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7059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条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艾条。



背景技术:

中医传统的艾炙,有好几种灸法,最常用的是温和灸,即无损伤灸。温和灸是用点燃的艾条,对准需要炙的穴位或患处距离皮肤2-3厘米处进行熏烤,使该穴位有温热而无灼痛的感觉,炙后不烧伤皮肤、不留痕。主要观察标准是皮肤潮红。皮肤所能承受的温度在50-70℃之间,艾炙时间一般是5-30分钟,因人而异。

但是,在艾灸时,尤其是水平艾灸时,艾条下部燃烧产生的热能会向上传递,使得艾条上部燃烧速度较下部快,从而导致燃烧产生的火焰及热能均为向上,其易导致艾条燃烧产生的热能及有效成分的大量浪费,其不利于提高艾灸时艾条燃烧热能及有效成分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艾条,解决现有技术中艾灸时艾条燃烧热能及有效成分浪费严重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艾条,包括,

呈圆柱状的艾条本体,所述艾条本体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平行排列的多个调节槽,每个所述调节槽均沿所述艾条本体径向设置且每个所述调节槽底部均延伸至所述艾条本体中轴线位置;及

包装层,所述包装层包括贴覆于所述艾条本体外表面的外贴覆层及贴覆于所述调节槽内壁的内贴覆层。

优选的,所述调节槽为一横截面积由所述调节槽槽口至其底部逐渐减小的楔形槽。

优选的,所述调节槽为锥形槽。

优选的,所述艾条本体至少一端端部设置有助燃层。

优选的,所述艾条本体至少一端端面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助燃层部分嵌设于所述固定槽内。

优选的,所述固定槽靠近所述调节槽槽口一侧设置。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调节槽之间的间距为2~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艾条本体上设置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调节槽,当艾条本体燃烧时,将槽口向下,调节槽可增加艾条本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适当的加快艾条本体下部的燃烧速度,使得燃烧端面为一向下倾斜的斜面,其有利于燃烧产生的热能和有效成分向人体皮肤扩散,提高了人体对艾条本体燃烧产生的热能和有效成分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艾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艾条,包括,

呈圆柱状的艾条本体1,所述艾条本体1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平行排列的多个调节槽11,每个所述调节槽11均沿所述艾条本体1径向设置且每个所述调节槽11底部均延伸至所述艾条本体1中轴线位置;及

包装层2,所述包装层2包括贴覆于所述艾条本体1外表面的外贴覆层21及贴覆于所述调节槽11内壁的内贴覆层22。

本实施例的艾条水平燃烧时,可将调节槽11的槽口向下,由于多个调节槽11均平行设置,则多个调节槽11的槽口呈一列布置于艾条本体1的外表面。当艾条本体燃烧至其中一个调节槽11时,由于调节槽11增加了艾条本体1燃烧端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其有利于加快艾条本体1相对调节槽11一侧的燃烧速度,即加快了艾条本体下部的燃烧速度,使得燃烧端面呈一向下倾斜的斜面,其有利于保证热能和有效成分的辐射方向朝向人体,提高人体对艾条本体1燃烧产生的热能和有效成分的利用率。而且,当艾条本体1烧过一调节槽11后,由于艾条本体1下部产生的热能会向上辐射,使得艾条本体1上部燃烧速度会适当的加快,当燃烧端面接近呈一竖直平面时,则燃烧至下一个调节槽11,经过下一个调节槽11的作用使得燃烧端面再次成为向下倾斜的斜面,依次循环如此,直至整个艾条燃烧完,其保证了艾条本体1燃烧产生的热能和有效成分的主要辐射方向大致朝向艾条本体1的长度延伸方向,其提高了对艾条本体1燃烧产生热能和有效成分的利用率。

其中,为了保证燃烧端面接近为一竖直平面时对应燃烧至下一调节槽11,本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调节槽11之间的间距为2~5cm,相邻两个调节槽11之间的距离具体根据艾条燃烧时角度设置,当用于水平艾灸时,相邻两个调节槽11的间距可设置为3cm;当艾灸时艾条的燃烧端向下倾斜时,相邻两个调节槽11的间距为3~5cm,具体根据倾斜角度而定,倾斜角度越大,对应的相邻两个调节槽11的间距越大,一般倾斜30°时,相邻两个调节槽11的间距为4cm;当艾灸时艾条的燃烧端向上倾斜时,相邻两个调节槽11之间的间距为2~3cm,具体为倾斜角度越大,相邻两个调节槽11之间的间距越小,一般向上倾斜30°时,相邻两个调节槽11之间的间距为2.5cm。

为了进一步增加艾条本体1燃烧速度的调节,本实施例所述调节槽11为一横截面积由所述调节槽11槽口至其底部逐渐减小的楔形槽,从而使得艾条本体1位于调节槽11位置燃烧时,其下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由下至上逐渐减小,即艾条本体1下部由下至上燃烧的速度逐渐减慢,其进一步调节了艾条本体1下部的燃烧速度,保证其燃烧端面呈向下倾斜的斜面。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调节槽11优选设置为锥形槽。其中,为了避免艾条本体1在运输过程中挤压导致调节槽11被其附近的艾绒挤紧填充,本实施例设置内贴覆层22,以保证调节槽11的成型。

而为了便于艾条本体1点燃,本实施例所述艾条本体1至少一端端部设置有助燃层3。具体的,所述艾条本体1至少一端端面设置有固定槽12,所述助燃层3部分嵌设于所述固定槽12内,其一方面便于艾条本体1点燃,另一方面避免点燃火焰过大,导致艾条本体1燃烧过快。

而且,本实施例所述固定槽12靠近所述调节槽11槽口一侧设置,从而使得点燃时即可形成向下倾斜的燃烧端面,保证艾条本体1从始至终燃烧产生的热能和有效成分均能够较好的被吸收利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艾条本体上设置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调节槽,当艾条本体燃烧时,将槽口向下,调节槽可增加艾条本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适当的加快艾条本体下部的燃烧速度,使得燃烧端面为一向下倾斜的斜面,其有利于燃烧产生的热能和有效成分向人体皮肤扩散,提高了人体对艾条本体燃烧产生的热能和有效成分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