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斜颈手法治疗床以及角度辅助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7109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婴幼儿斜颈手法治疗床以及角度辅助器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幼儿斜颈手法治疗床以及角度辅助器件。



背景技术:

小儿先天性斜颈,又称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ti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是出生后不久(2~3周)即发现的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后所形成的头颈向患侧倾斜,面-下颌部旋向健侧为特征的病症,严重者可影响颜面部美观并导致头颈部的功能异常、脊柱继发侧弯等。形成原因暂时在学术界仍未明确,学科研究较多认为与胎儿头位不正、分娩时产道或产钳挤压而受伤等因素相关。一般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婴幼儿期采取保守疗法为主,1~3岁效果不佳患儿应考虑手术疗法。因此,婴幼儿期的保守治疗选择尤为重要。现有的保守治疗有:①物理因子治疗及药物配合:如音频电疗、碘离子直流电导入疗法、超声波治疗均是针对纤维化的血肿/肿块的松弛、软化以及消散,同时也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血肿吸收消散;又如电磁波(TDP)治疗器照射等各种热敷,也可促进血液循环及肿块的软化和消散;药物如喜疗妥软膏,可以促使血肿消散等。②运动功能锻炼:通过被动和或主动运动,达到强化颈背部肌肉力量,平衡健患侧肌力,常贯穿整个治疗过程。③推拿手法治疗:根据包块在胸锁乳突肌所在位置,综合运用理筋手法以及牵伸,将肌纤维伸直拉长,使肌肉的挛缩得到缓解,使粘连的组织得到松解,进而使肿块得到软化和吸收。手法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法施展因人而异,操作要求较高,难以做到客观化标准。另外,由于小儿哭闹较厉害,配合度差,进而使得手法的实施需更小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以为推拿手法治疗提供辅助的婴幼儿斜颈手法治疗床以及角度辅助器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婴幼儿斜颈手法治疗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婴幼儿的床体以及用于固定在婴幼儿头部的角度辅助器件,所述角度辅助器件包括透明壳体、指示箭头和箭头支撑件,所述指示箭头上设置有穿孔,所述箭头支撑件插入穿孔,指示箭头上穿孔以上部分的质量小于指示箭头上穿孔以下部分的质量,从而使得指示箭头的一端可以保持朝上的状态,穿孔的孔壁和箭头支撑件之间采用点接触,从而使得箭头支撑件角度转动,不会对箭头支撑件的指向造成很大的影响,所述透明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指示角度辅助器件绕水平横线转动角度的第一刻度线、用于指示角度辅助器件绕水平纵线转动角度的第二刻度线,所述床体的前侧设置有用于指示角度辅助器件绕竖直线转动角度的第三刻度线。采用这种结构,使用过程中,将婴儿固定在床体上,并将角度辅助器件佩戴在头部,角度辅助器件可实时测量手法施展中的头部屈伸和旋转角度,保证手法的客观性及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角度辅助器件连接用于固定在婴儿头部的粘性硅胶。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利用粘性硅胶反复黏贴。

作为优选,所述床体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婴幼儿的凹槽,凹槽的尾端设置有用于分开婴幼儿两腿的凸起,所述凹槽的前段上设置有用于绑住婴幼儿上半身的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呈交叉设置,所述凹槽的后段上设置有用于绑住婴幼儿腿部的第三绑带和第四绑带,第三绑带和第四绑带分别位于凸起的两侧。本实用新型床体符合小儿躯干形状,凸起可以使得使小儿下肢呈”八字”分开,并且可以可较好固定小儿上半身。

作为优选,所述指示箭头采用金属丝弯折而成,所述箭头支撑件的截面呈圆柱形,箭头支撑件上设置有一凹陷处,所述指示箭头挂接在凹陷处。

作为优选,床体的后端呈向前凹的弧形。采用这种结构,便于辅助人员进一步固定小儿,从而使手法操作更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床体采用海绵材质。

作为优选,床体的头端高度低于床体上的上肢体固定位置。采用这种结构有利于手法施展的选择,如屈伸、侧屈、旋转等。

一种角度辅助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壳体、指示箭头和箭头支撑件,所述指示箭头上设置有穿孔,所述箭头支撑件插入穿孔,指示箭头上穿孔以上部分的质量小于指示箭头上穿孔以下部分的质量,从而使得指示箭头的一端可以保持朝上的状态,穿孔的孔壁和箭头支撑件之间采用点接触,所述透明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指示角度辅助器件绕水平横线转动角度的第一刻度线、用于指示角度辅助器件绕水平纵线转动角度的第二刻度线,

作为优选,所述角度辅助器件连接用于固定在婴儿头部的粘性硅胶。

作为优选,所述指示箭头采用金属丝弯折而成,所述箭头支撑件的截面呈圆柱形,箭头支撑件上设置有一凹陷处,所述指示箭头挂接在凹陷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斜颈手法治疗床可以有效固定婴幼儿,并且角度辅助器件可实时测量手法施展中的头部屈伸和旋转角度,保证手法的客观性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婴幼儿斜颈手法治疗床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婴幼儿斜颈手法治疗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角度辅助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婴幼儿斜颈手法治疗床,包括用于固定婴幼儿的床体1以及用于固定在婴幼儿头部的角度辅助器件2,所述角度辅助器件2包括透明壳体21、指示箭头22和箭头支撑件23,所述指示箭头22上设置有穿孔221,所述箭头支撑件23插入穿孔221,指示箭头22上穿孔221以上部分的质量小于指示箭头22上穿孔221以下部分的质量,从而使得指示箭头22的一端可以保持朝上的状态,穿孔221的孔壁和箭头支撑件23之间采用点接触,从而使得箭头支撑件23角度转动,不会对箭头支撑件23的指向造成很大的影响,所述透明壳体21上设置有用于指示角度辅助器件2绕水平横线转动角度(转动方向见图1中A方向)的第一刻度线31、用于指示角度辅助器件2绕水平纵线转动角度(转动方向见图1中B方向)的第二刻度线32,所述床体1的前侧设置有用于指示角度辅助器件2绕竖直线转动角度(转动方向见图1中C方向)的第三刻度线33。所述角度辅助器件2连接用于固定在婴儿头部的粘性硅胶4。所述床体1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婴幼儿的凹槽11,凹槽11的尾端设置有用于分开婴幼儿两腿的凸起12,所述凹槽11的前段上设置有用于绑住婴幼儿上半身的第一绑带51和第二绑带52,第一绑带51和第二绑带52呈交叉设置,所述凹槽11的后段上设置有用于绑住婴幼儿腿部的第三绑带53和第四绑带54,第三绑带53和第四绑带54分别位于凸起12的两侧。所述指示箭头22采用金属丝弯折而成,所述箭头支撑件23的截面呈圆柱形,箭头支撑件23上设置有一凹陷处231,所述指示箭头22挂接在凹陷处231。床体1的后端呈向前凹的弧形。所述床体1采用海绵材质。床体1的头端高度13低于床体1上的上肢体固定位置14。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