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埋线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5518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埋线针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埋线针。



背景技术:

微创埋线针在面部提升除皱、疤痕换肤、无痕眼袋等手术中,以及在颈部、鼻部、眼部、胸部、腿部等部位整形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绿色无毒无副作用,广泛应用于医疗和整容的埋线手术中。但是现有市场的埋线针,因结构设计不合理,引线穿针费时费力,因此需要在手术前一针穿一线备好,导致手术中多部位埋线需要准备多个针,成本高,埋线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精巧、引线穿针方便、埋线效率高的埋线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埋线针,包括前后设置的针尖、针尖后部和针尾,所述针尾的前端设有卡线槽,所述卡线槽沿左右方向贯穿针尾,所述卡线槽的前侧敞口,所述卡线槽的下侧壁与针尖后部通过第一弧面相连接,上侧壁与针尖后部之间有断口,且所述上侧壁的前端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低于针尖后部在竖直面上的投影。

其中,所述上侧壁前端面为自下向上后倾斜的斜面。

其中,所述针尖为前小后大的锥形体,所述针尖的前端为圆头。

其中,所述卡线槽的底面为圆弧面。

其中,所述针尖后部的后下端与针尾的前下端通过第二弧面过度。

进一步,所述针尖后部的上端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水平直线,所述上侧壁的前端至针尾后端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为第二水平直线,所述第一水平直线高于第二水平直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线卡进卡线槽,由针尖刺入指定位置后,松开固定于针尾的线头,轻轻将针体抽出,线即被埋进指定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埋线针结构简单,设计精巧,使用方便,埋线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卡线槽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针尖;2、卡线槽;200、下侧壁;201、上侧壁;202、底面;3、斜面;4、针尖后部;5、针尾;6、第一弧面;7、断口;8、第二弧面;9、第一水平直线;10、第二水平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埋线针,包括前后设置的针尖1、针尖后部4和针尾5,所述针尖1为前小后大的锥形体,所述针尖1的前端为圆头。

所述针尖后部4的后下端与针尾5的前下端通过第二弧面8过度。

所述针尾5的前端设有卡线槽2,所述卡线槽2沿左右方向贯穿针尾5,所述卡线槽2的前侧敞口,所述卡线槽2的底面202为圆弧面。

所述卡线槽2的下侧壁200与针尖后部4通过第一弧面6相连接,上侧壁201与针尖后部4之间有断口7,且所述上侧壁201的前端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低于针尖后部4在竖直面上的投影。

本实施例中,所述针尖后部4的上端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水平直线9,所述上侧壁201的前端至针尾5后端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为第二水平直线10,所述第一水平直线9高于第二水平直线10。

所述上侧壁201前端面为自下向上后倾斜的斜面3。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将线对折,线中间部位卡进卡线槽,线两端固定于针尾,由针尖缓慢刺入指定位置,因针尖后部的上端高于卡线槽上侧壁前端至针尾后端,刺入时可以减小上侧壁端部对组织的伤害与刺入的阻力,针体刺入指定位置后,松开固定于针尾的线头,轻轻将针体抽出,线即被埋进指定位置。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