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脐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7414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脐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脐灸装置。



背景技术:

脐灸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在肚脐上隔药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的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在中医药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地位的背景下,脐疗作为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具有绿色自然、简单易行、效果突出等诸多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现代绿色养生方法。

在脐灸过程中,通常需要一个脐灸器,放置于肚脐上,然后将艾条置于脐灸器中点燃。依靠脐灸器的温热作用,达到脐灸的目的。

但是现有的脐灸器,整体来说结构较为复杂,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同时不能够点燃艾绒,且脐灸温度难以控制,无法达到较好的脐灸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脐灸装置。本装置通过设计全新的结构,使其可以达到较好的脐灸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脐灸装置,包括密闭连接的上壳体及下壳体;

所述上壳体为阶梯型结构,上壳体内部具有隔热垫;

所述下壳体内部具有容腔,下壳体与防灰网固定连接,下壳体底部为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隔热垫为气凝胶。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为陶瓷材质。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为陶瓷材质。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具有第一阶梯部及第二阶梯部,隔热垫贴合于第一阶梯部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阶梯部的截面积小于第一阶梯部的截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阶梯结构的上壳体不仅可以燃烧艾条,还可以放置并燃烧艾绒,提高通用性。

(2)在上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气凝胶,可以对上壳体局部起到隔热的效果,防止烫手。

(3)具有防灰网,可以防止艾绒灰掉落在肚脐上。

(4)下壳体底部为弧形结构,与人体腹部结构近似,可以更好的贴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第一阶梯部,4、第二阶梯部,5、防灰网,6、隔热垫,7、容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脐灸装置,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一体成型的上壳体1及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为阶梯型结构,具有第一阶梯部3和第二阶梯部4,隔热垫6贴合于第一阶梯部3的内侧;所述下壳体2内部具有容腔7,下壳体2与防灰网5固定连接,下壳体2底部为弧形结构。

所述容腔7的截面积大于上壳体1的最大截面积,使得本装置能够在下壳体内部集聚热量,减缓热量散失。

作为较佳的选择,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均为陶瓷材质。

使用时,将艾条或艾绒放置于第二阶梯部4,然后点燃,再将本装置放置于肚脐上即可。随着艾条或艾绒的燃烧,热量逐渐传递至下壳体2的底部,实现艾灸效果。因为燃烧的地方位于第二阶梯部4,所以该处热量较大,但是因为隔热垫6的存在,所以温度不会太高。在艾灸完成后,直接用手将本装置移出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未予以详细说明和局部放大呈现的部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