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内科吸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8342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急诊内科吸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现在的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特别对于现在的城市生活的人们,虽然能够提供良好的教育、工作环境,但是在享受的同时,常常也遇到生命危险的状况发生。

在生命发生危害时,会选择在通过医疗救助方式进行伤患者的治疗,一般的伤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通过提供吸氧治疗,提高动脉分压,改善患者脆弱的氧气供应功能,减轻因代偿缺氧所增加的吸氧和循环负担。

但是现在的急诊吸氧装置设计简单,难以满足在通氧的同时还能添加治疗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诊内科吸氧装置,能够有效实现装置在通氧的同时,还可以添加治疗药物。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急诊内科吸氧装置,包括吸氧瓶本体、进气管、出气管、面罩,所述的吸氧瓶本体顶部分别连接有进气管与出气管,并在吸氧瓶本体顶部连接有橡胶泡沫顶盖,在橡胶泡沫顶盖的底部安装雾化器,所述出气管的末端连接面罩,并在出气管的末端连接有鼻腔吸气夹持件,所述的面罩上还连接贯穿有吸水管。

优选地,所述的进气管直接通入吸氧瓶本体内底部。

优选地,所述的吸氧瓶本体底部设置若干吸盘。

优选地,所述的进气管上安装有气体流量测定器。

优选地,所述的面罩边沿部位设置有密封圈。

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急诊内科吸氧装置,通过装置上设计的橡胶泡沫顶盖结构,可实现在吸氧瓶本体注射药物,在雾化器的作用下,实现雾化,与通入的氧气进行充分混合,可有效改善急诊患者吸氧治疗,整个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被进一步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氧瓶本体1;2、进气管;3、出气管;4、面罩;11、吸盘;12、橡胶泡沫顶盖;13、雾化器;21、气体流量测定器;31、夹持件;41、鼻腔吸气夹持件;42、吸水管;401、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急诊内科吸氧装置,包括吸氧瓶本体1、进气管2、出气管3、面罩4,吸氧瓶本体1顶部分别连接有进气管2与出气管3,并在吸氧瓶本体1顶部连接有橡胶泡沫顶盖12,在橡胶泡沫顶盖12的底部安装雾化器13,实现在橡胶泡沫顶盖12穿透注射,并通过雾化器13的作用下,实现与氧气进行充分混合,出气管3的末端连接面罩4,并在出气管3的末端连接有鼻腔吸气夹持件41,可有效与急诊患者的鼻孔接触,防止脱落,有助于急诊患者的呼吸,面罩4上还连接贯穿有吸水管42,与患者的口部结合,实现在不摘面罩4状况下,进行进水或者口部的留入药物。根据需要在出气管3的边缘设置有夹持件31,方便装置的稳定放置,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进气管2直接通入吸氧瓶本体1内底部,能与雾化器13处理的药物进行充分混合,提高混合效率。

吸氧瓶本体1底部设置若干吸盘11,提高装置放置的稳定性。

进气管2上安装有气体流量测定器21,实时检测通入的氧气流动状况。

面罩4边沿部位设置有密封圈41,提高面罩4装戴的气密性。整个装置设计简单,使用方便,可被进一步推广应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