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洗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1453阅读:9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抢救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小儿急性中毒后的小儿洗胃装置。



背景技术:

小儿急性中毒占儿童意外损伤的很大比例,也是急诊科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洗胃是临床常用的急救护理措施,目的是清除胃内容物或刺激物,避免毒物吸收,及时正确的洗胃和药物治疗是争取抢救时间的关键。对于儿童来说,胃容物排空快,毒物吸收快,因而中毒后应尽早地彻底洗胃。现在儿童洗胃通常采用注射器法,用50ml或100ml注射器向胃内注入洗胃液和抽出胃内污物液体。通过反复多次,把儿童患者胃中污物洗净,使其脱离危险。不过注射器洗胃方法,既耗时又费力,有时会因冲洗量不足,冲洗时间延长而延误抢救时机。现在使用的小儿洗胃方法,无法准确控制抽吸时的负压。若抽吸压力过大会引起胃粘膜损伤。而抽吸压力过小会造成污物抽吸不完全,洗胃液被重复吸收。且小儿对食物的机械消化能力差,胃容物颗粒体积大,常发生大体积的食物残渣堵塞住胃管情况,给洗胃造成很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小儿洗胃装置,包括存液瓶、定量瓶和三通管,存液瓶和定量瓶之间液体相通,并且两者之间设有开关,三通管的第一管路与定量瓶连接,在第一管路上设有开关,三通管的第二管路与胃管连接,三通管的第三管路与吸引连接管连接,在第三管路与吸引连接管之间设有开关,吸引连接管的另一端与负压引流瓶相连,负压引流瓶与中心吸引装置相连,中心吸引装置上设置有负压引流表。

在一个优选的设计中,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管路与吸引连接管之间设置水囊。

所述三通管第一管路上设置有刻度,存液瓶、定量瓶和负压引流瓶上设置有刻度。

进一步地,与吸引连接管相连的第三管路的管径大于与胃管相连的第二管路的管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小儿洗胃装置能准确计算出入胃液量,避免洗胃液被重复吸收。洗胃过程中可以有效处理食物残渣堵塞胃管的情况。带有负压引流表的负压吸引瓶可以准确掌握抽吸洗胃液时的负压,以免抽吸负压过大引起胃出血。

附图说明

图1 小儿洗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小儿洗胃装置,包括存液瓶1、定量瓶2和三通管3。存液瓶1和定量瓶2之间液体相通,并且两者之间设有开关41。三通管3的第一管路31与定量瓶2连接,在第一管路上设有开关42。三通管的第二管路32与胃管5连接,三通管的第三管路33与吸引连接管6连接,在第三管路33与吸引连接管6之间设有开关43。吸引连接管6的另一端与负压引流瓶7相连。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负压引流瓶7与中心吸引装置8相连,中心吸引装置上设置有负压引流表9。

所述存液瓶1内预先储存有一定用量的洗胃液,打开开关41,根据患儿胃容积的大小,可定量地将存液瓶1内的洗胃液引入定量瓶2内。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存液瓶1内储存的液体体积大于或等于完成洗胃所需要的总体积,或者所述存液瓶1上设置有刻度。因为洗胃液的用量对洗胃的效果有直接影响,液体量过少,达不到全面洗胃的目的;液体量过多,容易造成急性胃扩张,并促使毒物通过幽门进入肠道,加重毒物吸收。一般5岁以下患儿为1000ml-2000ml,5岁至10岁为2000ml-3000ml为宜。因此,在所述存液瓶1内可预先储存相应量的洗胃液,如针对5岁以下患儿预先存入1000ml-2000ml的洗胃液,5岁至10岁患儿则预先存入2000ml-3000ml的洗胃液。因此,利用所述存液瓶1,医护人员能很清楚地掌握洗胃液的总使用量,可以有效避免洗胃液用量过少或过多的情况发生。

所述定量瓶2的容积大小可以是与患儿胃容积相适应的一次灌注所需的洗胃液用量,也可以在定量瓶上设置刻度,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的不同,将存液瓶1内的洗胃液加至定量瓶2的相应刻度处。通过定量瓶2的控制,保证了每次灌入胃部的洗胃液体积是合适和相同的。小儿胃容量为1周岁250~300ml、4岁以上为600ml,而每次灌入洗胃液量不应该超过胃容量的1/2,一般以胃容量的1/3为宜。如一次灌注量过多,液体可从患儿口鼻内溢出而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同时易发生胃扩张,使胃内压上升,增加毒物吸收。突然的胃扩张易兴奋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的心搏骤停。而灌入量过少,不能彻底清洗胃壁四周,影响洗胃效果。因此,利用所述定量瓶2,在小儿洗胃时可以严格控制每次注入的洗胃液量,以免发生危险。

所述负压引流瓶7上设置刻度,医护人员利用该刻度可以方便计算和判断从胃部总共吸出了多少洗胃液。在洗胃液总使用量和总吸出量清楚的情况下,将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洗胃液的计量控制,保持洗胃液的进出平衡,避免洗胃液被重复吸收。

患儿年龄的不同,其胃承受的压力也不同。在进行负压操作时,要严格控制压力,以免损伤胃粘膜。所述的负压引流瓶7与中心吸引装置8相连,且中心吸引装置上设置有负压引流表9。通过负压引流表可以准确、及时地了解到洗胃时的负压,以免在洗胃过程中压力过大引起胃出血。在另一个设计方案中,与定量瓶2连接的三通管第一管路31上设置有刻度标示,以确定洗胃液距床面的距离,通过洗胃液的高度调节,控制灌注的压力。一般洗胃液(如定量瓶内的洗胃液)距床面30cm~50cm为宜。在一个设计方案中,从定量瓶2至胃管方向,第一管路31上的刻度从小到大设置。当定量瓶被悬挂后,与床面相对应的刻度即为定量瓶与床面的距离,也就是洗胃液的高度。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三通管的第三管路33与吸引连接管6之间设置水囊10。当大体积的食物残渣堵塞住胃管时,通过反复挤压水囊以疏通管路。

为了避免胃管错接入第三管路,在改进的方案中,与吸引连接管6相连的第三管路33的管径略大于与胃管5相连的第二管路32的管径。这样胃管无法与第三管路相连接,从而避免错接胃管的情况发生。

利用所述小儿洗胃装置对患儿洗胃:将胃管与第二连接管相连后插入患儿体内,利用第一管路上的刻度,选择定量瓶2的悬挂高度,一般以定量瓶中的洗胃液距床面30cm-50cm为宜。将一次灌注所需的洗胃液体积从存液瓶1引入至定量瓶2后关闭开关41,一般每次定量瓶内灌入液体量100ml-150 ml为限。打开开关42,定量瓶中的洗胃液经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胃管后,冲入至患儿的胃中。关闭开关42,开启中心吸引装置8,观察负压引流表9显示的负压值,一般压力值宜保持在100 mmHg-200 mmHg。确定压力选择正确后打开开关43,胃内被稀释的毒物在负压的作用下被抽吸到负压引流瓶7中。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反复冲洗和抽吸,直至抽吸出的胃液澄清为止。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存液瓶中原有的洗胃液的量与负压引流瓶中的吸出的清洗液的体积,判断出洗胃液的进出是否平衡。从而有效保证了洗胃的效果,提高了洗胃的效率,为患儿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