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皮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7247阅读:20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包皮环切手术的包皮贴。



背景技术:

包皮过长或包茎是男性泌尿系统感染以及性传播疾病的根源之一。包皮过长或包茎易患包皮龟头炎、尿路感染及各种性传播疾病;小儿包皮过长包茎还会限制龟头的发育。已婚男性包皮过长其妻子易患宫颈炎、阴道炎等各种妇科炎症。因此,包皮环切术是防止这些病症很好的措施之一。

包皮环切术是泌尿男科门诊最常见的手术,术后一般需换药3-4次,换药一般采用纱布包扎,医用胶布黏贴,操作繁琐,费时。若患者排尿打湿纱布则需及时换药,否则会增加感染风险,医生会浪费大量时间用于换药操作,换药过程患者也痛苦万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皮贴,用于包皮环切手术后辅助包皮切口愈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扇形结构的主体、设于主体上的胶条及明胶海绵,所述胶条设于主体同一侧面的三个边缘上,所述明胶海绵与胶条设于主体的同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主体为软质薄片状,所述胶条设于主体一大平面上,沿两个径向边缘及外圆弧边缘布置,可粘接在皮肤和主体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明胶海绵为方块状结构,设于主体上沿圆弧方向的四分之一处且靠近内圆弧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自粘方式进行缠绕,使用非常方便,无需额外粘胶,而且能够根据需要调整缠绕的松紧度。主体部分为具有吸水吸血而且透气特点的材料,可以吸收包皮伤口的渗血渗液,保持伤口干燥、透气。并且主体上设置具有止血作用的明胶海绵,主要固定于系带伤口处,可以有效的对更易出血的系带伤口进行止血。主体扇形设计更符合人体阴茎形态,缠绕伤口时可以紧密贴合与龟头冠状沟处,完整的暴露龟头,有效减少尿液浸渍伤口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包括扇形结构的主体1、设于主体1上的胶条2及明胶海绵3,所述胶条2设于主体1同一侧面的三个边缘上,所述明胶海绵3与胶条2设于主体1的同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为软质薄片状,所述胶条2设于主体一大平面上,沿两个径向边缘6及外圆弧边缘4布置,可粘接在皮肤和主体上。

所述明胶海绵3为方块状结构,设于主体1上沿圆弧方向的四分之一处且靠近内圆弧5一侧。

在使用时,首先将明胶海绵部位置于系带处,然后先将靠近明胶海绵的一端沿阴经外侧缠绕,由于明胶海绵设于主体上沿圆弧方向的四分之一处,因此此次缠绕不能将阴经完全包覆,再将另一端反向进行缠绕。由于主体的除内圆弧边缘以外的三侧边缘都设有胶条,因此在第一次缠绕时,主体与皮肤粘接,第二次缠绕时,位于外圆弧一侧的胶条可粘接到已经包覆在阴经上的主体部分的外侧面,从而对缠绕的松紧度进行调节,然后再将剩余主体部分继续缠绕直至完全包覆在阴经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明胶海绵对应设于系带处,起到压迫止血作用,同时也能够吸水和吸血,以保持伤口的干燥,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扇形结构主体有利于主体在缠绕时与龟头冠状沟更加贴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