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食管异物取出装置,尤其适用于梭形而表面覆盖粘液的异物的取出。
背景技术:
在可视内镜下将各种异物取出,是上消化道内镜治疗经常需要从事的医疗作业。这些内镜下发现的食管异物常见的有:义齿、鸡骨头、枣核、刀片( 单刃和双刃) 和铁丝等。对于一般异物,可异物钳将其夹持住然后缓慢取出。
但是,对于类似于枣核这样的异物,因为其为梭形,且其表面覆盖有粘液,同时,由于食管本身具有三个较为狭窄的部位,因此,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异物钳往往难以取出。时间较长易于导致食管穿孔、纵隔感染和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食管异物取出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食管异物取出装置,包括一个可视内镜,所述可视内镜与一根导管连接,所述可视内镜外套装有吸取帽,所述吸取帽一端与可视内镜封闭连接,另一端开口,所述吸取帽内设有负压孔,所述负压孔经由导管与外界连通形成负压通道。
所述负压孔设置于吸取帽的侧壁或底部,或可视内镜的镜面上。
所述吸取帽的外部呈圆柱形。
所述圆柱形的吸取帽带有一个斜截式楔形自由端。
所述吸取帽为透明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 通过负压通道采用抽吸的方式,将异物钳难以夹取的异物吸住,避免了异物的脱落;
2.通过设置吸取帽,将异物吸入吸取帽中,避免了异物划伤食道,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患者避免遭受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可视内镜,2为导管,3为吸取帽,4为容纳空腔,5为负压孔,6为导光孔,7为物镜,8为冲水孔,9为枣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2。
实施例一:参见图1。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管异物取出装置,包括一个可视内镜1,所述可视内镜1与一根导管2连接,所述可视内镜1外套装有吸取帽3,所述吸取帽3一端与可视内镜1头端封闭连接,另一端开口,形成一个半封闭的容纳空腔4,所述容纳空腔4内还设有负压孔5,所述负压孔5经由导管与外界连通形成负压通道。所述容纳空腔内还设有负压孔5,所述负压孔6经由导管2与外界连通形成负压通道。本实施例的可视内镜1,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胃镜,在端面上设负压孔6即可。观察到异物后,采用负压孔6进行抽吸,将异物吸入容纳空腔4后将其取出。
所述可视内镜的头端还设有导光孔6、物镜7和冲水孔8。
所述负压孔5设置于吸取帽3的侧壁或底部,或可视内镜1的头端的端面上。
所述吸取帽3的外部呈圆柱形。吸取帽3设计为透明帽3,是为了保证可视内镜1的有效性。
实施例二:参见图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同之处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圆柱形的吸取帽带有一个斜截式楔形自由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