通信电路连接。

优选的,所述血压信号调理电路包括串联的血压模数转换电路、血压信号滤波电路和血压信号放大电路。

优选的,所述压力信号调理电路包括串联的压力模数转换电路、压力信号滤波电路和压力信号放大电路。

优选的,所述血压计检测壳体的内腔还安装有心电传感器、血氧传感器、体温传感器和脉搏传感器;所述心电传感器、所述血氧传感器、所述体温传感器和所述脉搏传感器通过同一个信号采集通道连接到所述微型处理器;其中,所述信号采集通道包括串联的通用模数转换电路、通用信号滤波电路和通用信号放大电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程血压计具有以下优点:

能够有效可靠的对人体血压值进行检测,并上传给远程诊断服务器,实现远程会诊的目的,具有体积小、易携带以及功能多样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程血压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程血压计,包括血压计检测壳体,在血压计检测壳体的两端安装有腕带;在腕带的内部嵌入有柔性电池、压力检测传感器和微型充气泵;腕带开设有放气阀门;为实现柔性电池易更换的功能,腕带设置有可转动的透明保护罩;透明保护罩位于柔性电池的外侧,将柔性电池置于腕带的内部,当腕带弯曲时,柔性电池随表带弯曲而同时弯曲,采用此种布置方式,可有效减少血压计检测壳体的占用空间,从而缩小整个血压计检测壳体的体积。

血压计检测壳体的壳体表面嵌入有显示屏;血压计检测壳体的内腔安装有血压检测传感器、血压信号调理电路、压力信号调理电路、微型处理器、气泵驱动电路、阀门驱动电路和通信电路;

血压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血压信号调理电路连接到微型处理器的输入端;压力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压力信号调理电路连接到微型处理器的输入端;微型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阀门驱动电路连接到放气阀门;微型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气泵驱动电路连接到微型充气泵;微型处理器还分别与柔性电池、显示屏和通信电路连接。

其中,血压信号调理电路包括串联的血压模数转换电路、血压信号滤波电路和血压信号放大电路。压力信号调理电路包括串联的压力模数转换电路、压力信号滤波电路和压力信号放大电路。

上述远程血压计的工作原理为:

为保证远程血压计对用户血压参数的有效采集,需要使血压检测传感器与用户手腕紧密接触,因此,通过压力检测传感器检测腕带的压力值,当压力值过小时,会自动启动微型充气泵,通过充气泵向腕带内部充入气体,从而增回国腕带内部压力,进而增加了血压检测传感器与用户手腕之间的压力值。

然而,当压力值符合测量条件时,通过血压检测传感器检测人体血压值,并通过血压信号调理电路上传给微型处理器,微型处理器再将人体血压值通过通信电路传输给远程诊断服务器,实现远程诊断的目的。

为增加远程血压计的功能性,血压计检测壳体的内腔还安装有心电传感器、血氧传感器、体温传感器和脉搏传感器;心电传感器、血氧传感器、体温传感器和脉搏传感器通过同一个信号采集通道连接到微型处理器;其中,信号采集通道包括串联的通用模数转换电路、通用信号滤波电路和通用信号放大电路。从而实现对人体健康参数全面采集的效果。其中,心电传感器、血氧传感器、体温传感器和脉搏传感器共用同一个信号采集通道,从而减少了血压计的体积和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程血压计具有以下优点:

能够有效可靠的对人体血压值进行检测,并上传给远程诊断服务器,实现远程会诊的目的,具有体积小、易携带以及功能多样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