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颈按摩机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6231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肩颈按摩机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按摩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肩颈按摩机芯。



背景技术:

在按摩器械中核心的部分为中间的按摩机芯,按摩机芯是按摩动力来源和按摩动作的执行机构,目前市面上按摩机芯的种类很多,现有的按摩机芯均是通过电机和传动装置带动揉捏按摩头的运转,肩颈按摩机芯是一种用于按摩肩部和颈部的按摩器械,利用肩颈按摩器械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肩颈部位的肌肉进行按摩放松,坚持使用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但是,现有肩颈按摩结构复杂,体积大,而且按摩头一般都处于同一个位面上,按摩不够立体,对颈部和肩部分别按摩效果不佳。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人对推拿头结构及其摆动方式做了进一步改进,特别研制出一种提供前后左右及上下等多方位的按摩,按摩面积更大,按摩效果更好的按摩机芯,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肩颈按摩机芯,其结构简单,体积小,采用多方位的按摩头,贴合肩颈部位的结构特点,实现对颈部和肩部的立体化按摩,提高了按摩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肩颈按摩机芯,包括机箱、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和按摩组件;所述机箱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左开口和右开口;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蜗杆、斜齿轮和传动轴;电机设置在机箱内,电机的输出轴形成蜗杆,斜齿轮与蜗杆啮合,且斜齿轮圆心处开设供传动轴穿过的轴孔,传动轴穿过轴孔使斜齿轮固定在传动轴的中端,传动轴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机箱的左开口和右开口;

在传动轴的两端对称安装两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上安装按摩组件,所述每组传动组件包括偏心轮和摆臂,每组按摩组件包括第一按摩头、第二按摩头和第三按摩头;所述偏心轮固定连接在传动轴端部,所述摆臂一端套设在偏心轮上且能够随着偏心轮左右摆动,摆臂另一端从机箱的左开口或右开口伸出,摆臂从机箱伸出的一端先向侧下方延伸形成颈部支撑段再向外侧下方延伸形成形成肩部支撑段,并在颈部支撑段与肩部支撑段的连接处形成弯折部;所述第一按摩头通过枢轴朝上枢设在颈部支撑段上侧;所述第二按摩头内侧朝下地固定在所述弯折部;所述第三按摩头通过枢轴朝下枢设在肩部支撑段的末端。

所述第一按摩头中间开设轴孔,侧面形成弧形凸起按摩部。

所述摆臂的弯折部侧向形成圆盘底座,第二按摩头以可侧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圆盘底座上。

所述圆盘底座内安装一推动第二按摩头侧向移动的弹簧,圆盘底座上安装一限制第二按摩头脱出的限位圈。

所述第二按摩头内安装电加热装置。

所述肩部支撑段的末端形成管形安装座,第三按摩头由固定块、按摩头座、转动按摩头和固定按摩头,所述固定按摩头下端形成转轴,按摩头座开设轴孔,转动按摩头形成供按摩头座插接的通孔,所述转轴穿过按摩头座的轴孔后伸入管形安装座,且转轴在管形安装座内插接在固定块中。

所述第一按摩头材质为橡胶,第二按摩头材质为,第三按摩头材质为塑胶或橡胶,其中固定块、按摩头座和固定按摩头材质为塑胶,转动按摩头材质为橡胶。

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机箱内的导向滑轨,摆臂位于机箱内部的一端形成导向柱,导向柱与导向滑轨配合使摆臂随偏心轮左右摆动。

所述偏心轮包括偏心底座和偏心上盖,偏心底座与偏心上盖均固定在传动轴上且分别位于摆臂两侧,偏心底座上形成偏心轴,摆臂端部形成与偏心轴配合轴孔。

所述机箱包括相互扣合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形成电机安装槽和至少两种高度不同的传动轴轴承架,在所述的传动轴轴承架上安装有为轴承提供支撑的608轴承和塑料轴承;上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左开口和右开口。

所述安装第一按摩头通过螺丝枢接在朝上枢设在颈部支撑段上侧。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使用时,有驱动组件带动传动组件摆动,具体是电机上的蜗杆带动斜齿轮以及传动轴转动,进而偏心轮转动,套接在偏心轮上的摆臂就会随偏心轮左右摆动,摆臂的摆动使得第一按摩头在颈部上部区域滚动同时按压该区域,实现滚动式按摩,当人体的颈部进入两组按摩组件之间时,两组按摩组件的第二按摩头均向外侧移动(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摆臂的摆动使得第二按摩头均向内侧移动(同样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实现对颈部的按压式按摩,第三按摩头向下到达人体肩部,其与第一按摩头一样,在摆臂左右摆动时,在人体肩部上滚动,实现滚动式按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即本发明提供更大的按摩面积和更好更具力度的按摩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

机箱1,上壳体11,左开口121,右开口122,下壳体12,电机安装槽121,传动轴轴承架122,驱动组件2,电机21,蜗杆22,斜齿轮23,轴孔231,传动轴24,608轴承25,塑料轴承26,传动组件3,偏心轮31,偏心底座311,偏心轴311a,偏心上盖312,摆臂32,颈部支撑段321,弯折部322,圆盘底座322a,弹簧322b,限位圈322c,肩部支撑段323,导向柱324,轴孔325,枢轴33,导向滑轨34,按摩组件4,第一按摩头41,轴孔411,弧形凸起按摩部412,第二按摩头42,第三按摩头43,固定块431,按摩头座432,轴孔432a,转动按摩头433,通孔433a,固定按摩头434,转轴434a。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发明揭示的一种肩颈按摩机芯,包括机箱1、驱动组件2、传动组件3和按摩组件4;所述机箱1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左开口和右开口;

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电机21、蜗杆22、斜齿轮23和传动轴24;电机21设置在机箱1内,电机21的输出轴形成蜗杆22,斜齿轮23与蜗杆22啮合,且斜齿轮23圆心处开设供传动轴穿过的轴孔231,传动轴24穿过轴孔231使斜齿轮23固定在传动轴24的中端,传动轴2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机箱1的左开口和右开口;

在传动轴24的两端对称安装两组传动组件3,传动组件3上安装按摩组件4,所述每组传动组件3包括偏心轮31和摆臂32,每组按摩组件4包括第一按摩头41、第二按摩头42和第三按摩头43;所述偏心轮31固定连接在传动轴24端部,所述摆臂32一端套设在偏心轮31上且能够随着偏心轮31左右摆动,摆臂32另一端从机箱1的左开口或右开口伸出,摆臂32从机箱1伸出的一端先向侧下方延伸形成颈部支撑段321再向外侧下方延伸形成形成肩部支撑段323,并在颈部支撑段321与肩部支撑段323的连接处形成弯折部322;所述第一按摩头41通过枢轴33朝上枢设在颈部支撑段321上侧;所述第二按摩头42内侧朝下地固定在所述弯折部422;所述第三按摩头43通过枢轴33朝下枢设在肩部支撑段323的末端。

第一按摩头41中间开设轴孔411,侧面形成弧形凸起按摩部412。

摆臂32的弯折部322侧向形成圆盘底座322a,第二按摩头42以可侧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圆盘底座322a上。

圆盘底座322a内安装一推动第二按摩头42侧向移动的弹簧322b,圆盘底座322a上安装一限制第二按摩头42脱出的限位圈322c。

第二按摩头42内还安装电加热装置。

肩部支撑段323的末端形成管形安装座323a,第三按摩头43由固定块431、按摩头座432、转动按摩头433和固定按摩头434组成,所述固定按摩头434下端形成转轴434a,按摩头座432开设轴孔432a,转动按摩头433形成供按摩头座432插接的通孔433a,转轴434a穿过按摩头座的轴孔432a后伸入管形安装座323a,且转轴434a在管形安装座323a内插接在固定块431中。

传动组件3还包括设置在机箱1内的导向滑轨34,摆臂32位于机箱内部的一端形成导向柱324,导向柱324与导向滑轨34配合使摆臂32随偏心轮31左右摆动。

偏心轮31包括偏心底座311和偏心上盖312,偏心底座311与偏心上盖312均固定在传动轴24上且分别位于摆臂32两侧,偏心底座311上形成偏心轴311a,摆臂端部形成与偏心轴配合轴孔3。

机箱1包括相互扣合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下壳体12形成电机安装槽121和至少两种高度不同的传动轴轴承架122,在所述的传动轴轴承架122上安装有为轴承提供支撑的608轴承25和塑料轴承26;上壳体11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左开口111和右开口112。

安装第一按摩头41通过螺丝枢接在朝上枢设在颈部支撑段上侧,即采用螺丝作为枢轴33。

第一按摩头41材质为橡胶,第二按摩头42材质为POM,第三按摩头43材质为塑胶或橡胶,其中固定块431、按摩头座432和固定按摩头434材质为塑胶,转动按摩头433材质为橡胶,橡胶较为柔软,接触人体硬度大的部位使人感觉舒适,塑胶硬度大,接触人体有硬度较软的橡胶行业硬度较大的塑胶增加摩擦感受的变化和舒适度。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